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解俊昌:永不停歇的“钻头”
2013年12月25日 19:0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张起花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30后”石油人解俊昌虽然饱尝生活艰辛,但从未停歇过钻井研究工作。他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题,实现了一位不幸而又幸运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耄耋之年的解俊昌,务实、刚毅的性格犹存。   摄影/宋小平

  他是清华石油工程系第一批学生。

  他的命运和政治起伏息息相关。

  他是不幸的,地主出身让他的求学、科研路充满了波折,也让他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但他又是幸运的,生活的磨难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让他勇于面对任何困难,一往无前地钻研钻井技术。

  他就是解俊昌,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一位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普通知识分子。

  与石油结缘

  解俊昌大学毕业时,时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的康世恩参加了毕业典礼,给毕业生们讲述了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对石油的迫切需求,介绍了石油工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人才的紧缺情况,并鼓励学子们到油田现场去奉献知识和力量。

  康世恩慷慨激昂的演讲感染了解俊昌,一股莫名的激情火苗在他心中燃起。就在这一天,解俊昌决心为祖国找石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那向祖国的“宣誓”歌,他一直记了一辈子。

  现在看来,解俊昌能与石油结缘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

  由于是地主出身,解俊昌没法申请奖学金、没法参军、没法入团……为了解决家里生活困难,解俊昌曾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国立高工中等技术学校,希望能够早日工作。疼爱孩子的父亲却觉得儿子应该继续读高中考大学。

  在父亲的支持下,解俊昌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许多贵人。因为两个同学帮他交了学费,解俊昌勉强读完了高中;因为宣化中学孙拓夫校长的帮助,解俊昌的父亲找到了工作……提起这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解俊昌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之情。

  1952年,解俊昌考取了清华大学采矿系。“在当时的环境下,我觉得选择祖国最需要的专业,毕业后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这条路更适合我。”解俊昌说。好学、肯吃苦的解俊昌被推选为班长和数学、力学科代表。“上了大学后,吃饭、住宿、穿衣都不用花钱。我感觉我从此摆脱了贫穷,前途一片光明。”解俊昌回忆起大学时的情景由衷感叹。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钻井生涯首站好运

  龙泉山探区钻井队一名普通的钻井工,就是解俊昌毕业后职业生涯的开始。虽然起点低,但他似乎从此转运了。

  工作半年后,探区一位技术员因安全事故被免职。作为清华大学科班毕业、工作勤恳的解俊昌接替了代理技术员。

  当时,国内物资紧缺,打井用的钻杆都老锈斑驳、质地较差,时常发生断裂。这不仅影响钻井进度,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解俊昌常到井场观察、听音,寻找防止钻杆断裂的方法。经过系统分析,解俊昌终于找到了钻杆断裂的规律及影响最大应力的因素。

  钻杆都有疲劳周期,等到一定时间,钻头作业声音异常,这是钻杆出现问题的先兆,意味着钻杆受力大、易疲劳,出现了裂纹。”解俊昌说。

  解俊昌当技术员的时候,一个钻杆都没有断裂过。他也因此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五级技术员直升到三级技术员,并成为区队的主管技术员及团总支书记。

  当然,解俊昌刚开始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957年大年初三早晨7点20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在新盛场探区的巴九井突发井喷并爆炸起火。火势特别大,井场的地面很快被烧得像红砖一样。

  在区队值班的解俊昌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去查看情况。他被那漫天的火光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披在身上的棉袄被火燎了都没察觉。由于井下有天然气层,大火78天后才被控制住。

  事故发生后,石油部组织了检查组前来现场调查,刚开始都认为解俊昌作为区队主管技术员应该承担重大责任。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组人员发现,早在事故发生前,就发生了巴九井井喷的预兆。他前一天对负责巴九井的苏联专家提出了八项控制措施,苏联专家也表示同意,只是落实不及时。所以,从技术角度而言,解俊昌没有责任。

  刚开始工作的解俊昌运气的确不错。因为巴九井井喷事故,唯独解俊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攻克“拔活塞”难题

  1964年1月25日,中央批准石油部进行胜利油田大会战。这是继大庆石油会战后的又一次大会战,康世恩任会战指挥部指挥。

  初到山东,盐碱地、芦苇荡,加之一阵阵呼啸而过的北风,荒凉感自不必多说。不过,这对一心只想好好工作的解俊昌来说并不算什么。

  依然是干钻井工作,但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解俊昌要和其他同事一起排碱、挖沟、种稻。无论工作多苦多累,他每星期雷打不动要干一天农活,要确保挖1.7米左右的排碱沟。“我干活从来不怕苦,就想给国家做点事情。”解俊昌说。

  胜利油田当时的标杆井队45天才打一口中深井。康世恩觉得太慢了,就组织钻井队商讨提高钻速的办法。解俊昌回忆说,这个研讨会开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康世恩的鼓励下,大家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俊昌带领小组到现场实验时发现,东营的上部沉积着大段的软泥岩。虽然在软泥岩打井容易,但打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因缩径卡钻、泥包钻头进尺缓慢等情况,尤其是井打到3000尺左右的时候,起钻非常困难。钻井队管这种现象叫“拔活塞”。拔出钻杆后又找不到老眼,进入下部井段夹层多,容易井斜,影响采收率。经过反复研究,并查阅世界石油杂志等国外资料,解俊昌提出了用“满眼钻井法”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满眼钻井法”,就是采用大尺寸、刚性的下部钻具,使其边棱撑满下部井眼,以保持下部钻柱垂直和居中的一种钻井方法。它既能填满下部井眼,又能防止泵压过高和卡钻事故的发生。采用了该方法,胜利油田的一个钻井队创下3天零8小时打一口井的纪录。

  为了更好地推广“满眼钻井法”,时任综合调度室钻井指挥部技术组组长的解俊昌常常骑车到现场查看,有时工作到夜深。该方法推广后,胜利油田3252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9800米,一个月开4口井、完5口中深井的好成绩。

  后来,解俊昌的这套办法又被用在了孤岛油田的开发上,并创下了队年进尺15万米的纪录。

  冲刺行业前沿

  将要大展拳脚的时候,时代的洪流又一次朝解俊昌劈头涌来。

  1968年,解俊昌作为驻井工程师被下放劳动,在一个7000米的钻机处理复杂事故,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1969年,江汉油田开始会战,急需钻井技术人才。解俊昌审时度势,主动请缨前往。被批准后,重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钻井工作中。

  3年后,解俊昌被调回胜利油田,在临盘任副主任工程师。1973年,胜利油田为了增强科技攻关能力,提高钻采水平,成立了勘探开发工艺研究所。研究所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由解俊昌牵头负责的“喷射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当时,整个研究所只有这一个项目。

  解俊昌带领研究所十几个研究室的各专业人员,发挥各自专长,做了大量现场试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仅为了生产一支合适的金刚石钻头,他们就现场试验了89口井。1974年,在辽河油田召开的全国钻井队长现场会上,康世恩部长对解俊昌团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重点表扬。

  高压喷射钻井工艺技术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后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82年到1986年,胜利油田仅靠此项新技术就多打进尺521万米,少组建49个钻井队,钻井四公司27台钻机连续三年平均队年进尺超过了3万米。深井钻速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全国推广后,钻速从1983年 5.6m/h提高到1988年8.4m/h,台年进尺提高到1.5万米,完成1500万米,少组建150个钻井队。

  1985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解俊昌意外地收到了8元钱的奖金。“只要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我睡觉就踏实了。我并没想获得什么奖励。”解俊昌说。

  一生所求是心安

  说起在胜利油田钻采研究所的工作,解俊昌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1978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后来人人皆知的观点。

  科学大会的召开让解俊昌备受鼓舞:“科研人员的春天终于来了。今后只要能吃饱饭,能睡安稳觉,我就要将科研工作继续下去。”

  “优选参数钻井技术研究”是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由胜利钻井工艺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学院合作攻关。

  1982年开始,解俊昌带领研究人员在室内系统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在胜利油田东营地区进行了16口井的现场试验。优选试验队在试验中实现了16个参数的优选试验,成功地解决了泥岩水化分散问题,钻速从15m/h提高到了27.26m/h,井下通畅无阻,优选队创造了3000米的井三开二完、月进尺7008米的纪录。1987年在渤南油田成套推广喷射、优化钻井技术,平均井深3346米,钻井速度翻了一番,成本下降20%。

  “这个项目的成功,意味着我们突破了国内外水力参数只起清岩作用的理论,发展和证实了水力参数与机械参数在破岩清岩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新理论,综合井眼净化、稳定、环空岩屑浓度三个约束条件,优选泥浆流变参数的新理论……”解俊昌每次谈及他所熟悉的专业都津津有味。

  1985年,喷射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奖,解俊昌本人出席了国家科技攻关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奖章。对于荣誉,他显得很淡定:“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求的就是心安。”

  1994年,解俊昌正式退休,但仍然没有闲着,一直整理资料,并编写了《优化钻井设计预测技术》一书。据他介绍,通过应用这项技术,能大概测算出打一口井的机械钻速和成本效益情况。为了确保技术的准确性,他从四川、辽河、山东三大油区共抽样48口井,通过公式反复验证,符合率达93.7%,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优化钻井技术。

  如今,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工艺研究所早已发展成为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他计划在今年出版《优化钻井设计预测技术》这本书,将它作为钻井院成立四十周年的献礼。

  低调而务实,谨慎又坚毅。虽然生活赋予了他太多惊涛骇浪,却从未压垮他看似柔弱实则钻头般坚硬的筋骨。解俊昌的人生在从未停歇过的钻井工作中光荣绽放。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