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大气防污再掀净化挑战
2013年12月26日 11:2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起花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一次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环保旋风。石油石化企业因此面临又一次“净化”挑战,石油石化行业也无可避免将迎来又一波调结构高潮。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目标更加详细、措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终于在今年9月10日新鲜出炉。

  该《计划》明确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时隔12天之后,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又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作为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石油石化行业在这一轮环保旋风中无可避免是重要角色,石油石化企业也会因此迎来又一波“净化”挑战。

  环保投入必大增

  “对于油气企业而言,助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先要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具体而言就是各企业一定要新上一批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的环保装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庄相宁处长表示。

  他认为,按照《计划》要求,炼化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燃煤锅炉要安装脱硫脱硝设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意味着巨额的投资。这项成本会比国Ⅳ汽油升级到国Ⅴ的成本还要大。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炼厂中,有不少生产设备完全没有加装脱硫、脱硝装置。环保部披露的信息,中石油共有115台燃煤锅炉,其中1/3(38台)未安装脱硫设施,没有一台安装脱硝设施。38套催化裂化装置中,仅有两套安装脱硫设施。中石化共有174台燃煤锅炉,约40%(69台)未安装脱硫设施,仅有4台安装脱硝设施。49套催化裂化装置中,仅有5套安装脱硫设施。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石油石化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是接下来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花一些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庄相宁说。

  该《计划》中明确指出,未来要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尤其要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并要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是指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原料运行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泄漏处,采用固定或移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并对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处进行修复,从而控制原料泄漏,防止环境污染。

  截至目前,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赛科、镇海炼化等企业已经率先试行了该项技术,而且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庄相宁说,今后,如果国家能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倒逼企业采用此类先进的环保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改善空气质量计划的实现。

  环保上的投入是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无疑,做这样的投入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营收,而且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但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办公室主任张天舒认为,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利的。

只有绿水、蓝天、白云、鲜花,大黄鸭才乐意待在那儿。 供图/CFP

  结构调整要发力

  “除了治理外,也需同步采取其它一些预防措施,减少石化行业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而这些措施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实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表示。

  至于产品结构调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提升燃油品质。力争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至于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则重点强调,要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首先,要求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其次,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是必然趋势。产品要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要向绿色、平衡、协调、可持续的方向突破!”孙伟善说。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增强企业营利能力的根本方略。

  今年,我国不少石化企业的新增及在建产能压制了石化产品价格的提升,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不振,不少石化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国内化工产品的出口前景依然不明朗,出口的大幅下滑也凸显了出口导向型化工产品出现产能过剩矛盾,2013年石化行业产量增速也只限于个位数水平。所以,孙伟善认为,调结构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清洁能源要给力

  除了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外,张天舒认为,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我国油气企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来,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企业应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增强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新能源等的供应能力。

  “石化行业既是生产大户,也是耗能大户、排放大户,对节能减排和空气污染防治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在举全国之力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当中,理应起带头作用。”张天舒说。

  对此,《计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要达到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同时,要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而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油气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天然气的产量与进口量,以保证充足供应。

  此外,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计划》提出,要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对此,孙伟善强调,对于非常规气的开采项目要特别注意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比如煤制天然气项目,不能为了增加天然气的供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而忽视了这类项目本身可能存在的对地下循环水的污染。同时,要注意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如此方可为可替代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扫除市场发展障碍。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