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活法
孤岛摄影家
2013年12月26日 15:0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海鹰 贾新青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一群热爱生活的石油人,用镜头捕捉身边的美好,记录历史的变迁,将他们捕捉到的绿色油田、美丽中国的光影向外界传递。

  文/李海鹰 贾新青

2009年12月18-20日,孤岛文联组织影友赴荣成烟墩角采风。

2011年7月12日,影友在垦利葵园采风。

孤岛摄影协会组织人员对国庆摄影展作品进行点评。

  从协会成立时的四五人到现在的20多人,从采油厂内部到整个孤岛地区,摄影协会一直像个雪球在滚,越滚越大,但从未有一片雪花落下。“抱团取暖、坚持不懈,正因如此,梦想之路才愈加灿烂。”刘庆堂的话道出了摄影人的可贵品质。

  2012年,对于孤岛采油厂摄影协会来讲,是个丰收的年份。这一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山东河口·槐花飘香”全国摄影展上,他们取得1银、5铜、9个优秀奖、18个作品入选的优异成绩,占大赛116幅入展作品的近1/3,创造了在全国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这一年,摄影协会中有9人被中石化摄影家协会吸纳为会员,8人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人数之多为摄影协会成立21年之首。至此,孤岛摄影协会已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名、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0名。

  追逐一个梦想

  一辆车、一台相机,和最爱的人去最向往的地方,这是不是自驾游的最高境界?在陈勇看来,是这样的。

  陈勇,孤岛厂准备大队油管杆搬运工,2005年迷上自驾游,2007年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6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沿途的人文景象在他的镜头中永久定格。

  家住河口,黄河故道是陈勇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每次途经这里,陈勇都要下车拍上一阵子,晴天拍云,雨天拍水,夏天拍柳,冬天拍雪,从不间断。2011年,在“全国‘湿地风情’摄影大赛”上,他拍摄的“黄河故道雾凇”获得铜奖。从此,陈勇对摄影更加迷恋,用圈内影友的话讲“像吃了兴奋剂一样”。

  对摄影人而言,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每一个或美好或难忘的瞬间变为永恒。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几近痴迷。

  张贵明,孤岛厂综合管理中心干事,擅长人物和微距拍摄,近来又疯狂迷上了星轨拍摄。星轨,故名思义,就是慢门曝光拍下繁星划过夜空的圆形轨迹。如同涂鸦,以天空作背景,而星星便是那支画笔。星轨的拍摄对周围环境要求极高,必须远离市区、远离光污染,通常在月底到月初的几天,没有月光、天空通透为最佳时机。远离孤岛中心的孤北水库成为张贵明深夜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住户少,光污染少,拍摄星轨极佳。但阴差阳错,几次险些被护卫队员当作不法分子。

  刘庆堂,孤岛厂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孙劲松,孤岛厂文联副主席、孤岛地区唯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孤岛地区摄影群里,他俩既是领军人,也是群里元老。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拍鸟”。“往草高处钻,往水阔处蹲,往林深处行。”于无人处、无声处,是对“拍鸟”这个行当的真实写照。最初,他们一行“拍鸟”人组成了一支“摩托车游击队”,利用休假时间在野外一跑就是上百里,一住就是五六天,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困了就找老乡家借住一晚,追随着鸟类的踪迹,处处随遇而安。

  最难熬的是桑拿天,蹲在林间汗如雨注。为拍摄大麻鳽育雏,刘庆堂想出一个好主意:把帐篷支在水里,人藏进去坐在马扎上,水刚好没过脖子,既能降暑又能防蚊虫。大麻鳽警觉性极高,稍有动静就不会进巢,因此这样的蹲守往往要持续半天甚至一天,泡得腰间一层的小红水泡。

  爱摄影爱到痴迷,就会达到机不离手的状态,孤岛集输注水大队宣传干事包卫华就这样。2001年起就接触摄影的他,被同行们笑称为“把孤岛拍个底朝天的人”。十几年来,他拍摄的影像资料已占满了10T硬盘空间。

  在摄影协会中看到杨晓敏,多少让人有些吃惊。作为孤岛厂地质勘探专家、地质研究所所长,他的工作应该是非常繁忙的。正因为如此,他的创作时间多在清晨和傍晚。在他看来,拍摄一件让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摄影人追逐梦想的旅途中,自然少不了摄影协会提供的平台:每月两次的摄影培训课,每季一次的摄影沙龙,“黄河口风情录”网上交流平台成为摄影人和摄影大师之间沟通联络的渠道。

  记录一段历史

  人民摄影报曾用整版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棉田里的“候鸟”》的文章,图文作者正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孤岛厂思想政治工作部王国章。

  “摄影,也是一种记录。每个摄影人都要有一份记录历史的责任感,用一个瞬间感动无数人。这就是摄影的力量。”初学摄影时,师傅孙劲松的话让王国章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2000年开始,王国章以生活在孤岛这片土地上的外来人口为创作源,共拍摄了三组专题:养蜂人、割苇人和棉农。其中棉农的拍摄历时两年,详细记录了棉农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照片总量达几万张。身为油田人,记录油田变迁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王国章先后拍摄了“工服的变迁”、“一线夫妻”、“先进班组”等多组油味十足的专题。

  吕学江,注采管理305站副站长。参加工作至今,他的工作单位始终不曾变动,对摄影的喜爱也不曾动摇。他用20年的时间,记录下一个采油小队风雨的变迁,记录下身边同事笑对艰苦环境的乐观心态。

  一个夜晚,吕学江心血来潮,将多年积攒的照片进行整理,并用绘声绘影制作成视频。看着、听着、忆着,这个七尺男儿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视频很快在单位流传开来,全队争相观看,场面极其热烈。

  李坤军是作业大队(东区)一名普通的作业工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将记录作业工人的一线生活作为自己另一项职责。2008年,他拍摄的作业场景《塑》获得中石化举办的“和谐石化职工摄影美术书法大赛”金奖,并作为邮票发行。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也是李坤军的拍摄内容。2010年起,他开始拍摄“孩子放学”系列。其中一张取名《冬之味》的作品,记录了雪天里孩子们走出校门时,伸出舌头尝雪的情景。这幅作品在2012年“全国‘槐花飘香’摄影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提及孤岛变迁的记录者,总会想起已逝的穆宝坤。在四个不同的年代,他站在孤岛会场十字路口同一个位置拍摄了四张片子,至今成为见证孤岛变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传递一种能量

  在摄影人眼中,一草、一木、一粒沙、一口井,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都有着一种感官的美。为了让这份美能够永恒,他们在用相机定格的同时,也在竭力捍卫着这份美。

  “开始拍鸟只是为了好玩,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对油田环境、绿色生态的关注。”孙劲松坦言。前些年,自然保护区里的丹顶鹤随处可见,但现在已经踪迹难寻,只有保护区的核心地域才有寥寥几只。

  危机意识,让以孙劲松和刘庆堂为首的“拍鸟”人走上“护鸟”之路。外出采风时,看到树林里挂的捕鸟网,他们会随手摘除;在黄河岸边拍摄时,看到对岸有人在捡鸟蛋,他们会隔岸呼喊制止。几年间,他们救助了多只被毒害的天鹅,仅2012年就救助了三只。

  传递一种正能量,这是孙劲松对摄影协会功能的一个准确定位。这一点在不同的摄影人身上又有着不同的体现。

  高玉,孤岛摄影协会中为数不多的女摄友之一,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几年前的生活变故让她变得消沉,不愿与人接触。2009年,经人介绍她拜刘庆堂为师,随后加入摄影协会。摄影协会给了高玉亲如家人的感觉。摄影人勤奋感恩、善于发现美的特点也渐渐感染了她。她整个人变得开朗、阳光。

  眼睛里看到的是美,心里体会到的也是美—摄影协会中的每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在家中是好老公、好父亲,在单位是好员工、好干部。包卫华的“后勤部长”就因他的热心而得名。几年来,他几乎承揽了摄友们所有摄影器材的选购,仅2012年的淘宝支出就达8万多元。

  沉醉在光影世界里的他们,不单单只是一群追求完美、永不满足的狂热发烧友,还是一群充满责任、见证历史、记录变迁的石油人。他们正直勤奋、充满爱心,关注环境与自然,关注社会与民生,成为打造绿色油田、美丽中国的正能量传递者。

  本文图片均由王国章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