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冯跃威专栏】重审石油交易者仅是看虎尾
2013年12月26日 16:2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跃威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美联储重审石油交易者仅是看看老虎尾巴,看看《弗兰克—多德法案》实施后银行交易实物商品时的价格传导机制和风险敞口。

  近日,美联储有些不爽,一是因为与欧盟的全球金融监管权之争,二是因为一些国家稽查操纵石油市场“打虫子”的行动,此外不长脸的美国金融财团又屡屡爆出对全球实物商品价格操纵的丑闻。于是,美联储不得已而宣布,正重新审视2003年做出的允许受监管的银行交易实物商品的决定。尽管这只是在《华尔街见闻》中的一句话声明,却暴露出了老虎真正的尾巴。

  2003年,由于美国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军方又需要有一个比较低的油价来降低对伊作战的成本。而此时,尽管石油金融工具不是十分丰富,但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财团还是完全有能力帮助美国政府有效调控国际油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允许花旗的Phibro部门交易石油实物商品。从此,美为实物商品价格在“受控”情况下的操纵打开了后门。

  受英美法系中“遵循先例”原则的影响,在美的数十家其他银行纷纷步其后尘参与到石油实物商品交易中,油价从当年3月20日战前3个交易月的平均每桶34.35美元,降低到4月15日小布什总统宣布战争结束时的平均每桶28.87美元,降幅近16%,其后半年的原油均价也仅为每桶29.43美元,确保了美军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低成本使用石油。

  为了给参战、出资和承受低油价受损的产油盟国一个合理的补偿,2004年以后美又全面开始推升国际油价。在充分关照了产油盟国的关切后,这些金融财团们也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中航油(新加坡)等公司却成为中弹的牺牲者。

  在这次对国际油价系统性的阻击中,这些金融大鳄一方面交易和控制实物商品,另一方面运作石油金融工具做资产配置和为石油定价。它们同时在两个市场作战并都获得了暴利。

  从此这种牟利模式一发而不可收拾,逐渐扩展到了有金融工具参与定价的几乎所有实物商品的定价交易中。比如,美国石油交易员柯西亚通过使用高频交易对Brent原油、WTI原油与天然气等价格进行操纵,棉花、白银等市场也陆续爆出被操纵的丑闻。

  如果说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卸任前签署的《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CFMA)是为操纵商品价格的金融工具套利打开了大门,那么,2003年美联储允许花旗银行的Phibro部门交易石油实物商品就是为金融财团打开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金库。它们不仅可以将美联储超发的货币有效输向全球,而且通过对各大宗商品定价,有控制地完成攀爬效应,并在攀爬效应实现的过程中逐一进行定价、逐一实现牟利。

  从WTI油价看,美国库欣地区的管道系统一直是其石油运输市场的梗阻点,但几十年来美政府和企业从未真正实施过有效的扩建来消除梗阻,而沿海运油又约束着外国油轮参与运输,致使美国南北供需缺口衍生出的WTI价格实际上是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而数值由操盘的金融财团左右。为减少世人诟病,去年12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报告,将北海Brent现货原油价格作为预期主体以掩人耳目。

  面对在金融市场和实物商品市场上的双重损失,为了维护自身在油价上的利益,5月中旬,英国反严重欺诈局的稽查风暴拿欧洲自家的BP、Shell等多家公司开刀,试图以此推动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全面实施。

  尽管封堵监管漏洞的《弗兰克—多德法案》早已推出,可为了确保美国在金融创新、使用和监管上的绝对优势,确保华尔街石油商的竞争优势和服务美国国家战略时的效用,美国的监管者在立法博弈中也始终“力不从心”,致使该法案不得不一推再推而无法“就业”。

  所以,美联储重审石油交易者仅是看看老虎尾巴,看看《弗兰克—多德法案》实施后银行交易实物商品时的价格传导机制和风险敞口。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