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石油企业的八卦谣言一经散布,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对企业而言,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名誉,却非易事
傅学胜花费5000元雇用网络水军进行恶意炒作,本打算炒作3天。但是,不到5个小时,造谣帖就火了。
9月6日,中石化牛郎门造谣案开庭审理。右上角图为犯罪嫌疑人傅学胜。 供图/CFP 东方IC
准时上下班,对很多人来说很容易。
但是对于张琴来说,因为有人造谣自己“招牛郎”而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依旧准时上下班、咬牙努力工作,却成为一个女性顽强的坚持。这份坚持持续了232天。
作为“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当事人,事发近9个月后张琴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谣言制造者傅学胜被缉拿归案。
一时间,张琴泪落如雨。
突遭谣言诽谤
张琴做梦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迎来2013年的新年。当别人正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自己却在震惊、愤怒与无奈的复杂情绪中度过了元旦。
2012年12月30日,有人在中华网上发布《俄罗斯艳女门续集:中石化再曝非洲牛郎门》帖。该帖称中国石化某张姓女处长在负责中国石化武汉乙烯项目中接受投标方安捷伦性贿赂,才得以中标并获利40万美元。
作为武汉乙烯项目招标负责人,该帖矛头直指中石化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招标处处长张琴。
这封集“中石化、性、商业贿赂、女处长”等热门关键词的匿名帖同时发在人气较高的天涯论坛,并迅速吸引了网络舆论的眼球,当日点击量高达9000多次。
此消息一出,中石化新闻办便启动A级舆情预警,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了事件核实。
1月3日,张琴对外回应,有关网帖内容系故意捏造,事发当日就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称,该传闻是张冠李戴、混淆视听,并提议提及爆料中所谓非洲牛郎的照片,实为2007年深圳新闻网《人大博士生卧底调查深圳男公关的隐秘生活》新闻照片。
但解释跑不过谣言,这封所谓“爆料帖”造成的影响依旧以几何级继续扩大。据媒体报道,短短5天内,“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百度搜索结果高达11万多条,成为各大论坛热帖。
不仅如此,随后“中石化涉事女处长出国逃亡”、“中石化涉事女处长畏罪自杀”、“中石化花30亿元删帖”等系列新闻继续在网络中传播。
尽管已经报案,但由于对从国外网站翻墙进来的化名爆料者一无所知,事件真相何时浮出水面还是未知数。张琴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陷入未知的等待。
同时,中石化公司也在经受着舆论的考问。据媒体报道,匿名帖出现当天到1月3日,有关“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的新闻,在新浪微博搜索近10万条,腾讯微博搜索近1.5万条。
汹涌的网络舆论吞噬着真相的到来。
谣言成本5000元
事件发生后232天,张琴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公正。
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中,涉嫌编造“情妇举报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谣言的傅学胜被刑拘。傅学胜自己承认,“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网帖所述均是他恶意编造的谣言。
张琴曾对媒体表示,谣言发生前,她仅与傅见过一次。
2012年底,作为美国安捷伦公司分包商,傅学胜所在公司也参与了中石化武汉乙烯招标项目。据武汉石化方面对记者表示,当时招标项目为色谱仪。该设备用于气相生产介质或产品的质量分析,是化验中心必备设备。此次招标总购70余台。
彼时,张琴曾与参与投标的10余位公司负责人进行澄清,傅学胜是其中之一。不过,最终美国安捷伦公司没有选择傅学胜所在公司,傅失去了一次机会。
本想借此机会获利70万美元的傅学胜起了报复心,于去年12月30日,连续在网络发布谣言帖,利用网上下载的图片电脑合成配图。他还另花费5000元雇用网络水军进行转载顶帖和恶意炒作以达到轰动效应。一系列有预谋的策划,使造谣帖在不到5小时内便火了。
面对迟来的真相,沉默大半年后,张琴在采访镜头前失声痛哭:“这件事发生后,从1月3日上班到现在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内心一直非常压抑,自己心里面一直在流泪。”
记者发现,截至发稿前,傅学胜造谣网帖依旧被挂在部分知名网站论坛上。“‘牛郎门事件’不仅对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极大困扰,也对企业形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曾试图联系张琴,但她通过同事婉拒了采访,并表示不愿再提及。据了解,该事件发生后,80多岁的父母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双双住院。
“她是个非常坚强的人,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压力,对男人而言都是个考验,何况是个女人。”张琴的同事由衷地对她评价。
傅学胜被捕后,记者也曾试图联系武汉石化方面进行采访,同样遭到拒绝。相关人员直言:“这件事对中石化的影响太坏了,从年初到现在,只要提起就感觉非常生气。”
吕大鹏告诉记者:“中国石化和张琴始终坚信谣言迟早是可以戳穿的,太低劣了。”他进一步表示:“言论自由是相对的。‘牛郎门’事件中傅学胜以极低的成本对公司和员工造成如此大伤害,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造谣者有罪,传谣者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责任编辑:刘淑菊
链 接
网络“大谣”的炮制手段
手段一:夸大事实 添油加醋
极其夸大,才能引发极大关注。这是造谣者们编造谣言的心得。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在微博中说,在这次动车事故中,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3000万欧元。当时有人提议编为1000万欧元,但“秦火火”认为,太少了没人在意,只有无限夸大,才会有人关注。
手段二: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的”、“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了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6块钱”……这些都是被人“创造”出的话题。“大谣”们只凭想象恶意中伤抹黑他人,以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和知名度。
手段三:肯定式质疑 求辟谣式传谣
以请求辟谣的形式传播谣言,这是近年来网络常见的一种方式。造谣者认为,这些编造的谣言,用肯定式的质疑,不但能引起网友的共鸣,还能给网民造成一种当事人不回应就是真的的错觉。一旦追查下来,还可以以“我也是求真相”来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