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1978年,在干校的那些日子
2014年01月22日 15:0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佩荣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通过在石化部太康干校的学习,学员们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理论储备机会。

  ○ 文/张佩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中强调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政治和思想的成熟与否,对政治理论的掌握尤为重要,理论的学习运用是思想形成的根基。石化部成立后狠抓干部的理论培训以推动全行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迈开改革开放步伐。

  35年前的1978年,我们在石化部太康干部学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值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之年。右派摘帽、真理标准讨论、天安门事件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年。不学习精神无以发育,不学习心智无以成长。干校在安排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政治形势,及时传达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使我们不光“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两耳尽悉天下事”。其后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整个历程,随着年龄经验阅历的增长,深感学习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学相聚 乘风一路

  1978年2月,石化部调集所属各企业推荐的600多人,在河南太康干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理论学习。干校地处豫东太康县常营公社,距许昌80公里,是1969年中央国家机关学习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经验创办的,建校10年,其间共投资近7000万元,培训了近7000名干部。其实那时主要是劳动、开展大批判,等待解放,重新分配工作。太康干校是地局级建制,设有政治部、理论教研室、生产、保卫、后勤等机关处室,当时的校长是我们来校后不久即调任部教育司任司长的王者春。

  我们这一期学员来自石油、煤炭、化工三个行业,编为11个学员队。大庆油田是工业战线的龙头老大,学员最多,故单独编为学员一队,其余各队由几个企业学员混编而成。每个队学员四五十人左右。我所在的学员八队由来自新疆、河南、青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九化建、十三化建、大连石油七厂等单位学员组成。学员总队设有党总支,有专职的总支书记和干事负责学员各队的学习、思想工作及后勤服务。各学员队设有党支部,负责全队的学习、劳动组织,以及学员日常思想工作及组织发展。为便于讨论,每队又编了四五个学习小组。我被任命为学员八队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学习事宜,支部书记是来自新疆油田的一位老大哥。

  “同学相聚自八方,乘风一路到太康。自学为主勤钻研,互助须待强中强。课余饭后练体魄,晴时雨前晒被忙。功成十年犹未晚,图强奋发在斯年。”近日翻检当时日记,所写的一首顺口溜《干校生活纪实》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干校生活。.

  追求主义 想在人前

  “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可以工作而没有分配工作的要尽快分配工作;年老体弱不能工作的要妥善安排;少数需要做出审查结论的应尽快做出。”1978年1月,中组部召开中央、国家机关26个部委副部长座谈会,讨论尽快安排待分配干部工作的问题。胡耀邦在会上强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的五七干校结束了学员以下放干部为主,内容以劳动、大批判为主的模式,开始恢复到以培养干部学习理论的轨道。

  这是粉碎“四人帮”不到一年半,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石化部组织的第一个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班。课程设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为主;学习方式,以自学原著为主,上大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按照教学进度,每学完一篇原著或章节,都要组织全队或学员总队进行专题交流。上大课或者大会交流都是在露天进行。学员每人端坐马扎,膝盖当桌,耳听手记,心无旁骛。夏日的蝉鸣伴着老师的讲课声此伏彼起,可每个学员都如饥似渴地认真聆听中央党校老师授课。

  我们这一期学员是由各二级厂处推荐、油田一级组织部门审核派出的,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那时学历的概念还比较淡薄,故而学员的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虽然阅历有别,理解能力各异,但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每次大课结束,大家不约而同,都是互相比对、整理课堂笔记,每晚挑灯夜读,放弃星期天休息是学员们的家常事。分组讨论成为加深理解的有效形式,每逢讨论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尽其理解,畅所欲言。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学习《费尔巴哈论》时,黑格尔的这句话,让我们小组就现实性与必然性的异同,激烈争论了整整一个上午。“现实必然本亦然,奈何半日苦纠缠?同学追求主义真,所学都想在人前。”有感于大家的讨论认真,我当时有一首《讨论〈费论〉命题有感》记录了此事,时在开学不久的3月14日。

  对话先哲 时代共鸣

  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4月17日,我们就已经听到了传达;半年之后,党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在党内公布,7个月之后的11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社会公布。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学校组织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讲座,讲到中央党校提出国民经济崩溃的责任问题,刘少奇路线的具体内容问题,等等,令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释当前党中央决策的做法,是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基层的青年干部以前不可能接触到的。我们不但对中央的重大决策有了从理论上的深刻理解,也深切地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指导现实的重要性。

  开学不久,学校就把教研室全体教学老师请来,和学员队干部座谈,面对面听取意见,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每一学科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安排复习、考试。考试并不拘泥于死记硬背式的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开卷考。这是引导大家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最好形式。

  哲学课的开卷题目是《谈认识对存在的关系》,我的答卷题目是《有时候树的典型为什么叫不响?》。主要观点是:一、所树立典型不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不是事物本质的客观反映,带着观点下去找例子。二、任意拔高,牵强附会,群众接受不了。三、实用主义,典型是一团面,拿在手里随便捏。实质是违背实事求是,是“四人帮”文风的产物。这个试卷后被推荐到全队进行大会交流,抛砖引玉学习氛围异常活跃。

  清新学风 多彩课余

  学习是紧张的,但课余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三夏、三秋时节,学校组织我们到附近农村收割或插秧,采摘干校种的梨和柿子等。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全校也仅有几部座机,电视尚未普及到豫东农村,按现在的说法,我们的学习环境是“全封闭”。但我们的课余生活并不单调也不枯燥。除每天晚饭后的各项球类活动外,学校隔10天左右都要放映电影,那些刚刚开禁的中外老影片,让饱受八个样板戏单调乏味之苦的人们大饱眼福。

  虽然是露天放映,尘土飞扬,人声嘈杂,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民也都闻讯赶来,和我们一样,兴高采烈,看得津津有味。为了缓解学习过于紧张的压力,学校还组织我们到附近的常营公社礼堂观看地方传统豫剧,请县豫剧团来校演出,既活跃了文化生活,也增加了我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为了调剂课余生活,学校利用五一、七一,分别组织了全校性的文艺汇演和歌咏晚会。同学们虽然不都是文艺骨干,但原本也是各单位各方面的活跃分子,学校一要求,不用动员,大家都积极响应,边学习边排练,自编自导自演,不参加演出的同学也都忙前忙后,协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还组织我们到漯河开展游泳比赛,真是用心良苦。

  “同学济济成一堂,中原共庆节日欢。‘锣鼓说唱’翻新意,战士高歌‘南瓜汤’。最是四川金钱板,语不惊人动心弦。新疆儿女多佼佼,翩翩舞蹈送春光。”我写的《五一演出纪实》描述了当时的汇演情景。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加深了相互了解,也增进了这个临时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整个校园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

  一次学习 终生受益

  那时候,我们生活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年代。但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仅停留在“三个组成部分”、“老三篇”的认知水平上。太康干校的系统学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入手,剖析资本主义,构建了至今无人企及的庞大科学体系,我们深为马克思的科学论断折服。可以说,干校是我们真正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对“把握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意义”的提法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贯倡导的学风。理论之树常青,在于它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同学们运用掌握的知识在讨论中大胆提出了“引进外资是不是修正主义”、“托拉斯是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等问题。那时正值真理标准大讨论之际,距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还有半年多,同学们的大胆思考,辅导老师及学校的宽容引导,使我们的学习没有浅尝辄止,而更具挑战性和探索性——须知那时思想刚开始解放,政治气候乍暖还寒,还是“口将言而嗫嚅”的年代。

  短短10个月的学习,干校引导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学习理论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对于各级干部不是任务、指标,而是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需要,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工作40年,参加的政治理论学习可谓多矣,唯独这一次,我印象最为深刻。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学习中,犹如老牛反刍,一直在咀嚼消化,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作者参加干校学习时任青海石油局冷湖炼油厂党委秘书,后历任冷湖炼油厂政治处主任、党委书记,青海石油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西北管道建设指挥部副指挥等职)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