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优化出佳话
2014年01月27日 14:0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胡拥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上海石化炼油改造工程建成投料试车,给其炼油板块带来巨大的优化空间。

  ○ 文/胡拥军

  -21.93亿元 —这是2012年前三季度上海石化公司炼油板块效益情况。

  13.83亿元—这是2013年前三季度上海石化炼油板块效益报告;

  一负一正之间,效益相差达到惊人的35.76亿元!

  “这惊人的变化,炼油改造工程功不可没。装置投产后,公司炼油规模从2012年的1120万吨,迅猛提升到2013年的1500万吨以上,给炼油板块带来巨大的优化空间。”上海石化炼油部经理对此深有感触。借助炼油改造工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治卿,党委书记高金平等反复强调,要以工程投产为契机,狠抓优化,打赢炼油板块翻身仗。

 

  上海石化通过大力优化原油采购品种、提升汽油生产比例,打赢了炼油板块的翻身仗。 摄影/谭启亮

 

  低硫原油退出炼油舞台

  早在多年以前,上海石化就提出要走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路线。但是由于“吃”高硫原油的“肠胃”功能不健全,以及装置上下游不配套,因此企业依赖于低硫、轻质原油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炼油改造工程的投产,铺就了公司走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路线的宽阔道路。“原油成本账是效益大账,生产经营部门一定要‘抠’紧。”王治卿对此下了命令,对下属立了“军令状”。相关部门和炼油部狠抓落实,通过对炼油装置生产能力的分析,大力优化原油采购品种,并跟踪研究国际油价波动以及实际生产用油需求变化,力争准确把握采购节奏,积极开展库存运作,降低采购成本,取得了卓越成效。

  数据显示,2013年1至11月,上海石化原油硫含量从原来的1.55%提升至2.26%,API(原油重质度)从原来的31.23下降到现在的30.53,劣质化程度显著提高。原油品种也从2012年的30种减到10多种,并增加了大油种采购量,理想油种的采购量占到采购总量的八成。原来每年200多万吨的低硫原油,2013年退出了公司炼油舞台。

  相应的,上海石化2013年1至11月原油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降低0.9美元/桶,对效益的贡献十分可观。

  渣油加工不走焦化路线

  原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宝贵的。在均价达到100美元/桶的今天,它又是金贵的。

  数十年来,上海石化因受工艺技术影响,原油炼制下来的渣油,只能送焦化装置处理并产生低价值的焦炭做燃料。此次炼油改造工程由于新增了39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使渣油加氢路线取代渣油焦化路线成为现实。这是炼油改造工程的一大亮点,也是效益的有力增长点。

  为了贯彻好渣油加氢路线,上海石化公司计划部、生产部和炼油部等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措施,既达到渣油掺炼量,又确保装置安稳运行。通过严格管理,精心操作,优化运行,该装置的渣油掺炼量已经达到60%,超过设计值6%。

  以渣油沥青路线取代渣油焦化路线,则是上海石化公司2013年效益的又一看点。

  由于渣油沥青效益要比渣油焦化每吨高出近500元,因此早在2012年年中,上海石化领导班子就认识到炼油改造工程投产后渣油量会猛增。当大部分的渣油流向渣油加氢装置后,仍会有少部分渣油需要解决。“绝不能将这部分渣油送焦化,要争取效益最大化。”形成共识后,王治卿总经理当机立断:“现在就开始做沥青,锻炼队伍,形成经验。”公司随即成立了由副总经理郭晓军为组长的“沥青增产增效攻关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生产、质检、储运、销售等相关单位部门组成。一时间,装置技术改造、码头功能改造、建立铁路运输、开辟销售市场,一场沥青攻坚战全面打响。

  厉兵秣马,终见成效。

  2013年1月,根据市场跟踪分析,发现沥青产品价格是石油焦的3倍,于是,公司下达了沥青生产计划。2013年2月,沥青产量迅速由2万吨增加到了7万吨。

  在渣油加氢路线和沥青路线的双路“夹击”下,渣油基本被消化,焦化装置成了“无米之炊”的装置,焦化路线“山穷水尽”。2013年,1号焦化装置被关停,2号焦化装置减负荷。它们的“牺牲”,换来了公司渣油加工效益的最大化。

  2013年1至11月,上海石化公司累计生产沥青71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增加效益1.5亿多元。巨量的沥青从公路、铁路、海路,源源不断被销往全国各地。

  提升汽油生产比例

  2012年,上海石化柴油与汽油比例为3.95:1;2013年,比例调整为1.75:1。

  这个比例说明,上海石化公司2013年的汽油比重明显增加。通过成品油结构的调整,公司增效11.5亿元。

  炼油改造工程前,上海石化汽油产能略显不足,新建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加盟,从根本上改观了这一现状,从而确立了公司向增产汽油要效益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具有可以游刃有余地生产高牌号汽油的特性,成为将高牌号汽油作为抢占市场、赢得效益的主力军。

  为了发挥好装置最大潜能,上海石化炼油部通过对催化汽油精制流程的优化,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通过每月精心安排汽油调和组分,建立汽油调和优化模型,保证了汽油调和一次成功率。

  通过优化工作的实施,2013年1至11月催化汽油增产显著,累计生产催化汽油158.03万吨,收率达45.6%,高于42 %的设计值。柴汽比由2012年3.95降低至1.75,汽油产能由原来每月8万吨增加到24万吨,高牌号97号(现在的95号)汽油产能由原来每月1.5万吨提高到6万吨。另外,1至11月,上海石化公司成品油同比增长六成以上,其中汽油产量将近翻了三番,97号汽油产量提高了1.5倍。

  力求吃干榨尽

  炼油改造工程投产后,上海石化公司的天然气用量不升反降。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公司一方面通过自产干气等替代天然气,另一方面加强火炬气回收,替代部分燃料。仅此两项措施,就累计增效1亿多元。

  火炬气回收利用,只是上海石化能源优化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公司全面实施资源优化战略。

  原油作为碳氢化合物,富含轻烃组分等副产物。一般来说,这些副产物被当作燃料被消耗掉,但这恰恰又是乙烯很好的原料。如果把这些副产物充分利用起来做乙烯原料,那么,1600万吨原油中的副产物累积起来就是可观的乙烯原料,可以大大提高公司乙烯收率。

  为此,公司把优化乙烯裂解原料结构、降低裂解原料成本作为主攻方向,对所有可能做裂解原料的组分逐一梳理,对裂解效益好的原料做到吃干榨净。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此产生。以前,石脑油是公司乙烯裂解中的主要原料,而2013年1至11月,石脑油比例比2012年下降了六成,特别是直馏石脑油退出了乙烯裂解原料的“团队”。2号乙烯装置原料成本还原后,在同类乙烯装置中排名领先。

  这是公司资源优化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成为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中的佳话。

  做资源优化文章,行节能降耗之实。炼油板块的有力举措,推进了公司技术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1至11月,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固定价)同比下降16.61%。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