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活法
马大姐的秘密
2014年09月28日 10:3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胡星明 张禹坤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如果两个孩子上大学后不需要资助了,马寒薇打算再资助几名需要帮助的孩子。

   文/胡星明 张禹坤

  去年刚调入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小张发现,北京项目组计划控制部副经理马寒薇有些与众不同,每到学校开学或是寒暑假都会定期收到几封来信。细心的他还发现,每次“马大姐”收到信,看完后都会认真叠好,放在贴身抽屉的最里边。

  马寒薇的这些“小动作”,办公室似乎并没其他同事留意到。她也从未跟大家提起过,成了小张来办公室发现的一个小秘密。出于好奇,他平时有意无意地便想从她那里探出点什么。一段时间后,小张发现,自己好奇的这个小秘密,其实是“马大姐”不是“秘密”的秘密。

  远山深处的渴望

  给马寒薇写信的,是一个叫作田万丽的女孩和一个叫作赵永国的男孩。两个孩子都是云南省文山市一中学刚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马寒薇在北京是中海油10多年的老员工,两个学生田万丽和赵永国在云南。他们之间相差20多岁,相距3000多公里。他们能走到一起,用马寒薇的话来说,靠得是一种缘分。

  虽然她的话颇具“心灵鸡汤式”,但很多事情听起来都是这么的“玄乎”。

  一年前,马寒薇在早餐厅里碰到同单位的一位同事。闲聊中,来自云南的同事第一次跟她聊起家乡。与同事的交谈,让马寒薇知道了云南文山这个地方,97%的土地都被山区和半山区包围,交通极为闭塞,鲜为人知。而这里的很多孩子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在小小年纪便辍学务工务农,像同事这样走出来的,少之又少。

  “是否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他们上学?”这成了马寒薇与同事告别后的第一个想法。实际上,从工作开始,马寒薇就经常关注社会一些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汶川、玉树地震时,她也跑在了最前面。不仅自己捐,还曾号召全办公室的同事将闲置物品捐赠给贫困地区。这次同事不经意的一说,瞬间点燃了她的“公益之心”。

  回到家,马寒薇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婆婆。老人家信佛,听媳妇儿这么一说,心里自然欢喜;加之丈夫在转业前,也一直在云贵地区服役,她的想法很快便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马寒薇找到同事,便商量起了资助的事。巧的是,同事的妹妹就是文山市一中的生物老师,马寒薇的愿望很快便与学校的回应不谋而合。受资助的两个孩子,便是刚参加完中考的田万丽和赵永国。

  打那开始,同事们眼里的“马大姐”,有了一个新的称呼—两个孩子笔下的“马阿姨”。而这位马阿姨,也成了他们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一份寄托。

  男孩?女孩?

  从最初的决定到落实,事实上,马寒薇的资助计划并非“一帆风顺”。根据马寒薇最初的意愿,学校老师为她推荐了报名后即打算辍学的田万丽,女孩儿家里有四个兄弟姊妹上学,仅靠母亲种地养家,负担极重。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学校传来消息,另一名男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他的成绩比女孩儿要好,中考成绩在全校排名第二。

  学校的消息,一下让没有经验的马寒薇有些不知所措了。为了不让马寒薇为难,学校提议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资助对象,两个孩子中选一个。但正是这不想“为难”,却难住了马寒薇。她没想到自己最初单纯的想法会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真要选择,比不给孩子希望更让她难受。”马寒薇很清楚自己的承诺对田万丽的重要性。她知道,一个女孩子靠读书走出大山比男孩更不容易,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帮到需要帮助的孩子。

  思前想后,平时在合同上决定果断的马寒薇一夜未眠,家人是否支持?孩子是否愿意?“两个孩子都不容易,自己的一个小决定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最后,她决定,两个孩子一起资助,不关乎男孩还是女孩,也不关乎成绩。去年9月,在马寒薇的帮助下,中考后的两个孩子顺利地走进了文山市一中的课堂。为了让孩子能心无旁骛,马寒薇对孩子们承诺,在他们读中学的这段期间,将负责支付孩子们每个学期的学杂费,每月还另付400元的生活费。

  对于当初的选择,马寒薇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对。“庆幸当时没有去做所谓的‘二选一’。”她扯开嘴笑着说。

  一直做下去

  “马阿姨,上个学期我的英语考了117分,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马阿姨,这个假期我和妈妈一起去地里帮别人干农活,还挣了一些家用。”

  对于两个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没有手机、电脑,信件成了他们与马寒薇联系的唯一方式。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马寒薇跟两个孩子商量,三个人约定了只在开学或是寒暑假的时候抽空写信。

  到现在,虽然马寒薇的柜子里仅有6封来信,但孩子们每次写信时,都端端正正地写上长长的好几页信纸,拿在手里,也有厚厚的一沓。他们的通信内容包含着各种事情,孩子们讲着自己的生活、学习,马寒薇讲着自己小时候学习、奋斗故事和外面的世界。

  一来一去,两个孩子虽还未与马寒薇见面,但他们之间似乎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而两个孩子的懂事,也让马寒薇甚为感动。一次,田万丽在信中告诉她,寒暑假自己在家生活,“马阿姨”就别邮寄生活费了。

  对于孩子的懂事和认真,马寒薇很欣慰。她认为,虽然自己做的不多,但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她在很多时候非常愿意和朋友、同学分享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收获。受到她的影响,一位同在北京的大学同学今年开始也加入了她的行列,资助了一位贫困学生。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资助,让孩子们看到希望。即使真的考不上大学,他们也会因此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还是会有帮助的……”同是农村走出来的马寒薇对孩子们上学的渴望感同身受。她认为,这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方式。

  虽然离两个孩子读大学的时间还长,但马寒薇现在已经考虑今后的计划。她想,如果两个孩子大学时还需要资助,自己肯定义不容辞。如果他们有能力自力更生,那她则会继续在文山选择几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不过,那是她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对于眼前的这两个孩子,她已经与他们做了一个约定:“努力学习,北京见!”

  本文图片均由胡星明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