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栏
低碳重塑中国经济
2014年11月04日 11:1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杜祥琬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低碳发展让经济增长速度更理性,可以通向富裕,通向现代化。这条路走得通。

  杜祥琬

  杜祥琬,应用物理与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 专家委员会主任

  现在我国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6 吨,逼近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水平。但是,欧洲、日本的排放量已经比较稳定,我国的排放量还在增长。更需注意的是,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每年人均10吨,超过了欧洲、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最高碳排放水平。

  为什么我国的碳排放数据这么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高耗能产业规模太大以及不合理的能耗需求太多。

  当然,我国现在不管是人均GDP还是人均能耗都比发达国家低,但如果按照现在这种高碳排放方式发展下去将远超欧洲和日本,直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这类国家的碳排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进入“新常态”。我认为“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增速进入一个新的常态,而且我们发展的质量方式一定不能再沿着老常态,一定要向低碳发展转型。

  相对油气而言,中国富煤有一定道理。但是,相对世界平均值来说,中国并不富煤。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是世界均值的67%,中国煤炭的储采比是35,世界储采比是118。所以,一方面中国要控制煤炭消耗总量,对煤炭进行高效利用、洁净化利用,抑制不合理需求,这是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内涵;另一方面,利用低碳能源“三匹马”实现对煤炭高比例的替代—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电、水电等)、核能以及天然气(含非常规)的利用。“三匹马”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也不是只凭哪一个就能解决问题,要一起努力。

  国际实践经验已经表明,欧洲、日本、美国和加拿大这类地区与国家1/2的人均能耗和1/3~1/2的人均碳排放实现了同水平的现代化,对我国很有启示作用。我国这些年在降低能耗、低碳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成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19.1%;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强度下降5%;能源梯级利用(工业余热来替代北方的煤炭供暖)在山西规模试点成功;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低碳发展让经济增长速度更理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低碳可以通向富裕,通向现代化。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低碳是以新的增长点来重塑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它限制的是粗放型和奢华的发展。低碳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又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的低碳“细胞”:低碳企业、低碳村镇、低碳社区、低碳家庭,培育好这些低碳“细胞”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革。比如,全社会要普及垃圾分类资源化。这是一项需要人人参与的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产业。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美丽,而且能够减少煤炭消耗,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每个家庭的素质。

  倡导“健康的物质享受、丰富的精神追求”,中国要采取一种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我们的吃住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开了一个好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践行这样的新生活方式,这对中国公民素质的提高意义深刻而重大。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