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齐鲁“热”效应
2014年12月10日 10:0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孙万章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齐鲁石化热电厂通过专业重组,实现了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文/孙万章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齐鲁石化公司热电厂员工一年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底,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经过试运行、正式运行,已经整整一年时间。重组后的热电厂一年来发生了巨变。

  重组前,除热电厂外,齐鲁石化另有3个动力站分属3个生产厂,4个厂各自为战,发电、供汽难以均衡协调;重组后,3个动力站统一划归热电厂管理,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的事,一批多年积累下来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效率提高,效益凸显。今年1至9月,齐鲁石化热电厂17项公司级优化项目和多项技术攻关项目整体推进,实现优化增效1.4亿元。

  打破藩篱成一统

  热电专业重组之前,齐鲁石化公司16台蒸汽锅炉和13台发电机组,分属热电厂、炼油厂、第二化肥厂、烯烃厂4个二级单位,没有办法从整体上考虑热电装置运行成本和效益。

  2014年1月1日,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经过2个月的试运行后开始正式运行,把过去分属各单位的所有热电装置及变电站整合,统一交由最为专业的热电厂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重组完成后,热电厂厂长彭建亮立即提出:“重组要实现生产稳定、队伍稳定,为公司热电专业系统整体优化打下基础、为公司后续的专业重组发挥示范作用。”

  重组后的第一天,二化动力站的装载机等设备出现故障,险些影响锅炉正常上煤。热电厂为确保生产稳定,立刻从10公里外的本部厂区调去一台装载机,并抽出6名员工支援二化动力站,解了燃眉之急,避免了锅炉因“断粮”造成的非计划停车。热电厂经受住了重组后的第一次考验。

  除了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外,专业重组以来,热电厂积极稳妥做好热电专业重组各项工作。针对重组过来的三站一中心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2月起该厂启动三站管理提升活动,提出“明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三个动力站自我加压、迅速行动,实现了“生产稳定、队伍稳定、管理有序、指标提高、效益提升”。

  打通蒸汽管网增效益

  齐鲁石化热电厂乙烯动力站产出的超高压蒸汽,是乙烯裂解炉运行的动力源。受燃料成本影响,乙烯动力站的超高压蒸汽成本高,制约着动力站整体效益的提升。乙烯动力站降低成本,是重组后热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尽快优化烯烃厂蒸汽负荷,重组后热电厂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与乙烯动力站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出详细的蒸汽优化方案:在确保乙烯装置超高压蒸汽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乙烯动力站锅炉负荷,烯烃厂所需的中压蒸汽不足时,由产汽成本更低的热电厂补给。随后,乙烯动力站及时优化蒸汽平衡,尽量降低锅炉负荷、减少锅炉蒸汽产量。同时,热电厂优化蒸汽管网运行,增供烯烃厂4.3兆帕中压蒸汽。今年前9个月累计压减乙烯动力开工锅炉产汽量8.1万吨,降本增效1507万元。

  与乙烯动力站情况相似,炼油动力站和二化动力站的蒸汽成本要远高于热电厂。他们合理调配热电厂与两个动力站锅炉与外供蒸汽负荷,提高热电厂供炼油厂4.0兆帕管线和1.5兆帕管线供汽负荷。当二化动力站或炼油动力站设备出现问题时,热电厂、二化动力站、炼油动力站密切协调配合,相互弥补不足。力保蒸汽管网压力稳定,避免由于启停动力装置造成管网蒸汽压力波动产生的损耗,做到蒸汽系统平稳运行,确保炼化装置的稳定生产,真正实现了平稳增效。

专业化重组让齐鲁石化热电厂员工打破藩篱,协同作战。 摄影/孙万章

  发、供电实现供需平衡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前,热电厂在公司用电量少的时候,可以发电供给地方电网;在公司生产负荷增大时,可以用地方电网的电,用来抵消多上网的电量。公司老区因为各电站的发电能力小,用地方电网电量较多,而且价格远高于热电厂发电成本,增加了公司整体生产成本。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后,3个动力站由重组后的热电厂管理,有了合理分配发电、用电负荷的优势。热电厂积极平衡全公司发电、用电量,把尽力达到公司发电用电平衡、减少进电作为重要的优化措施来抓。

  热电厂生产调度科当班调度员实时掌握3个动力站发电情况和公司用电情况,每天联系公司电调度,发电、用电、转供电量一天一统计。

  今年前9个月,齐鲁石化公司月月实现发、供电供需平衡,同比减少网进电6146万千瓦时,增效1630万元。

  工程自干费用“瘦身”

  9月26日,齐鲁热电厂炼油动力站全停检修结束,一次开车成功,实现了“7天两头见汽”的奋斗目标。此次检修共节约外委费用40余万元。这是热电专业重组后,该厂发挥专业优势,第三次走出去承揽外委工程。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前,二化动力站、炼油动力站、动力管理中心自己没有专业的检修队伍。重组后,热电厂大力倡导能干不外委,员工的节约意识不断增强,抓大不放小,形成了“没有活找活干、有活抢着干”的良好局面。

  齐鲁石化热电厂二化动力站汽轮机组大修,以往是外委。热电专业重组后,该厂提出,优化厂内机组检修工期,组织自己的检修队伍承揽二化动力站汽轮机检修工作、节约外委费用。3月20日,热电厂召开承揽二化动力站2号机组检修工作动员会,迈出了主动承揽外委项目的第一步。5月7日,2号汽轮机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创用时8小时的最短纪录,而且节约了外委费用95万元。

  “以前外委施工队伍水平不一、难以协调,车间管理人员盯在检修现场还不放心,质量也难以保证。”二化动力站分管设备的副主任桑国云说,“这次是自己的活自己干,热电厂的专业检修队伍水平高、素质高,充分发挥了专业重组的优势,保证了检修质量。”

  随后,他们又承揽了原先都是外委的炼油动力站1号汽轮机大修项目,节约资金94万元。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前,动力管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少,且无专业电气试验仪器,每年的电气系统春检预试也是外委。今年春检预试开始,热电厂电气实验室在加快自身管辖电气设备试验和锅炉大检修电气试验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承揽了动力管理中心以前外委的4台35千伏变压器、8个开关柜、10组电压互感器和200多个避雷器的试验、检修工作。

  电气车间积极转变观念,自觉承揽了计划外委的45台电机的检修和更新改造工作,节省了大笔费用。“电气设备精细,自己干的设备运行起来更放心,心里更踏实。”电气车间副主任李国良说。

  “现在到热电厂承包活越来越难。”一名在热电厂干活的包工头深有感触。

  今年前9个月,该厂压减外委费用473万元,费用“瘦身”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