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长庆奇迹”第二季
2014年12月16日 09:01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淑菊 彭旭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创造了国内油气上产的“长庆速度”之后,2014年,长庆油田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

转型之年

为了让“黑金”更绿色、更有含金量,长庆油田开始了转型之旅。 摄影/杜克勤

  2014年,是长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稳产的第一年,也是平稳转型的第一年。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彭旭峰

  长庆油田是个诞生奇迹的地方。

  它44年的成长历程,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而立之年,才建成500万吨/年的产能规模;此后14年间,产量如离弦之箭一路上升,最终成长为目前中国唯一年产油气当量超过5000万吨的特大型油气田。

  在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长庆速度”之后,从2014年开始,“长庆奇迹”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长庆油田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由注重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重要转型。”长庆油田领导如是说。

  更绿色的5000万吨

  就在长庆油田步入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在体验着一次“换挡”。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随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我国在GDP多年“保八”之后毅然调慢速度。

  调低增长目标,为了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2014年以来,国家在资源节约、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连出台各项法律法规。这对工作区域分布在陕甘宁蒙4省(区)境内61个县市的长庆油田而言,其油气勘探开发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既面临着严峻考验也带来了转型的新机遇。

  外在束缚增加,长庆人挑在肩头的重担丝毫不肯有失。他们深知,长庆油田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年产油气当量5195万吨高点上成为中国油气产业的领跑者之后,我国平均每生产6桶油气就有1桶来自长庆油田。

  2014年,是长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后保持稳产的第一年,也是平稳转型的第一年。

  4月2日,庆城。陇东环境保护现场推进专题会议在这里召开,长庆油田所有在家的公司领导全部出席。这是长庆油田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环保专题会议。

  这一天,大家不讲上产,只讲环保。

  他们谈起陇东环境保护“八件事”,谈起六项重点隐患治理项目,谈到华联站迁建、陇东采出水回注问题……在热烈的讨论中,长庆人越发坚定了呵护“绿色”的决心。

  长庆油田作业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和晋五省区。与几万口井、上万座井站和2000公里长输管道共存的,是42条河流、16座水库、10个水源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林场。复杂、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让长庆人战战兢兢。

  “开采油气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顾此失彼的事不能干!”这是长庆油田生态保护的宣言。

  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榆林气田,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买来黄土,将倒班点小区及井站2万多立方米沙土置换成黄土,满足植物种植条件。榆15集气站位于榆林市红石桥乡,全为沙土地,寸草不生。他们坚持“不见绿色不投产”,如今的榆15集气站绿树成荫、草坪连片。

  为了用好油田伴生气,让空气更洁净,采油三厂实施了“燃油改燃气、燃煤改燃气、燃气发电、燃气加温取暖”等一系列特色工程。目前,在示范区池46区块,伴生气的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了100%。仅这一个区块,不但每年会减少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可创造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更有效益的5000万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石油馆展台上一幕“守望”情景,感动了无数参观者:白雪皑皑的大山之中,一名采油女工带着她的狗倚在树旁守望着采油井站。

  这是长庆油田一线员工生活的真实场景。一个不幸的现实是,她们所守望的油井,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进行产量自然递减。如果是气井,这一数字会更加残酷,达到30%~40%。

  “这是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典型特征,主力气田苏里格就是这样的气田。它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也快,达到30%~40%的递减率,稳产压力很大。”长庆油田气田开发处副处长吴正说。

  稳产5000万吨,着实不轻松,更何况长庆人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稳产。

  目前,苏里格气田单井产量小于5000立方米/天的井已占总井数的50%以上。随着气田开发时间延续,到开发中后期还会出现大批的低产井,长庆油田开发成本会越来越高。

  西气东输的另一个气源靖边气田的情况也不乐观。靖边气田如今已经生产了17年,由于生产的是酸性气体,设备老化的问题逐渐严重,安全隐患增加不少。“为此,每年的维护成本增加2000多万元。”吴正说。

  成本大增,效益何来?

  采气二厂财务科科长项琪告诉记者:“以前,大家苦日子过惯了,干什么都算计,观念也陈旧,反而做了‘丢西瓜、捡芝麻’的傻事。现在,通过国际对标,我们对自己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梳理完善。”

  采气二厂建立起气田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融合,通过实施成本对标管理,全厂的投资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操作和管理成本持续下降。仅今年上半年,通过采取单井数据传输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稳定性、整合开发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调整缓蚀剂加注制度降低缓释剂消耗量三项成本降控措施,采气二厂节约成本35万元。

  除了“精于算计”外,长庆油田更从发展方针上进行调整。

  他们客观分析2014年工作量缩减、产建启动较晚、征借地土地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总结、完善、优化、提升”八字工作方针。围绕这一方针,他们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大胆实施由规模建产向精细管理、由新区快速上产向老区长期稳产、由注重规模速度向突出质量效益的“三个转变”。

  由此带来的变化,让李明瑞感受深切。

  作为长庆油田勘探部副总地质师,李明瑞平时并不关心柴米油盐。但他清楚地知道,不管物价涨了多少,10年间长庆油田勘探成本一直维持在0.8美元/桶。

  有人比较过10年间的物价变化。10年前100元能买100斤大米,如今连50斤大米也买不来;10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是8,如今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只有6.2;10年来油价大起大落,股市大起大落,房价一日千里,地质条件一年年变差……然而,在李明瑞和他的同事们手中,在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加持下,长庆油田勘探成本始终不变。

  如今,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成本费用支出,已成为长庆油田实现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更有后劲的5000万吨

要生产,也要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进一步激发了长庆人稳产的热情与信心。 供图/张万德 杜克勤

  在长庆油田勘探部经理席胜利狭长的办公室里,五六张资源勘探形势图挂了整整一面墙,抬头就能看到各种颜色标注着不同勘探程度的区域。姬塬、陇东、靖安、安塞、吴旗……各个勘探热点都活跃着长庆的勘探队伍。今年,他们续写了储量增长传奇,连续第14年夺得全国油田储量增长第一名。

 

  储量,正是5000万吨稳产、油田顺利转型的后劲所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油田开发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经过多年开发,长庆油田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少,储层、物性越来越差。“以前认为储层物性好的地方也只剩下边边角角了。”了解油田情况的人这样说。

  边边角角,是按照现有开发形势看到的地图。而在席胜利和他的同事脑海中,存在着另外一幅地图。在那幅地图上,不同沉积年代、不同成藏方式的油藏构成了一幅全息立体图景,如同神秘的星空,等待他们去遨游、探索。

  毋庸置疑,长庆油田有一支优秀的勘探队伍。在精细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促进下,2014年油田的勘探工作获得了大丰收。

  在石油勘探方面,姬塬地区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探明亿吨级规模储量,落实16个含油有利区;盆地致密油勘探形成10亿吨级储量规模;镇北-合水地区石油勘探落实探明、预测储量近2亿吨,并发现多个高产富集区,展现了多层系勘探前景;陕北新层系勘探获日产55.67吨的高产工业油流井,发现新的高产富集区。

  在天然气勘探方面,盆地东部规模储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苏里格天然气整体勘探获得新进展,已落实基本探明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预计年底可新增规模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取得新突破,落实7个奥陶系中上组合含气富集区;陇东地区、天环北段及奥陶系膏下等新领域勘探获得重要发现,进一步拓宽了勘探领域。

  截至2014年9月底,长庆油田已经提交了天然气储量9000多亿立方米。10月26日,他们提交了原油储量9亿多吨。油气储量的丰硕成果,为长庆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责任编辑:侯瑞宁

打响攻坚战

  “提质增效”要求企业突破自己,进行更有生机的成长。为此,长庆油田打响了攻坚战。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彭旭峰

“提质增效”不仅是场攻坚战,而且是一场持久战。为此,长庆人摩拳擦掌,奋力迎战。供图/张万德

  毋庸置疑,闯关5000万吨已经是一个奇迹,但对长庆油田而言只是又一个起点。如何让这5000万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是摆在长庆人面前的又一座巅峰。

  如何征服它?

  对于长庆油田而言,这一命题的破解艰难非常。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长庆油田明白,“提质增效”便是要求企业从内打破自己,进行更有生机的成长。

  为此,长庆油田秉持“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坚定转型之决心,采取务实之行动,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面向生产 贴近生产

  “开始稳产了,你们是不是清闲了?”有人这样问刘丽丽。

  刘丽丽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开发二室主任。她指着空空荡荡的办公楼说:“相反,大家更忙了。”

  “我们的人员都下到基层了。”刘丽丽说,“大家基本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常驻型、轮换型和不定时型。”

  今年,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面向生产、服务生产、贴近生产的力度加大了很多。最忙的7月,油田主管油气开发的领导带着3队人马盯区块,基本上“倾巢出动”。

  “在基层发现问题随时可以参加进项目组讨论,效果立竿见影。”刘丽丽说,“我们手把手教,对基层科研人员也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这就是长庆油田2014年采取的“一体两翼”生产构架。

  “一体两翼”是以各采油单位为上产主体,公司机关成立上产督导组和科研单位成立上产支撑组作为两翼。督导组的职能是快速协调解决上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原油上产,监控上产措施执行情况,总结推广上产的典型经验,及时发布上产信息。支撑组的职责是开展“一对一”现场支撑,研究上产方案,跟踪分析,确保实施效果。

  8月12日,陕北和陇东地区上产支撑组专题总结讨论数据显示,“一体两翼”效果初显。其中,采油一厂通过加强单井日常管理,老井产量稳定在8300吨;采油四厂持续做好精细注水调整工作,本月计划注水调整67井次;采油五厂完成油井常规措施12口,日增油10.6吨;采油九厂完成油井措施6口,日增油4吨;超一项目部投产新井12口,日增产能91.0吨。

  工作围着一线转,人员配置向一线倾斜。按照中国石油集团“三控制一规范”的要求,长庆油田2014年撤销了油气工艺技术管理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部、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三个处级机构,充实完善油田开发处、气田开发处及超低渗透油藏生产单位科研力量,确保油气田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通过持续业务结构优化调整,目前公司油气主业人员比例从51.9%增长到84.3%,提高了32.4%;一线人员比例从49.0%增长到66.7%,提高了17.7%。油田新建产能百万吨用工下降到1000人,人均年油气当量由295吨提高到651吨,提高了121%;单井综合用人由2.99人降到1.92人,减少了64%,实现了用7万人管理5000万吨大油田的目标,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技术“解码”致密油

  “页岩气革命”的浪头还未过去,“致密油革命”的概念又乘风而起。

  近年来,北美致密油大规模成功开采。预计2015年美国年产致密油达7500万吨,2020年达1.5亿吨,占国内石油总产量的1/3。这使得致密油成为各国能源行业的关注重点。

  此类以往被忽视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已经被各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类型。

  潜力巨大的致密油储量,使得中国也成为“致密油革命”的追随者之一。我国拥有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目前,初步评价有利勘探面积15万~24万平方千米,可采资源量18 亿~28亿吨。

  长庆油田率先获得了突破。

  “今年,我们找到了1亿吨致密油储量。这些储量非常优质,全部能够投入开发。这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长庆油田勘探部副总地质师李明瑞谈起致密油,神采飞扬。

  致密油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常规手段难以开发。今年,长庆人的“撒手锏”是一种叫作“体积压裂”的储层改造技术。

  “以前的压裂是在一个平面上压出裂缝,而长庆油田探索成功的体积压裂则是在一个立体的面上,压出的裂缝就像一棵大树的树根一样,有多个层面、形成更大空间立体通道,极大地改造了地下储层。”李明瑞说。

  9月18日,陇东庄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示范区10口试验井试油均获日产百立方米以上高产油流,投产初期平均单井产量达到16.5吨/天。这意味着,长庆油田“千方砂、万方液”的体积压裂获得成功。

  “当时我们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赢了比赛后高兴得踢了两个广告牌子,真的高兴了就有那股劲儿。”李明瑞说。

  其实,早在三四年前长庆的勘探人就瞄准了体积压裂的技术。“降低勘探成本的关键是技术,而长庆对技术的要求是性价比得高。”李明瑞说,“一来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技术,二来是紧跟世界的技术。”

  体积压裂技术集成了长庆油田一大批技术绝活儿。“地震方面,我们做到了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保证前面的努力是为目标服务;测井方面,经过元素扫描、核磁共振等手段,为储层改造提高物理参数的支撑;试油时,也要进行地质特征的研究,看看地下的微裂缝发育和脆性情况,使得体积压裂更有针对性。”李明瑞补充说。

  通过这10口水平井,他们重点开展了体积压裂关键参数优化研究、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工艺拓展、新型致密油压裂液体系研发、工厂化作业关键技术试验等课题的攻关。目前,他们已成功研发了水力泵入式复合可钻桥塞等关键工具,形成了多级点火分簇射孔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大幅降低了成本。

  这样的突破还有很多。事实上,长庆油田有很多项技术位列国内外一流。比如,碳酸盐岩深度酸压工艺试验、多缝压裂等原始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数字多波地震叠前有效储层预测、致密油储层脆性评价、水平井水力泵送复合桥塞体积压裂等技术,实现了该领域的自主研发;低渗透油藏测井定量评价、体积压裂以及定面射孔加组合控缝高压裂工艺等集成创新技术,引领了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方向。

  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不仅有效提高了勘探成效,而且为5000万吨持续质量、效益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神木的逆袭

  长庆油田的传奇之处,在于它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神木气田的悲欢离合,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个拥有20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的大气田,诞生在榆林大气田的边缘地带,而且气田的主力气层为典型的致密气藏,一度被判了“死刑”。直到10多年后,长庆油田才开始进行再勘探再评价。

  2014年8月24日,随着又一口气井测试求产成功,长庆采气二厂厂长李天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因为今年在神木气田部署的400口气井中没有出现一口“干窟窿”。

  李天才说:“布井命中率能取得百分之百的效果,得益于油田上下对气田成藏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针对神木气田复杂的地质结构,从油田井位部署部门、科研单位到采气二厂,在加强交流、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始终以地质研究攻关和井位优选为龙头,紧紧抓住地震、钻井等各种现成资料不放手,并把收集的资料作为技术人员的眼睛,从每一个区块、每一个层位深化对每一个储藏形成规律的认识,不识破气藏的真面目不布井,从而实现每一口井位部署有的放矢。

  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开发井部署中,采气二厂以“地质预测+随钻分析”为导向,做到“走一步、看一步、研究一步”的滚雪球式建产方式,将井位部署风险降到了最低。

  发展方式的转变让神木与众不同。就在2011年,人们还为这里能否建成1亿立方米的产能目标担忧;3年之后,建产规划却几次变动,生产能力从最初的3亿立方米逐步提升到6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直到今天的20亿立方米。

  2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我国1000多万个家庭一年的生活用气。让人惊讶的是,管理这个气田的只有100多人,比传统条件下减少员工70%。这主要得益于数字化管理。

  “尽管采气二厂在其他区块的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已成熟应用数字化管理技术,但像神木气田这么大规模、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对我们来说还是新课题。”这个厂项目组负责人说。

  富于挑战精神的长庆人,借鉴靖边、榆林、苏里格等气田已探索形成的大型数字化天然气开采管理系统,引用、实践、创新,集成引用,再实践、再创新,最终在井口、集气站、处理厂三大阶段全程构建了数字化前端平台。

  通过集约用地,神木气田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通过数字化管理,气田巡井周期可以缩短一半,光这一项每年节省费用100多万元,更不用提以后的维护费用了。

  “神木”的神奇际遇,或多或少地体现在长庆油田每一个新开发的油气田中。“高效开发”四个字,正是长庆油田提质增效的典型表现。

  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油气井

无论转型如何艰辛,能为祖国的发展“加油”“鼓气”,就觉得值了。 供图/张万德

  10月29日上午8时,在榆林南部气田榆13站集气站现场,准备换班的侯胜伟正在值班室里专注地往纸条上写东西。

  “油套压差大于1.0的井就自行开大带液,哪口井开大带液要给视频监控汇报……”纸条上密密麻麻写了十几条的内容,全是已经整改或是因为部分原因尚未整改及现场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胜伟,你这是玩哪出?还兴递小纸条啊,写得是什么悄悄话?”一同接班的解双博打趣地说。

  侯胜伟一笑。在他看来,交接班如同一次场站体检,生产数据、各种设备必须一一检查。在这种时候,“好记性就不如烂笔头”了。

  尽管很多场站都拥有数字化“血统”,长庆人仍然不放松对油气井的严密把握。在利用智能系统对单井油压、套压和井口温度等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同时,他们制定了“气井井口巡回检查制度”、“气井隐患分析诊断制度”、“隐患排除PDCA循环制度”等多项安全制度。

  侯胜伟所做的,就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日常巡检工作,而这只是长庆油田精细管理的一小部分工作。

  榆林南部气田气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多套层系叠置,物性差异大,局部储层岩屑含量高,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每口井所对应的地层系数、产量、压降和压差等指标不尽相同,按照常规管理办法,很可能在气井管理时因摸不准“脾气”而功亏一篑。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榆林南部气田的管理者将这里的172口井分为三大类10多个小类,针对每口井的个性特征及“脾气秉性”进行描述,建立个性“档案”,针对不同气井对症下药。

  “一井一法,一层一治”,不但使老井的单井日产量大幅度提升,而且让80%以上的气井稳产周期由5年延长到11年,低产老气井开井时率也由过去的83%提高到目前的86.4%。即使连续7年没有增加一口新井,榆林南部气田年产气量仍然持续保持在20亿立方米水平线上稳定运行。

  “精细管理,使得我们2014年的工作量比往年增加了几倍。”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开发一室主任慕国权表示,“我们管理的油藏多种多样。有开发40多年的油藏,就像家里的老人,生了病该看得看,得找措施;新井当小孩看,更要关心。所以我们每天分析、处理的信息量特别大。”

  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虎狼峁油田等6个油藏的油层由20个细分为25个,以此为精细分层注水提供地质依据。他们将精细储层与动态特征研究相结合,细化注采单元,对塞392、五里湾、虎狼峁等8个油藏细化注采单元,注水单元由13个细分为21个。

  采油三厂的每一个油层都有自己定制的水驱“菜单”,力求层层水驱动用,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精细注水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管的是宏观,是方向与目标;分层注水解决的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好、做到位,管的是微观,是过程与细节。”采油三厂工作人员如是说。

  2014年,长庆油田全面推广超前精细分层注水,强化重点油藏综合治理和注水专项治理。今年上半年,油田开发自然递减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3%,含水上升率较计划下降0.3%。

  “油田递减降低了,稳产水平就上去了。不要小看一个百分点,对年产原油2000多万吨的油田来说,自然递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多产20多万吨原油。”一名技术人员这样说道。

  精细管理的方法当然不仅于此。采油五厂厂长周学富告诉记者:“我们在管理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单井目前的现状与井史结合,看看还有什么潜力可挖;油水井动态资料与静态资料结合,看看井该出多大力出够了没有;油水井资料与线上管理结合,查找线上资料没有反映出的生产潜力;生产与经营相结合,让每一分钱用到应该的地方;管理干部、技术干部与员工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个干部员工的积极性。”

  “ABC”分类管理

  为了在油气生产中突出质量和效益,长庆油田持续探索投资控制、降低成本的新机制和新途径,积极推进科学决策、优化部署。

  为了突出源头治理,控制投资支出,长庆油田建立了“分级授权、事前控制、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的投资管理模式,严格投资总量和方向控制,确保油气勘探、重点油气田产能建设项目投资到位。

  在产能建设中,长庆油田推进“ABC”分类管理。对于产量高的油井来说,投产越快油田的效益必然越好。就拿超低渗第四项目部施工的钻井队来说,打井速度最快的井队打一口井只需7天时间,而慢的需要12天。

  “好马还需备好鞍,工程技术队伍实力的高低对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至关重要。”该项目部副经理、产能建设项目经理李永平说,“我们根据其油藏规模、单井产能,把27个产能建设区块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对‘A类’区块,我们除做到优先办理征地手续、优先布井、优先开钻投产外,优选一流钻井队、试油队和地面建设队伍,下功夫提高产能建设的系统效率。”

  据统计,该项目部今年通过对镇180区等8个高产井组的优化施工,平均单个井场投产时间提前8天,多产原油1319吨。对同一井场,按照“先试先投高产井”的组织方式,与传统组织方式相比,每口高产井提前开井12天,多产原油680吨。

  在勘探评价和骨架钻井中发现多处“甜点”的演武地区,超低渗第四项目部集中最优秀的钻井、试油队伍,创造了一个钻井队两个月打井7口、一台机组10天完试3口油井的佳绩。今年油田引进队伍数量在比上年少的情况下,用同样的时间建成的产能却比上年翻倍。

  “优选队伍不仅加快了油田产能建设速度的快速增长,而且推动了工程技术队伍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第二项目部副经理贾培德说,“好队伍既不愁工作量又能享受好政策的优厚待遇,这引发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热潮。”

  让找油、井型和队伍选择的思路“活化”,始终围绕提质增效的总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促进了长庆油田的持续有效发展。

  责任编辑:侯瑞宁

记者手记

  不仅是为了“稳”

  记者在长庆油田采访时,听到最斤斤计较的话是:“我们就是得和每口井过不去,得和每件事过不去。”

  过不去,是因为地下情况非常复杂,产量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昭示着地下压力、水流的改变。这些最终会影响油田的综合效益。

  过不去,也是因为长庆油田是个低渗透油田,油气井单井产量低。不夸张地说,别人1口井的产量顶得上特低渗透区域200口井。哪怕是100毫升油的增加,对于长庆人来说也是惊喜。挥金如土从来不是长庆人的作风,斤两不拒才是长庆人的传统。

  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去年攀上了历史性的高峰——5000万吨,今年是它稳产的第一年。不过,长庆的稳产并不是以“稳”为目的的停滞,而是稳定中的调整、稳定中的转型。

  这个转型刚好与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契合。如今,在我国GDP增速不再是考虑问题的主要着眼点,环境、土地、安全的监管力度都在逐渐增大。长庆油田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转型之门,对于整个石油业来说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资源940亿吨,长庆油田约占七分之一。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53万亿立方米,长庆油田约占四分之一。

  2013年我国原油产量2.1亿吨,长庆油田约占九分之一。

  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209亿立方米,长庆油田约占四分之一。

  这使得长庆油田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最凝重转身。

  转型是艰难的。刚刚进入2014年,中央就颁布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对企业在生产建设中的水保责任要求更加严格。不出意料的,长庆油田今年的外协工作和土地批办工作比以往更加困难,有的地方整整9个月没有批到新增产能建设用地。这也是长庆油田今年产量贡献率老油田偏多的原因。也许,土地问题就是长庆孜孜不倦探索“井工厂模式”的内生动力之一。

  为了严格落实招投标管理规定,长庆油田的产能建设比以往晚了一个多月,为实现今年的油气生产目标带来了不小压力。不过,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强化招标组织的过程管理,明确了职责、程序和流程,规范了采购行为,为今后的规范管理开了一个好头,有利于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更好地配置资源。

  安全和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此后,我国史上最严《环保法》和《安全生产法》相继出台,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媒体敏感程度及群众维权意识都空前高涨。此前,为了油田生产,可能有些地方有了“路条”就开始建设了。虽然这也算是约定俗成,但毕竟不够规范,容易授人以柄。今年,长庆油田在安全环保上的神经空前敏感。对于环境敏感区能不建产能的尽量不建;不得不进行建设的也要以各种形式减轻环境危害。

  这就是长庆油田面对2014年所持的态度:虽然还有不惯,但这些约束何尝不是重塑自身的一个宝贵契机呢?

  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是一场对企业发展观念、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改革创新深水区的攻坚战。

  长庆,加油。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