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栏
清洁能源遭遇低油价拦截
2015年02月09日 15:4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满平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刘满平

     油价下跌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能源替代现象”。这将不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污染治理。

  在经历长期的高位运行后,自今年6 月中旬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单边下行趋势。这对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的中国来说,既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又为消费者减了负。如果油价持续低位,不仅为我国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提供良好机遇,还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油价下跌对我国也并非全无损害。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油价下跌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能源替代现象”,这将不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环境污染治理。

  按国际通用方法,根据热值计算各类能源的价格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价关系大致为1:1.5:1.35。我国现行能源价格体由于受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双重影响,不同种类能源价格水平以及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比价关系都有一定程度的扭曲,无法实现对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据测算,目前我国动力煤、石油、工业用天然气的比价关系为1:4.5:2.7,而美国为1:4.99:2.12。我国目前化石能源比价关系特征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而天然气较石油价格偏低,较煤炭价格则偏高。假设不受强有力的行政约束且各种能源可自由转换,从成本上看,用户的最佳选择排序肯定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如今,我国天然气价格节节升高,而煤炭、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定会产生“能源替代现象”。例如,在陶瓷大省江西,2010年前陶瓷企业广泛使用污染较大的燃料—水煤气,随着天然气管网逐步进入,加上天然气燃烧效率较高,陶瓷企业纷纷改用天然气。但自2013年后,天然气价格越来越贵,煤炭价格一路走跌,大部分低端微利的陶瓷企业重新改用水煤气。而在用气大省江苏省,这种能源替代现象更为突出,2013年该省天然气消费量增长6.5%,较2012年降低17%。2014年同比仅增长4%,天然气发电比例也从31%下降到27%。

  除化石能源外,非化石与化石能源之间也可产生“能源替代现象”。由于我国非化石能源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成本很高,如果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较高,再加上国家对非化石能源提供补贴,还有一定的竞争性。但如果煤炭、石油价格持续下跌,更多用户将会选择化石能源,即便是国家给予补贴,非化石能源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亏损的,这种替代现象显然不利于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

  上述“能源替代现象”将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历程看,世界能源正朝着高效、清洁方向发展。天然气作用越来越明显,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但目前我国仍是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大国。2013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91.2%,约是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50年代水平。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将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

  为此,国务院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以“降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思路。实现这一路径要对能源产品价格进行系统、全盘性改革,使其全面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逐步理顺不同能源品种间比价关系,实现对优质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才有利于扭转目前“能源替代现象”。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