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优化大师的心得
2015年03月05日 10:0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陈 躲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优化技术、人力以及资源的配置是炼化企业现在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镇海炼化副总工程师 陈伟军

  兰州石化乙烯厂副厂长 赵东波

  青岛炼化生产技术管理部部长 孙 浩

  文/本刊记者 陈 躲

  “如果把我国能源效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30%,就可以支撑GDP再翻番。”在董事长傅成玉这种思想引导下,中国石化启动了“能效倍增”计划。

  节约是最大的资源,提高能效是实现节能、减排和降碳的总抓手。作为耗能大户,如何最大化地进行能效优化,是炼化企业一直思考的命题。为此,记者特意邀请了中石化能效排名前列的镇海炼化、青岛炼化,以及近日荣获 “央企能效标杆企业”称号的兰州石化来谈谈他们是如何提高能效的。

  能效优化有成效

  中国石油石化: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一直是业内人士头疼的问题。各位先谈谈各自的企业在能效方面取得的成绩吧?

  陈伟军:镇海炼化2014年炼油单位综合能耗仍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乙烯能耗位于中国石化企业前三位。

  赵东波:近年来,兰州石化46万吨/年乙烯装置不断深入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工作。通过一系列节能技措项目的实施,装置综合能耗逐年稳步降低,不断刷新历年最好水平。2014年累计能耗达到599.92千克标油/吨。其中,6月单月能耗达到589.95千克标油/吨,再次刷新历史最好水平。

  孙 浩:青岛炼化投产以来,在节能方面连续七年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达标先进单位。加工损失率、储运损失率、吨油取水等多项指标处于中国石化炼油板块优秀群组,炼油综合能耗由设计的74千克标油/吨下降到2013年的57.14千克标油/吨,降幅达23%。反映炼厂能源利用水平的能量密度指数(EII)在中国石化系统保持领先。

  中国石油石化:在国资委公布的央企能效标杆企业里,兰州石化公司荣获乙烯能耗指标的业务最优值。请赵厂长谈谈是如何获得这个奖的?

  赵东波:兰州石化是在同规模的乙烯生产企业中能效最优的。具体来说,是在30万吨/年~ 60万吨/年这个规模中,我们的单位乙烯能耗、单位双烯能耗(2013年度)分别为613千克标油/吨和402千克标油/吨。这次得奖是对我们近几年所做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工作取得成绩的一个肯定,同时对我们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考核比制度更重要

  中国石油石化:如何将能效进行到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各企业在提高单位能效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地方?

  孙 浩:我们注重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强化对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创新型节能管理工作。节能工作通过科学设置活动平台,在部门、单元和班组层面大力开展对标先进和小指标劳动竞赛活动,并创建了动态考核体系,及时跟踪行业同类装置先进水平和运行参数,结合各装置前一季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公司各装置指标进行动态调整,按照确保、奋斗两档进行滚动考核,用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节能减排、争创效益的积极性。

  此外,我公司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应用。2013年,公司以“生产运营监控分析系统”为支撑平台,在每周工作例会上在线展示并分析原油加工、装置负荷、收率、生产交库、产品出厂、库存等生产经营信息,实现了数据由人工收集统计向系统实时监控分析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精细管理提供了更及时、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为节能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陈伟军:我们在管理进步上做了很多尝试。平稳生产是各项工作的基础,能效提升是工作成果的体现。镇海炼化各项考核当中唯一有奖励的就是平稳率考核和能效考核。我们每个月利用岗检的机会,对现场进行检查。同时,鼓励员工多发现可以提高能效的机会,比如之前我们的装置照明是通宵的,也以此为荣,证明装置晚上也在开工生产。现在不同了,我们要求关掉孤塔照明,只留下必须用的。每套装置每天省下几度电,我们七十余套装置,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我们鼓励员工多提节能的建议,只要提出来是可行的,我们就有奖励,让每个员工都为节能做贡献,将积极性、智慧都放在能效优化方面。

  我们还请咨询公司做一些诊断,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先进技术,也会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相关专家给我们讲课。虽然院校专家跟企业运营有一定脱节,会有差距,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是我们企业比不上的。比如之前我们蒸汽的能汽匹配系数,就是院校专家指点我们的。用了,效果确实很明显。

  中国石油石化:能效工作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检查跟落实。制度企业都有,如何去检查跟落实才是关键。

  孙 浩:说得对。为了强化考核,我们在目标任务制定后,会组织节能技术培训、节能技术讲座、节能技术交流等工作。同时,制定奖励机制和考核指标。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公司的节能管理水平。

  另外,我们通过与行业先进比、与历史装置最优比,结合装置运行情况,对照行业先进能耗指标,认真讨论制定能耗分解指标,确定能耗指标的责任人,并将指标按装置、岗位进行分解落实,将责任与指标落实到装置、班组及岗位。

  打破节能瓶颈

  中国石油石化:炼化企业在开展能效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孙 浩:近几年,青岛炼化通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能量密度指数(EII)在所罗门绩效评价中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的员工出现了“降耗已无多少潜力可挖”的想法。

  另外,企业现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员工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不知道在深度上跟国外的企业比还是有差距的。这也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通过岗位优化,能让员工能走出中石化,走向国外的机会更多。

  赵东波:我们的乙烯装置开车初期受原料供给限制,一直面临优质裂解原料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协调多方采购,开展外部优质轻烃/拔头油采购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内部乙烯原料炼化一体化研究,进行原料优化配置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推进了原料轻质化进程。如优化利用加氢精制碳四和炼厂丙烷,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制定专项攻关措施,加强火焰管理、工艺纪律管理、严格岗位巡回检查、加强仪表维护、监测TMT等攻关措施的落实,减少非计划停炉检修次数,努力提高裂解炉运行周期。攻关前后裂解炉运行周期提高了5天以上,攻关效果比较明显。

  陈伟军:现在是遇到了增效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质量环保要求提升与耗能总量控制矛盾。当然,这也是目前炼化企业在能效进一步优化方面遇到的矛盾。随着环保要求提高、油品质量升级和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的能耗肯定会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能效优化工作,是所有炼化企业需要考虑的。

  我公司的炼油能耗目前已是国内最好的水平,乙烯也是领先水平。如果每年要保持一定比例的下降,从公司今后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炼油专业综合能耗,因面临国家加快了汽柴油升级步伐,且为满足减排需求,新建了两套催化烟气脱硫、脱硝项目以及所有CFB锅炉烟气脱硫等项目,所以2014年开始公司的炼油专业综合能耗有一定的反弹。

  中国石油石化:针对刚刚说的那些挑战,如何解决呢?

  陈伟军:我们会加强区域之间的用能优化,如与镇海化工区的产品互供优化,公用工程系统的用能优化,如风、氮、汽、电等的优化,低温热利用的优化等等。我们把一些低温余热提供给周边企业使用,一方面帮助他们获得热源、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减少了降温处理所需的能源消耗,促进了整个区域能源消费结构的提升。因此,这也是通过资源区域优化,实现互惠互利。

  孙 浩:其实陈总说的这个方法很好。我们公司之前也有这样想法,但调研之后发现在青岛行不通。因为我们有东西卖给人家,但没有人买。所以,这个方法还是受地区局限性的。

  从实际出发,为了从根本上让员工不要出现懈怠,公司提出了“精细管理无止境、挖潜增效无止境、人的潜能无止境”的理念,认为把生产优化和资源优化做得更专业、更精细,是实现能效倍增计划的必然选择,要求把分子优化的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市场条件下对生产工序进行精心论证和反复测算,用以指导生产优化和解决装置瓶颈问题。

  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突破传统的一人一岗,率先进行“全流程操作员”的尝试,着力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成为多面手。通过制定个性化“轮岗培训计划”,深入开展“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并对通过岗位资格考核的人制定了相应激励政策,调动了员工提高技能的积极性。目前“全流程操作员”已占到一线员工的50%以上。这样我们就能争取每年空出些人手,让他们能够走出去看看。

  能效优化无止境

  中国石油石化:诸位觉得企业能效工作开展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赵东波: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工艺的及时优化。装置紧紧围绕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对标管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实现用能动态管理和用能效率最大化。

  陈伟军:不可否认,技术肯定是第一生产力。但对于国内而言,炼油技术虽然有差距,但不大。我们镇海炼化1975年建厂,一直到现在都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我认为,人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技术,不同思维的人去管理,那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关键是要看领导、技术人员有没有主动变革的精神;有没有这样一批人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能效优化。

  另外,我还想补充的是,能效工作要想开展得好,还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在平稳生产的前提下,将工艺技术优化与设备能效提升并举。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各部门的配合、协同也是做好能效优化的关键。还有就是政策的支持与投资环境,资金的富余度等。

  中国石油石化:今后在能效工作的开展上,各企业有什么计划?

  陈伟军:能效优化工作开展得越好,下一步的工作越难,是毫无疑问的。但因为能效优化是一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工作,当然也与市场形势关系非常大。在单个装置能效优化空间已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我们下一步的重点目标是装置之间、系统之间与整个炼油的区域优化,与周边区域的优化工作。通过这些优化,提高整体的能效优化水平。

  举个例子,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对老装置进行改造和技术优化。但即使到现在,我们都有很多单个装置不是最优的,但整体是最优的。比如我们之前只有炼油,现在有了乙烯之后就设法将炼油跟乙烯物料的互供做优化。可能单单对于炼油来说,这样做是最优的,但是如果将乙烯放进去考虑,整体可能就不是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牺牲局部,来从整体考虑。

  孙 浩: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巩固目前的成果,适当开展一些新技术研讨会。管理上,我们要更进一步地追求管理的信息化,将能效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其次,充分发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利用外部资金和技术,拓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融资渠道,降低投资压力和技术风险。

  最后,我们将把成品油质量升级和节能环保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在提高加工深度、满足国家成品油质量新标准的同时,广泛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解决好装置运行中的瓶颈问题,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节水减排,确保能效水平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