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苏联撤援后奋进的兰炼
2015年04月21日 15:4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贺忠彪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虽已开工,但各种军用油品的生产还未走上正轨,为保供给,兰炼职工只争朝夕。

  ○文/贺忠彪

  胜利的喜悦尚未褪去,全面建设、管理兰炼这座现代化炼厂的工作才刚刚开头,一个严酷的事实已随着朔方大雪扑面而来。

●人拉肩扛,兰炼职工在炼油装置前搞会战。( 供图/兰州石化)

  天有不测风云

  1960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漫长。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兰州炼油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徐今强一下火车便直奔厂里,紧急召开了厂党委扩大会议。他在会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合同,中断了技术供应并将撤去全部援华专家!

  “连续自然灾害,美帝及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经济军事封锁,蒋介石天天叫嚣反攻大陆,我国目前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现在,我们信赖的‘老大哥’也突然变脸,落井下石,卡我们的脖子,形势非常严峻!国家急需油品,尤其是各种军用油品……”徐今强不无沉重地说。

  一句话:党和国家正在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兰炼怎么办?干部们静静地听着,心头巨浪奔涌。他们因饥饿而略带浮肿的脸庞又因愤怒而通红,凉飕飕的空气一下子变得热烘烘地撩人。

  “千难万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咱不蒸馍馍蒸(争)口气,勒紧裤带也要炼出‘争气油’、‘爱国油’!”

  听着这滚烫的话语,徐今强这个从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战士的眼角湿润了。此刻,士气高涨和人心的凝聚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自立图强的希望所在。

  紧要关头,遵照有关部门指示,兰炼毅然做出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从军用油入手,以开发“三航两剂一重”(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油,石油添加剂、催化剂,重质润滑油)为重点,发展生产,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急需。

  兰炼从此开始踏上了以军用油起家的道路,从此与军队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一条坎坷崎岖、充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值得自豪、洒满幸福的路。

  迎难上聚人心

  接踵而到的干旱、洪涝,连着对经济规律的人为破坏,加上苏联落井下石般的不够意思,一下子把年幼共和国的航船推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饥饿叫人打不起精神,原材料短缺让生产难以为继。作为共和国肌体上的一个细胞,这一切在兰炼都有着充分的反映。长时间缺粮挨饿,职工的体能下降,一直由苏联提供的生产特种油所需的小球硫酸铝催化剂,已足足两年不给了……

  国家要发展,人民要生活,生产就不能停。苏联不给,自己想办法解决。上级相信兰炼,把任务压下来。作为石油化工排头兵的兰炼,除了迎着困难上,别无选择。在上级的指示下,兰炼成立了政治部,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制度,并一直延伸到车间、班组,经过试点在全厂所有班组内确定下171名政治副班长和128名政治宣传员,在职工中从事政治宣传鼓动,做明理顺气、凝聚人心的工作。

  职工的思想工作要做,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也要做。为此,兰炼创设了家属工作处,随时向家属报告厂里的形势、任务,让她们了解企业,理解、关心和支持职工做好工作。同时,组织她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思想工作要务虚、解疑,更要务实、解困。在催化剂攻关中,党委书记、厂长和总工程师等深入现场,同职工一道加班加点,既做思想工作,为大家鼓劲加油,也参与技术问题的决策,与科技人员研究解决难题的办法,同时兼做生活服务具体工作。想办法从会宁搞到一些洋芋,给职工加餐。分到每个参战职工碗里的洋芋虽少,但毕竟比以往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东西。

  “同在困难中,有这样的领导和咱们在一起,真心实意地想着念着咱们,咱还有啥说的。”看看同他们一样没黑没白熬红了眼的领导,再看看加在碗里的洋芋,多少人的心里禁不住由热转酸,眼睛潮湿而模糊起来。职工感动了,攻关现场的各样活儿,从质量到速度在悄无声息中提高着,变换着。

  兰炼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同时,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小球催化剂生产装置,生产出了第一批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使用的微球催化剂。自己设计、施工、建成了大型浮游多效添加剂装置,生产出了合格的添加剂产品,改变了我国微球催化剂和添加剂依靠进口的局面。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双动滑阀。

  铁肩担当大任

  空军急需喷气式飞机专用的8号航空润滑油。该油的性能指标要求极高,特别是凝点必须低于—55℃,采用苏联援建的溶剂脱蜡工艺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技术要求。一时间,凝点居高不下像只猛兽一样拦在了8号航空润滑油生产的道路。

  突破润滑油脱蜡技术难关成了降龙伏虎的关键。为了节省时间,兰炼职工创造性地将实验室研究、中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脱蜡工艺的试验。1000多个日日夜夜,大家殚精竭虑,天天围着脱蜡试验装置半饥半饱地探索钻研。黄大智、孟志光等科研人员,经常为了一个数据几天几夜地守在反应器旁。

  副总工程师毛鹏飞白天和大家一起爬进容器里,用抹布一点一点地擦试,夜晚蹲在结满冰霜的氨压缩机旁仔细观察脱蜡效果。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他竟两个月没回过一次仅距数里的家,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夜囫囵觉。也正是在那段艰苦的奋战日子里,他的关节炎病加重了,住进医院后仍时时惦念着新油品,又一瘸一拐地到装置检查工作。最后病情严重恶化,身体蜷曲变形,双手抽缩得像鸡爪一样,看望他的人无不动情落泪。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上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反复试验、比较,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研制出了适合我国资源条件、后来被誉为全国炼油战线“五朵金花”之一的干法尿素脱蜡新工艺。药到病除,凝点问题迎刃而解。1963年,我空军第一次用上了国产的8号航空润滑油,质量规格全部达到国外同类油品指标。

  就在8号航空润滑油开发研制成功前后,捷报从兰炼频频传出:航空汽油试制出来了!航空煤油转厂试制成功了!舰艇润滑油、坦克机油、寒区稠化机油、枪油、炮油等数十种国防急需的新油品也都相继问世了!一辆辆飞驰的列车满载着兰炼职工的一往深情,驶往机场,奔向海疆。一项项的空白被自力更生的大手迅速填补。兰炼作为新中国国防建设排头兵的地位,从此被稳稳地定格于历史的功劳簿上。

  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保证发往三军的油品百分之百合格,兰炼职工“严”字当头,摸索总结出了成“龙”配套的关于军油研制、生产、验收和装运的科学管理方法。从生产过程实行“三专”到质量管理遵守“五定”,从半成品“五不许移动”到成品“五不许出厂”,从装车必须得“三查”到发运务必要“六对”。几十年来,他们正是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一般人看来呆板的规章制度,把合格的油品亲手交给了解放军将士,把一腔的热忱献给了后勤保障事业。

  “你们创出了产品,也创出了一整套的好经验,堪称样板!”1963年石油部副部长李人俊到兰炼调研,对兰炼在军油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大为赞赏。从此,兰炼总结出的一系列成功经验跨出了厂门,相继被全国同行业所采纳。

  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部1979年电令:急需46号防锈汽轮机油1万吨,务于11月20日前发往部队。46号防锈汽轮机油主要用于核动力或蒸汽动力的潜艇,油品的防锈性、抗氧化安定性要求很高。兰炼1963年起研制该油,历经艰难,花了3年时间,才陆续解决了原油、配方、抗氧、抗泡、防锈等技术难题。该油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于1979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毫无疑问,46号防锈汽轮机油是军用油品中的“骄子”。世上越是好的东西做起来便越难。特种油的调制也是如此。该油品工序复杂,要求精细,需要特定的原油、特定的配方、特别的添加剂,更需要特有的生产周期,缺一不可。

  更为头疼的是,有些添加剂得由远在东北的厂家提供。再说,时值年终,要用短短的18天完成通常一年的产量任务,行吗?量大时间紧,真是困难重重。军令如山。要想如期完成必须打乱工厂生产计划,重新调度安排专门设备,满负荷生产,而且必须百分之百保证调一罐合格一罐。

  生产方案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了相关生产车间。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工艺流程牵连着许多岗位,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可能导致成批油料报废。兰炼军事代表室质量组长张学信一头扎在现场。偌大的厂区,他逐个部位地检查核对,细致地向操作工人交代注意事项。连续多天,他总是从白班跟到中班、夜班,每一批油都要坚持盯到最后。

  “干了多少年了,我们知道军油的重要性,你就放心吧!”工人感动了,劝他回去休息一下。张学信恳切地说:“我不是不放心你们,我放心不下的是任务,是部队等着急用的这批油啊!”日夜不停地连轴转,张学信的胃溃疡复发了。他忍了又忍,想坚持到任务完成。可病痛不饶人,胃出血最终使张学信昏倒在现场。大家连背带抬,把他送进了医院。苏醒过来的他说:“任务要紧,咱们再进厂看看吧。”

  任务最终胜利完成了,但张学信的病情加重了,在医院躺了一月有余。后来,当同志们将张学信住院前,特别安排协调实测这批油料质量的长试合格结果送到他的病床前时,年近不惑的张学信竟像孩子似的欢快有加。

  1万吨46号防锈汽轮机油按计划如期装车出厂。如此高质量、高效率的油品真可说是奇迹!当打上最后一个铅封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反倒沉重起来,似乎都在期待着什么。一声惊雷炸响了!1980年5月18日,酒泉发射基地成功地发射了运载火箭,由18艘舰船、5000多人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已浩浩荡荡地抵达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打捞火箭数据舱,并收集相关资料。

  火箭升空瞬间喷射出的耀眼光焰,前往预定海域打捞火箭数据舱舰船编队犁出的欢快浪花,无不令每一个目睹或收看电视新闻的中国人扬眉吐气、豪气冲天。

  尽管有那种接踵而来的天灾和人祸设下的重重障碍,也丝毫未能影响兰炼的发展。年轻的兰炼以无与伦比的顽强精神、惊世骇俗的速度,在新中国的大地上崛起。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奋发进取 焕发光彩

  经济建设需要油,国防建设需要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像大病初愈的病人,急切地等待着“血浆”的救助。因此,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的兰炼格外受到党和人民的关注。

  事关国家安危,民族自强,全力以赴地展开工作,咬紧牙关,挺直腰杆,一不怕苦,二不怕难,为油而战,千方百计保证军用油品尽快立项、研制和投入生产,贡献卓著,不同凡响。

 

  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改革显示出勃勃生机,也必不可少地带来种种新矛盾。一波高过一波的经济浪潮,冲击着传统思想的堤岸。立足人民,服务社会,奋发进取,老厂必将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