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卢建强:得了创新“强迫症”
2015年06月26日 14:15   作者:孙清华 饶志坚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有人上网有瘾,有人吸烟有瘾,创新是我戒不掉的瘾。”

  ○ 文/孙清华 饶志坚

  中原油田采油四厂首席技师卢建强被同事们认为有点“不简单”。

  从普通的注水泵工成长为岗位多面手,卢建强至今获得国家专利46项、国家级创新成果4项、省部级创新成果11项,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卢建强成为40年来第六个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中原石油人。

  痴迷于技术创新的卢建强在数年内完成了从基层蓝领到技能大师的华丽蜕变。

● “ 爱钻研, 会总结”,卢建强对创新的热爱使其从一名基层蓝领蜕变成技能大师。  摄影/靳红昌

● “ 爱钻研, 会总结”,卢建强对创新的热爱使其从一名基层蓝领蜕变成技能大师。  摄影/靳红昌

  以父辈为榜样

  卢建强“爱钻研、会总结”是出了名的。根据多年经验,他归纳出“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换一换”的设备创新“12字口诀”。 他认为,创新发明并不是高大上的专属名词,接地气的新工具也大有市场。

  对自己,卢建强向来是追求完美和细节。

  他的父亲是一名“老石油”,从玉门会战到逐鹿中原,精通采油、地质、电气焊,谙熟设备操作与维修等“十八般武艺”,一干就是40年。卢建强以父亲为榜样,立志扎根石油,苦练技术——有朝一日能够超越父辈的辉煌,成为心中最大的“石油梦想”。

  针对理论和实际操作匮乏,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卢建强在干中学、学中干。工作之余,他常跑书店购买采油、注水等专业书籍,到兄弟单位工地学习观摩,多年来共涉览各类专业书150多套,读书笔记120万字。

  卢建强在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践、个人自学与外出培训、勤学与苦练相结合,逐渐总结出“看、听、练、研”四字学习法,实现技能与学历双提升,先后取得采油工、注水泵工、采油地质工、水质化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西安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安全工程大专与本科学历。他先后在《石油机械》、《石油技术监督》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9篇。

  不仅在技术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卢建强还乐于把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2007年以来,卢建强带徒十余人。其中,徒弟李建军在第九届工人技术比武中获注水泵工第一名。另有两人已取得注水泵工技师资格证。周玉国、李艳敏、周志峰、李华君在师傅卢建强的帮助指导下,获得国家级成果1项、局级创新成果3项,获得厂级创新成果12项。

  熬中药受到启发

  回忆起第一次进行技术创新,卢建强依旧记忆犹新。队长表扬一名小班工人在注水泵温度不正常时,坐在一旁观察泵温变化。卢建强想到:泵温不正常,工人守候一旁,很不安全。如果有个泵温自动报警装置,那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工作间隙,他想起哥哥在熬中药时将水温控制在70℃~90℃之间的做法。灵感由此而生,他很快研制出柱塞泵温控制装置——当泵温达到80℃时就报警,达到85℃时就自动停止。该装置在现场应用后,收到良好效果,并在当年创效30多万元。

  正是这次成功,让卢建强尝到了创新带来的快乐,从此他的创新工作便一发不可收。

  在工作中,只要遇到技术难题,卢建强总要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再想“怎么办”。千方百计攻克难关,找不到办法解决就无法睡觉,有时半夜坐起来还在想办法。

  “时间一长,感觉自己有十分严重的创新‘强迫症’,不解决就不收手。”卢建强自嘲地说。

  他先后锁定柱塞泵曲轴箱骨架油封和拉杆油头油封容易发生机油渗漏、注水压力升高状态下柱塞泵泵阀使用寿命缩短等10多个注水系统生产难题,逐个展开技术攻关。为解决这些难题,他找技术人员借来资料,研究抽油机、注水泵的内部结构,最后一个个难题都被迎刃而解。23项成果在全油田进行推广,累计创效达3800多万元。10年来,卢建强取得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成果620余项。

  在卢建强看来,单打独斗力量太小,只有凝聚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能量。因此,2011年初,中原油田成立技师协会,他率先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石化首家技师工作站,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流程,与每名进站技师签订目标责任书,带领技师攻关克难,开启了技术工人的创新引擎。

  “没有油田搭建的平台,我这个蓝领工人就实现不了自己的创新梦!”卢建强感叹。

  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卢建强学习创新工作室”引领和带动着中原油田广大青年工人提升了技术技能水平。在他的技师工作站,先后解决现场技术难题11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46项。

●卢建强不仅在技术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乐于把经验与大家分享。 摄影/靳红昌

●卢建强不仅在技术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乐于把经验与大家分享。 摄影/靳红昌

  用智慧提升效益

  “去年,我们首期选取710台(高压柱塞泵)投入试验,共计节约机油费用28万元,减去投入的7万元成本,创造经济效益21万元。”卢建强拿着计算器算了一笔创效账。

  原来,卢建强认为,全厂167台高压柱塞泵每年消耗达50万元的机油费用偏高,就带领技师工作站QC小组10名成员在减少机油用量上做起了文章。最终,他们对泵的拉杆和曲轴油封密封点进行了成功改进。这一“金点子”在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既降低了高压柱塞泵机油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泄漏的机油进入污水系统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去年年底,卢建强牵头的“拖载式调平衡平台”项目获得油田技术创新一等奖。由于历史和治安原因,游梁式抽油机没有调平衡操作平台,操作不安全,使用特车费用高,而该研究成果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初评审时,曾经有评委对此表示质疑:为何不用液压杆进行调平衡操作?卢建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液压油的缺点是不耐冬季低温,实际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而制造支撑杆相对更节省成本,更具适应性,也更方便工人操作。

  “只知道流汗干活儿是不行的,更要用智慧去干活儿。”卢建强说。在他和徒弟眼里,任何细节都可以成为创新的源头。

  测井电缆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在仪器上提、下放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保护作用。生产厂家出售的安全保护装置价格高,买一套就得花费12万元。卢建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卢建强和创新工作室成员们分析仪器上提、下放过程中遇阻的各种原因,设计了几种方案,一一试行,最终摸索出对策,使测井电缆绞车遇卡时自动停车,防止电缆被拉断。最让卢建强和大家欣慰的是,自己制造的这个安全保护装置成本仅为1500元,填补了国内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

  听到身边一些同事反映泵阀使用寿命短,总是频繁维修、更换,卢建强开始研制“压帽式泵阀”,经过30多次的试验、改进,最终使用寿命延长到720小时。有人觉得卢建强过于较真,可他认为,省下的一分一毫都是效益。

  卢建强采用较为先进的KS-200B无线发射系统,小班工人在值班室就可以24小时对站内注水系统的46个安全点进行监控;他研制了分离器燃气节流装置、燃气净化装置和燃气自动控制装置,保证了输油温度的稳定,年节约天然气3000万立方米……

  卢建强还利用网络建立起“卢建强网络学习创新平台”,将学习创新工作室现场攻关或解决难题的方法要领及时上传到网站,方便更多职工实现网络下载学习。每年工作室解决现场疑难问题12项、老大难等重点生产问题30余项。

  正如卢建强自己所说:“有人上网有瘾,有人吸烟有瘾,创新是我戒不掉的瘾。”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