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资讯  >  政策
缺乏多元投资主体制约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
2015年06月26日 17:00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本刊速递  

  页岩气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BP“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页岩气产区”的推断使得页岩气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国家能源局将“十三五”的目标定为300亿立方米,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陈卫东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并不乐观。他表示,中石化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的商业性开发,使得2014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从2亿立方米左右增长到12亿立方米。焦石坝页岩气田各项石油地质条件极好,单井产量是美国平均页岩气单井产量的10倍左右。但能否找到第二个焦石坝仍是个疑问。即使焦石坝能达到50亿立方米/年的产量,300亿也需要至少6个焦石坝,而且要在未来6年内实现。

  陈卫东还指出,制约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最主要因素不是资源和技术的制约,而是缺乏多元投资主体和投资不足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页岩气井大约有400口,按照平均单井产量5000万立方米计算,已经投入200亿人民币。如果将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作为参考,300亿立方米需要2400口井,大概需要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这可以看出,只有“三桶油”的投资是不够的,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相比之下,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中小油气公司,也正是这些油气公司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美国页岩气产业的繁荣。但现在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质量和效率取代数量和供给安全成为第一大挑战,垄断模式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竞争机制和多元竞争主体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革是必须的。陈卫东指出,未来需打破垄断,观念上明确油气安全的基础是全球贸易和供给多元化,操作上必须提高油气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效率。

  (本刊记者/金慧慧)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