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中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气有无风险?
2015年11月27日 10:20   作者:济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国际天然气市场不是专为中国而存在的,给予机会时,我们一定要抓住。


  国家要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下调幅度据说史无前例。若果真如此,这将对市场起到利好作用。

  中国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天然气是我国克服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国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仅为5%,远低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过去高油价、高气价时代,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滞后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推广和使用天然气存在价格障碍。虽然这个障碍仍旧存在,但全球天然气价格普降已降低不少其被跨越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担心国内天然气不够用。一些地区常出现气荒,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产生很大影响。为确保天然气供应,除加大国内天然气开采力度外,国家还加大从中亚、中东、东南亚等资源供应地区的资源引进,先后修建西气东输、中缅管线、沿海地区LNG接收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截至目前,除了俄罗斯气源还没有落实外,其余三大通道均已开始投入运行。在2014年的进口气源中,管道气和LNG进口气源各占50%。不过,近期由于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及结构调整,我国利用海外天然气的节拍明显变慢。天然气出现供大于求的势头需要引起重视。过去我们有天然气“备战备荒”思想,“气化中国”战略,决心坚定。现在国际天然气市场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一定不能却步,要稳定地将“气化中国”战略推行下去。

  国际天然气市场不是专为中国而存在的,机会来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不可能给我们创造大规模利用天然气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单价格下降一项已难能可贵,有些条件需要自己去创造。换句话说,现在利用外部资源的条件具备了,内部调整要看自己。政府主导下的天然气价改其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加快进行天然气基建进程。只有管网、储气库、贸易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上步伐,天然气的大规模推广使用才有可能实现。除了硬件建设外,天然气利用政策以及补贴政策也需要调整跟进。要改变国内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需要转型,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是必要的。按照发展天然气产业一体化的逻辑推理,国内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发电等产业估计要加快步伐了。

  如此大规模发展天然气有无风险?一定会有。如果未来价格上扬,国内供应能力不强,天然气消费大量依靠国际市场,便会有风险。但只要在低气价时期把国内天然气基建和产业链搭建好,未来天然气价格上扬也没什么大不了。何况价格上扬往往是经济形势变好的结果,意味着国家对高气价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在低油气价格时期将天然气消费导向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后,带给我们的是环境的向好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美国CO2排放量的大幅下降靠的就是天然气取代煤炭。我们现在主张推广的电动汽车如果没有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跟进,对整个国家环境的改善不会有太多实质性效果。

  应对和化解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当前低气价及天然气国际资源供应充分的环境下,可以组织行业集中精力解决包括国内煤制气、页岩气、煤层气在内的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各类“疑难杂症”。通过重大科技攻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国内天然气产量取得大突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和成长就是典型例子。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