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兰州石化公司形成了以炼化技术标准管理为核心的完整化标准体系,以此抢占市场话语权。
试想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你的信用卡不能保证在每一个收银机上都能使用,人们也不能随便走进任何一家商店就能买到家里台灯适用的灯泡,没有电话区号,也没有国家和货币代码,更不能接入互联网。你不知道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也不知道如何到达想去的地方……可以这样说,没有标准生活将一团糟。
在没有标准的世界里,不仅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机器、零部件以及产品之间的“联络”也将变得困难重重。所以,技术同样需要标准进行沟通。“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标准联通一带一路”、“人才筑就标准未来。”随着2015年世界标准日的到来,兰州石化炼油化工行业各个管理岗位的工作标准制定,进入了评审阶段。
提升生产质量水平
国际标准对技术的作用类似于罗塞塔石碑之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研究,二者本质上都是使产品之间的联通更流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简单。对石油行业来说,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标准化走出去的先行实践者,已经在上游勘探、管道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兰州石化作为其下游炼化领域一个有着长期标准化工作传统的地区公司,积极参与国行标准制定,践行标准的互联互通作用,大力推进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兰州石化公司已经形成了以炼化技术标准管理为核心的完整化标准体系,将标准管理逐步从炼化技术标准管理逐步扩展到生产技术、设备仪表、自动化、工程建设、计量统计、安全环保、矿区服务、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全业务领域。推进标准化已经成为兰州石化进一步抢占市场话语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
兰州石化生产的丁腈橡胶素来被人称为“皇帝的女儿”,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到如今都在市场上占有独特优势。由于丁腈橡胶具有很强的“耐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气密性”等独特性能,不仅在军工市场、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独特份额,而且在汽车行业、石油开采、化工行业、轻纺行业、电缆电线、建筑材料,以及印刷、造纸、医疗器械等市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保证橡胶产品的质量是兰州石化橡胶产品生产中的重中之重。橡胶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也成为引领橡胶产品质量的“风向标”。
2006年,兰州石化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1500》得到发布,奠定了兰州石化橡胶产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2008年,国内最大的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在兰州石化开工。与此同时,兰州石化制修订的与橡胶产品配套的行业标准随之实施。同年,兰州石化牵头制修订的《丁腈橡胶》两项标准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并获得发布。
“标准是行业内通用的一种工具,就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度、量、衡。”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部副主任徐元德这样解释,“制定标准就是抢占市场话语权,标准必须具有一定先进性。”他举例,秦始皇是最早推行标准化的“第一人”。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农田亩制等,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标准化的推行,是给行业内提供了一个评判的依据。”
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在兰州石化得到快速发展。该公司大力开展标准信息化建设,建成投用“兰州石化公司标准信息管理平台”,以“标准数据库及查询系统”、“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通过标准对外联络、标准会议信息、标准制修订信息、标准立项、企业标准审查、标准采购、标准下载、优秀标准奖申报、标准备案等方面,促进标准化渗透进各行各业,并将标准化工作由最初的技术标准扩展到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截至2015年9月,兰州石化在用炼化产品标准有278个。其中,国家标准39个、行业标准10个、中国石油企业标准14个、兰州石化企业标准72个、兰州石化暂行标准143个。
带动行业管理规范化
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部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王小为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明标准化的重要性:“兰州的牛肉拉面在全国各地都吃到,每个地域的味道都略有不同。可是走进各地的每一家肯德基,食物的味道几乎都一样。这就说明,标准执行统一与不统一很是关键。”
兰州石化偏三甲苯(1,2,4-三甲苯)产品质量优良,深得用户好评。2011年,兰州石化在产品销售和用户服务过程中发现,国内偏三甲苯各生产企业之间、用户之间,最重要的纯度及烃类杂质测定分析方法不统一,有的采用极性色谱柱,有的采用非极性色谱柱,也没有统一的行业产品标准。为此,兰州石化向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委会(TC63/SC4)提出制定行业标准的申请。2012年,兰州石化完成SH/T 1773-2012《1,2,4-三甲基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行业方法标准。2013年,完成SH/T 1779-2014《1,2,4-三甲基苯》行业产品标准,成为积极实践“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这一主题的良好范例。另外,制定完成的偏三甲苯行业产品标准,还为整个行业降低消费税做出了贡献。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兰州石化牵头制定的SH/T 1773-2012《1,2,4-三甲基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G/T 4559-2014《化工装置仪表集散控制系统组态通用技术要求》等五个行业标准得到发布,完成了Q/SY 26-2014《石脑油》、Q/SY 1200.1-2012《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 第1部分 固体产品》等23个中国石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2015年,该公司制定并发布了《航空燃料和石油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 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充油丁苯橡胶(SBR)1723》行业标准、《丁腈橡胶》国家标准等五个国家行业标准。兰州石化制修订的国行标准数量、中国石油企业标准数量,均排中国石油炼化公司前列。
2010年7月,兰州石化在标准化推进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成立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炼化技术、生产技术与节能、工程建设、设备与电气仪表、计量与统计、安全环保、矿区服务、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矿区服务9个分委会,按照专业分工,划分为12个专业大类,标准管理范围涵盖了公司全业务领域。兰州石化公司还通过建设“标准化实验室”、“标准化班组”、“标准化泵房”、“标准化装置单元”等方式,规范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兰州石化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每年制定并发布公司标准化工作计划,协调项目实施单位,担负起企业标准体系制定、标准管理制度修订任务,并每年定期召开工作标准化会,讨论年度标准化工作计划、汇报标准化项目、审查标准化项目、汇报讨论各分委会标准化工作、学习集团公司标准化文件等。2012年12月,兰州石化公司参照2009版炼化公司标准体系,结合公司标准化管理实际,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初步建设,系统整理了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公司标准管理水平进一步系统、规范。
培养标准化人才
如今是兰州石化公司质检部乙烯质检室副主任的郝军,回想起这几年的成长道路,感触最深的就是从事标准制定工作带给他的收获。“当初刚接触标准制修订,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几年下来,真是学到不少东西。”
2004年,刚大学毕业的郝军进入兰州石化公司质检部,成为一名班组专区技术员:“学校里没有标准化这门课,只能跟着师傅从头学着干。”当初带领郝军的师傅,从对标准的认识到学习到实验到修订等,一步一步“逼”着郝军去学习、实践,不仅教技术,而且给任务、压担子。就是这样的“逼迫”,让郝军从技术员岗位走到车间管理岗位,成为标准化工作中的骨干人才。
兰州石化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把标准化作为科研成果有形化的重要载体。2009年,郝军在研究质量分析检验岗位上的核磁仪器分析项目时,发现该仪器具有分析树脂产品聚丙烯中等规指数的功能。当时,测定聚丙烯等规指数的经典方法是索氏萃取化学法(GB/T 2412-2008),每完成一次测定需要耗时8到9小时,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当年年底,郝军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完成了利用“核磁共振法测定聚丙烯等规指数”的企业标准制定。2012年,由兰州石化负责,国内七个生产及科研机构参加,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SH/T 1774-2012《塑料 聚丙烯等规指数测定 低分辨率脉冲核磁共振法》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提高了聚丙烯等规指数测定的准确度,而且将分析时间由8到9小时缩短到1小时,推动了核磁仪器在国内聚丙烯生产行业的应用。
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有标准化人才。兰州石化在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同时,将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头等大事。兰州石化每年开展大量标准化培训活动。他们邀请国内优秀的GB/T 1.1讲课人、省标准化管理部门专家、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方法精密度标准专家、石油石化相关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等,每年举办一期公司级标准培训班。培训过程要求多讲标准的背景和标准的关键点。这拓展了标准技术人员的技术视野,使标准化技术人员乐于参加培训,真正提高了标准从业人员理解标准、执行标准的水平。
兰州石化公司各二级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标准化学习、培训活动,使标准尽快落实到每一个标准使用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中。除此之外,兰州石化大量派人参加行业及中国石油举办的标准化学习、培训活动,推动“标准化工作方法”在兰州石化的应用。同时,积极参加行业及中国石油标准制修订活动,参加行业标准审查和技术试验、标准物质标定等活动,通过实际参加标准制修订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走过了辉煌的“十二五”,兰州石化提出了标准化“十三五”规划,向达到并通过国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审进军,建设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标准体系,通过优化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表,解决标准交叉、矛盾等问题,发挥综合标准化的整体优势。同时,坚持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总结推广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方法,提炼固化现场标准化管理经验,促进全员懂标准化、会标准化、受益于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实现兰州石化各标准化分委会标准化工作的均衡发展。
大方向已经明确,兰州石化蓄势待发。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