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西北油田管道拒腐
2015年12月18日 14:3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赵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取量身订制、选标对标和内衬改造等措施,在管道防腐工作上动真格。

 

        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由于输气、输油管道的腐蚀泄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为此,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取量身定制、选标对标、内衬改造等多样化措施,在管道防腐上下功夫,在治理上动真格。狠抓管道腐蚀工作,筑牢管道“防腐拒蚀墙”,保障输油管线安全平稳运行。

“量身定制”巧治管线穿孔

        “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材质的管线,既节省了资金又降低了管线腐蚀,试用效果明显。”采油三厂副厂长战征说。目前,新铺设管线运用正常,表明分区选材管线应用在采油三厂取得实质性进展。

   输气、输油管道的腐蚀泄漏为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供图/赵云    

        采油三厂成立以来,地面集输系统和单井管线输油管道,腐蚀穿孔频繁发生,腐蚀环境进一步恶化,腐蚀也逐渐从井口方向延伸至进站端。

        为降低油气集输管线腐蚀穿孔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采油三厂地面工程建设技术人员联合对八区、十区南、十一区、托甫区等区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流体性质、外部环境特征,建起分区域的新建管线选材标准。

        针对塔河八区、十区南存在高含水、高含硫化氢、多红柳覆盖等问题,生产运行科副科长梁峰分析认为:可采用抗硫材质能有效解决管线腐蚀。而塔河十一区胡杨覆盖多,穿越水域多,可采用钢骨架管线。托甫区属于低含水,穿越农田多,该区块大部分地域不适合抗硫材质和钢骨架管线,采用连续复合管比较适合。

        TP175井位于托甫台区块,按照量身定制的要求,TP175井至10-2计转站集输管线建设工程,需要通过当地民族老乡的棉花地。但每年棉花地都要进行春浇和冬灌,很容易对管线造成腐蚀。8月28日,为了减少水域对管线的腐蚀,采油三厂采用复合连续管和防腐管线对TP175井至10-2计转站集输管线工程进行建设,经过几个月施工,于10月7日顺利完工。

        “这是我们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对托甫台环境实际铺设管线。通过分区选材,已经新建设了24条管线,有效杜绝了管线腐蚀问题,目前新建管线无一起腐蚀发生。”战征介绍。

选标对标遏制管线腐蚀

        “TK837CX井,2004年12月投用,服役年限11年,腐蚀次数2次;TK834,2005年3月投用,服役年限10年,腐蚀次数3次。”在采油三厂集输管线腐蚀治理表格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这是采油三厂建立的塔河油田首个金属管线治理先进标准和治理工艺选用标准的治理表。

        近年来,由于管线投用时间较长,腐蚀情况差别巨大,修复难度大。

        “如今,日益频发的刺漏严重影响管道寿命和正常生产。”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副所长甄建伟告诉笔者,“提前治理预防管线腐蚀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采油三厂创新性地建立了塔河油田首个金属管线治理先进标准和治理工艺选用标准,计划治理17条管线,其中6条管线服役期限均超过10年。对照此标准,他们根据管线服役年限、腐蚀次数、特殊工况进行逐一治理,解决了生产隐患。

        在治理工艺选用方面,采油三厂也有了很大突破。10月26日,塔河8区TK825CH井站机器轰鸣,管线治理施工有序进行。这项采取非金属原油管道原位修复的技术尚属国内首例,能有效解决因地表穿越农田、水域而无法更换修复的非金属管道治理难题。这条管线总长1.9公里,首次施工进行的是100米农田穿越。为保证顺利进行,副厂长战征亲临施工现场,密切关注施工进度。

        “首个金属管线治理先进标准和治理工艺选用标准的出台,有效遏制了管线腐蚀难题。目前已治理9条。下一步将对全厂按选标对标要求对剩余8条管线进行治理,把管线腐蚀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梁峰说。

“内衬改造”破除安全瓶颈

        “输油管线在地下,经常出现刺漏,且漏点无法判别,只有渗到地面以上才能及时发现,压力稍微有误差就难以分辨,一旦误差大就会出现严重泄漏,加大治理难度,造成大面积污染。”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副经理张文博介绍。这已成为阻碍采油三厂安全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更是三号联合站干部职工的噩梦。“现在通过内衬的方式进行更新改造,把输油管线搬到地面上,能够随时监控管线运行情况,掌握管线生产动态,提升安全系数,便于日常维护,有效减少作业工作量,防止管线刺漏造成环境污染。”张文博说。

        3月,采油三厂在方案设计完善、技术要求达标、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对三号联合站进行了全面开工。

        三号联合站于2005年11月投运,埋地主管线材质为L245螺旋焊缝钢管,由于敷设的管线埋深较大、输送介质含有硫化氢,腐蚀穿孔导致抢修难度大、费用高,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逸散中毒风险高,已成为站区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

        采油三厂三号联合站埋地主管线的升级,采用抬升至地面、低架敷设、更换为内衬管线的方式,以消除主管线腐蚀穿孔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油气生产运行安全风险,减少生产现场的管理强度,降低抢险维修成本,延长工艺管线的有效使用寿命,提高塔河油田总体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管线难找、工序多的问题,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领导和油气处理部领导采取“多点作业,协同监护”的方式,确保每个施工点、每根管线、每道工序高效衔接。

         此次主管线内衬式改造在西北油田还是首次。为了保证施工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施工工作全面铺开后,50处直接作业环节同时进行。为了确保管线施工及时、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指挥下达及时合理、施工作业安排有序,厂长、副厂长、HSE总监等轮流倒班指挥检修、现场办公、现场签票,缩短了不必要的程序,为顺利完成检修工作争取了时间。

        经过各部门的联合作战,各施工队齐心协力抢时间、抢进度、保质量、保安全,采油三厂用8个月时间,以零事故高效率完成33段主管线的升级改造,破解了安全生产的瓶颈,实现了预期提质增效的目标。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