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寻找国际油市“黑天鹅”
2016年07月08日 14:1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第12期   作者:朱润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近期国际油市几大事件并非都是油价上涨主因。真正的油市“黑天鹅”,或将来自其他潜在因素。

       近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黑天鹅”论调又开始满天飞。加拿大森林火灾、尼日利亚输油管线中断、利比亚油田关停等,都被冠上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黑天鹅”帽子。还有机构称,沙特政府可能让本国货币与美元汇率脱钩,或将成为驱动国际原油价格逆转、大幅下挫的“黑天鹅”。

  国际油市到底有没有“黑天鹅”?如果有,又在哪?

  一般而言,“黑天鹅”被用来形容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在意料之外,又具有颠覆性影响。因此,加拿大森林火灾、尼日利亚输油管线中断、利比亚油田关停以及沙特货币与美元汇率脱钩等事件,与“黑天鹅”事件的标准有很大差距。但为什么此类事件被称为“黑天鹅”还能被市场广为流传?笔者认为,这与该类事件远远超出一般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密切关系。

 

  油价走势未超预期

  笔者在本刊今年1月刊登的《油价预测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出,2016年WTI油价将在上下半年两次确认年内低点、8月前后确认年内高点之后再次回落,年内日收盘价低点26美元/桶、高点50美元/桶左右。

  从迄今为止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看,这一判断在总体上没有偏差,但存在一些差异。国际油价在2月完成年内第一次探底后,持续震荡上涨,与年初预测基本一致。其差异在于2月探底之后的回升走势比预测更加急促,有提前消耗年内的上涨空间和高位运行时间的迹象。

  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预测趋势得到市场认同,形成市场共识,使得做多的市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释放做多动力,驱动价格快速上涨。这属于市场共识的“谬误”在发生作用,即市场对国际原油价格阶段性上涨趋势基本达成共识,导致价格上涨动力被提前消耗。这反映了经济学预测成果的“谬误”,即市场共识往往能够破坏市场的既有规律,形成新的规律。

  二是地缘政治、自然灾害导致部分资源国原油生产受阻。加拿大油砂地区森林火灾、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石油生产与运输遭暴力袭击、OPEC成员国委内瑞拉经济几乎崩溃等原因,导致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原油日产量非正常减产近400万桶,供给中断、供需趋紧的预期强烈。这不能排除金融机构在其中兴风作浪的成分。他们之所以能够借短期事件推动油价大幅高于基本走势,除了实实在在的原油供给下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内在因素滞后于油价变化。比如,中国原油进口尚未真实体现需求状况的变化,美国钻机运行数滞后油价变化3~4个月,美联储升息行动与效果及其预期还有待观察,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预期还在持续发酵等。

  基于前5个月的走势和各方数据分析,6~8月将成为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高点确认的关键时期。这一时间段也将决定2016年国际油价在余下时间的走势和未来数年的价格运行区间。尽管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共同驱动国际油价过快过高上涨,但决定2016年中间高、两头低的基本走势的因素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受近期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变化可能会更加急剧、走势可能更加陡峭。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2016年迄今为止的WTI日收盘价没有跌破26美元/桶,高点仍然在50美元/桶附近,符合年初的预期,不应该被视为有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尽管具体事件的发生可能超出了预期,但影响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极其巨大”的程度。

  油市“黑天鹅”能否出现

  当国际原油价格从上涨和高位运行的方向有所转变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内在规律性,其次是各种客观发生和存在事件及其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由于主要反映在数学关系与数据分析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规律往往被排除在油价变化决定性因素分析之外,而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和现象却能得到更多关注。

  2016年下半年,如果WTI日收盘价高点维持在50美元/桶附近,低点未能跌破26美元/桶,任何突发性事件仍然不能被认定为“黑天鹅”事件。但是,的确有几个重要事件将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是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水平。通常情况下,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将伴随着美元流动性收紧,美元指数升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面临下行驱动力。历史上,美元指数与国际原油价格保持了长期密切的负相关关系。美元升值油价跌、美元贬值油价涨已经成为市场共识。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已经不可逆转,与市场预期有差异的仅仅是升息的进度快慢和幅度高低。由于这一现象在发生概率上不低,对国际油价影响又“极其巨大”,可以看作是半只“黑天鹅”。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将是急剧的。

  二是我国原油进口数据变化。过去几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持续位于高位。2016年前4个月的原油净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37%,为过去数年来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段我国原油加工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60万吨,按成品油产出率64%(2016年1~2月)测算,可产出的成品油增量为358万吨,而成品油净出口增长约430万吨。这意味着可能隐含此期间国内成品油消费疲软甚至同比有所滑坡的现象。在消费疲软甚至滑坡的情况下,进口量高位运行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由于数据透明度不高,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效果往往易超出市场预期,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会表现得更加突兀。因此,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正在孕育的半只“黑天鹅”。

  三是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的缓和。最近发生的地缘政治、自然灾害导致部分资源国原油生产受阻问题,需要区别对待。首先,利比亚原油生产2011年以来一直非常脆弱。2014年和2015年利比亚日均产量分别为47.3万桶、40.4万桶。2016年进一步滑坡,与前两年相比减少10万桶上下,对2016年2月以来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驱动力非常有限。

  尼日利亚原油生产受武装冲击与加拿大油砂生产受森林火灾影响的问题,可能才是可以作为近一段时间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向上严重偏离基本走势的主要倚重因素。两个国家的非正常减产合计超过200万桶/天。这些非正常减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一旦进入复产进程,必然会驱动价格进入下行轨道。

  其他关于油市“黑天鹅”的看法,比如美银美林把沙特政府让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脱钩归为“黑天鹅”值得商榷。而其他极端情况导致区域性的较大规模的原油生产或运输受阻、中断,或导致区域性的较大规模的原油消费受阻、中断等,均可能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下挫。但是,如果不能对供给和需求形成长期影响,就不能改变中期价格的周期性走势和长期呈趋势性上涨的走势。

  责任编辑:赵雪

  znzhaoxue@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