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19年的奇石收藏,刘玉斋收出了乐趣、藏出了文化。
曾因刘玉斋创意研制的“太湖石”落户油田,12年前我们对他做过采访。记得当时刘玉斋说他的创意来自于对石头的偏爱。时隔4000多天,再次走近刘玉斋,多年磨砺中诞生的“玉斋梦幻画”在油田的绘画发烧友中产生了不错的反应。他说,创意根源离不开19年来对奇石文化的追寻。
奇石陶冶伴人生
刘玉斋60多平方米的“陋室”中,几乎被他的奇石、梦幻画、书籍和诗稿塞得满满当当。刘玉斋说自己的幸福与这满屋子的一切交融在了一起,离不开、舍不掉。
刘玉斋手持烟斗,津津乐道地讲起奇石文化给他的人生带来的乐趣时,粗犷豪放中透足了一身的艺术范儿,可谓一个潇洒!
在刘玉斋的心目中石头是有灵性的。他说,当你用真挚的情感赋予这些石头生命的时候,它给你带来的是心灵间的交流和相互的赏识。你的灵感、你的激情、你的幸福都会荡漾其中,妙不可言。他创作的3000多幅对联,300多首诗词中,深邃中不失灵动,大气恢弘中又不失传统的地气文化。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征联活动中,他创作的对联得了金奖。
刘玉斋说:“这都是奇石文化赋予我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他从客厅东边的墙台上捧下那块名为“日出”的奇石介绍说,这块石头是他600多块石头中的上品,这是2014年春天从河北涞源县与之结缘捡到的。那天,当他把它从潺潺溪水中捧上岸,这漫天耀眼的红色让他激动不已,这分明就是一幅中华民族崛起的壮丽画卷!
回到家,一段时间内让如获至宝的刘玉斋兴奋不已……赏析沉淀之后,他为这块奇石提笔写下诗词——
《满江红·日出》
眺览扶桑赤乌抖,朱光烈烈。玫瑰染,咸池如醉。涌涛回斡。移志白榆开旭日,搬来海市环仙阁。叹奇观,七彩绘蓝图,雄心勃。
调气象,更时节。烘山岳,融冰雪。润桑田茂豫,笑看生发。九牧丰饶鸣喜鹊,百花绚烂飞蝴蝶。尽朝晖,朗朗照乾坤,兴千叶。
采访时,笔者聆听着刘玉斋的朗诵,双目环视着奇石画面,似乎让人感受到了云的翻滚,大海的涛声……
刘玉斋的妻子是名地地道道的奇石追随者,她说家里600多块奇石中有着600多个不同的故事。有的很感人,也有的让人匪夷所思。
痴心不改奇石爱
2005年,刘玉斋北京工作的宝贝女儿爱上了老家在山东蒙阴县的小伙儿。那年国庆长假,刘玉斋和妻子应邀赴山东会亲家。
女婿的父母提前为刘玉斋和妻子安排好了行程,商量完两个孩子的婚事,带亲家俩旅旅游。刘玉斋听后,拍了拍亲家公的肩膀说:“老弟啊,咱不要花这个冤枉钱了。我就到县城边上的野山沟里转转就当旅游了!”
其实,刘玉斋有自己的想法,在这荒山野岭中才能捡到自己喜欢的“宝贝”。
刘玉斋和妻子行走在溪水流淌、翠鸟鸣叫的沂蒙山川中,感觉是那样的惬意与享受……
“快看!老伴儿,那是什么?”刘玉斋指着溪水中一块儿纹理奇特的花岗岩石对妻子说。
还没等妻子反应过来,刘玉斋就三下五除二地将水中的石头捞上了岸。
“像啥?”
“像沟壑山川。”
“再看看。”
“还是漂亮的山川图啊!”
刘玉斋抿嘴嘿嘿一笑,在妻子的帮衬下将近80多公斤的奇石背回了亲家家里。
很快刘玉斋从山上背回奇石的事惊动了亲家的街坊四邻。闻讯赶来的当地一位玩石人端详着这块石头遗憾地说:“看来,这块上好的奇石与蒙阴人无缘了!”
刘玉斋收集奇石19年,行程上万公里。岁月的追寻中,他曾体味过山穷水复疑无路困惑,也饱尝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1999年初春,刘玉斋和妻子背着干粮,坐交通车直奔河北涞源县寻宝之地。当年路途难行,到涞源时已是日落栖霞。为了第二天寻宝方便,那天晚上他们俩就住在一户农家。次日一早,两人沿着河床一路找寻,直到太阳西斜还是一无所获。就在他们从背包中取出干粮充饥时,铺天盖地的滚滚黄尘席卷而来!刘玉斋紧紧抱住妻子,任狂风黄尘肆虐……凶猛的狂风平息之后,妻子抹着眼泪埋怨刘玉斋不该来这环境恶劣的山区。
“当时,我俩走了多半天,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想搭乘一辆车出山都没有。”刘玉斋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说。
就在两人最困惑的时候,刘玉斋的妻子不经意间向前方瞟了一眼,感觉风沙过后的河床上出现了一块不一样的物件儿……
采访那天,刘玉斋从箱底取出这块“双龙盘峰石”激动地说:“这是当年的那场狂风黄沙送给我俩的礼物!”
一生愿为奇石狂
笔者问刘玉斋奇石文化带给了他什么时,他说让自己懂得了欣赏,学会了尊重。对奇石是这样,对人更是如此。这些年来,在对奇石文化的追寻中,对提升它的文化价值也作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玉斋梦幻画”就是奇石文化带给他独创的艺术作品。
奇石的魅力关键是在它的天然纹理结构上,这也让爱石、赏石之人不能自已的原因所在。受此启发,2006年刘玉斋就开始琢磨,尝试着用画笔和色彩来叩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这扇艺术之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减他的创意激情,而是在过程中总结提炼,用坚韧拉近与成功的距离。
十几年的磨砺终成正果。如今,他的 “玉斋梦幻画”,给油田美术届注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在诗词《沁园春?玉斋梦幻画》中写到:
十载追风,四野观光,七彩出奇。梦谁人读懂?何花何鸟、何仙何怪,虚实猜谜。雾岭松涛,悬流石濑,灼灼飞霞掠碧池。涟漪静,吻芙蓉笑靥,媚影千姿。
百川荡荡逶迤。激巨石,回声若怒骊。憾山催落泪,幽篁摇曳,青青沃野,袅袅春枝。醉在霜秋,玉船明月,奕奕坤灵畅饮时。画非画,景如云幻化,夺目遐思。
与刘玉斋交谈,丝毫感受不到他已是年近七旬的人。睿智、健康、激情、投入、忘我等词汇都集结在他的身上。他称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赏石、作画之余总不忘看些与之相关的书籍。刘玉斋麻利地划开手机界面对记者说,互联网是个好东西,这上面有学不完的知识,更有许许多多情趣相投的朋友。他说合适的时候要在油田办自己的“梦幻画”展。
“办画展?岂不是冷落了你的奇石?”记者问。
“没有奇石就不会有我的梦幻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追随者。”
不停的追随,既是刘玉斋的人生感悟,也是奇石文化带给他的生活态度。
拜别刘玉斋前,记者决定给被书籍和奇石拥挤在沙发上的刘玉斋拍张照片,透过寻像器,感觉他就像在文化海洋中的一个畅游者,那么潇洒,那样的无拘无束。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