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河南油田有个快乐的土建班
2017年03月17日 09:2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胡强 程小蔚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16年,河南油田成立了土建班。5名采油工转岗为泥瓦工,成了井场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你们5个人只用两三个小时,就把我们站20多平方米的地面全部硬化完成了,就连墙角那棵柿子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2016年12月19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古城采油管理区4号计量站一名员工惊叹地说道。

  “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制度化”是古城采管区土建班自成立那天起就践行的“四化”标准。别看这个班只有5个人,才成立4个月,却已经修复了20口油井的井口池,完成了9座计量站院内地面硬化与修复以及泌123区主干道的整改工作,节约费用38万元。

  2016年以来,面对低油价的寒冬期,河南油田生产经营困难。岗位员工自我加压,全力打好“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攻坚战,土建班的5名员工就是一个缩影。他们成为井场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正规军”变成泥瓦工

  “水泥和沙,按照1:3比例,放在一起拌匀后,填充在破损的地面上,地坪面的水泥面按照1.2:1比例,水泥面要保持湿润。”2009年盛夏,孙龙海独自扛着铁锹走进农家“取经”。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泥瓦工。

  回来后,他修复了计量间通向班站值班室的水泥路面,硬化了计量间四周的地面。没想到,他的“处女作”竟然得到了同事们的赞扬。从此,附近班站需要修复水泥地面的都来找他。

  2016年9月1日,为了节约成本,古城采油管理区成立了土建班,专门负责维修井口池、计量站地面硬化及油区道路的修补工作。孙龙海因为有“泥瓦工”的工作基础,被推荐成为土建班班长。

  从此,他带领着五名采油工,扛铁锹、搬砖头、和水泥,干起了农民工的活儿。

  土建班的5名员工,有社区的转岗工人,有计量站抽调出来的夜班员工,还有班站的大班员工。从采油工转身泥瓦工,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有挑战性。

  泥瓦工看似简单,但真正干起来,大家依然是手忙脚乱。有时候井口还没有干完,已是灰头土脸,头发上、鼻孔里、鞋子里都是沙子和水泥。

  经过一周的学习,4名采油工垒砖墙、修道路、打地坪,个个成为地地道道的泥瓦工。

  “破损的路面平整了,巡检安全了。”15号计量站站长王显俊说。

  有了大家的认可,土建班的五个人干劲更足了。他们先后为30口油井配电箱底部全部打上水泥地坪。

  井场“土专家”的标准

  “要干,就干得让大家放心。”孙龙海带着穆广超、王文、张新果和转岗员工陈健全一行5人骑三轮车进班站、走井场,扛铁锹、搬砖头、和水泥,成了一道流动的“国旗红”。这道“国旗红”所经之处,无论是班站还是井场,都变得更加整洁、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站“三基”工作标准,古城采管区开展了“班班达标、井井创效”的小指标劳动竞赛,采管区结合班站存在的各类“疑难杂症”,为5名“土专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干泥瓦工简单,但要做一名有技术的泥瓦工就不简单。新成立的土建班,管理的标准在哪里?

  “为啥我抹平的水泥面会有小小的裂纹?最标准的水泥面是什么样的?”“为杜绝水泥基面起壳、不牢固的现象,最好选择土质坚硬的层面,把混凝土层与砂浆找平层一起浇注。”遇到路边有盖房的,孙龙海都会询问一番,将他们的经验铭记心中。

  常采区泌123区古2016井是他们整改的第一个井口池。井口池是用泥沙围成的四方形池子,池内全是油泥。

  孙龙海自制一个直角板,用它测量、垫砂、砌砖、找平、抹灰,很是顺手。伙伴们拍手称快。经过两天的劳作,曾经破败的井口池,以崭新的姿态守护着采油树。

  陈健全扛着铁锹,拍了一把身上的灰,幽默地说:“以前我是作业工,回家后,老婆说我身上有股原油味。如今,我是泥瓦工,回家后,老婆说我灰头土脸的,身上全是水泥味。”

  “老大难”成为标杆井

  对土建班来说,工作中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是为油田节约成本,创造效益。打好的地坪,修好的道路,整改的井口池,像艺术品一样展示在大家面前,得到大家的认可。

  “看到这样的井口池,操作时再也不用担心会发生意外了。”2016年10月29日,在古51214井巡检的杜慧娟说。

  古51214井是热采区块的一口油井,该井以前注气时多次发生气窜,导致井口池严重破损,在套管下面有近1米深的大坑,水平面严重倾斜。员工在巡检和录取资料时,存在安全隐患。

  在安全检查中,厂安全督察大队将该井作为反面典型,进行了通报批评。

  “要啃,就啃‘硬骨头’。”接到整改通知单的当天,孙龙海就带领着土建班的伙伴们投入了战斗。

  拉砂、搬砖、收油、打地坪。手套被砖头磨破了,汗水顺着脸颊落下,渗在抹好的水泥地面上。

  “这个‘老大难’用了120块砖、90多斤砂才整改完毕。整改后,它变得‘鲜嫩’多了。”战斗结束后,张新果坐在铁锹把上,端着水杯说。

  “贴个‘面膜’,湿润一整天哦。”穆广超从三轮车上取来几块棉毡,一片片贴在新修的水泥面上,用手撩起水花,洒在上面。

  2016年10月27日上午9点,孙龙海接到古城采油管理区副主任张奇的电话,立即带上水泥、砂子和碎石子,赶往唐河县古城乡毕店镇韩岗村路口,修补损坏的道路。

  连续十多天的雨水和大型车辆的往返,让原本仅有5米宽的村通道上,又多了一个三平方米的大坑,前天又是一夜的大雨,路面损坏严重。早上,几个村民聚集在一起,站在路中间,强行拦住了一辆管理区前往古421井拉油的罐车。

  “我们只认识你们这些穿红工衣的石油工人,要修这条路,给我们3万元,如果不给钱,就不让你们的车通行。”一个村民张口要修路费,才能让车通过。

  “这条路上来往的大型车辆多,虽然不是我们压坏的,但是,让我们来修吧。”张奇说。

  30分钟后,土建班的员工赶到现场。经过4个小时的冒雨修路,破损的大坑修复完好。

  “你们采油工冒雨能把路修成这样,不简单。你们正规军干上了民工活儿,我们佩服!”村民朝孙龙海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