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家”的呵护下,海外员工为大港油田树立品牌形象、拓展海外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对外合作项目研究所是一个特殊的团队,这是顺应大港油田公司“走出去”发展战略而成立的首家技术服务单位,是油田公司海外市场发展中技术支撑的主力军。
去尼日尔工作,是员工们第一次走出国门。没有沙漠地区复杂断块勘探开发的工作经验,更没有沙漠地区炎热缺水少电的生活经验,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政治局势对团队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按照科研生产业务开展到哪里,工会的关爱就送到哪里的工作原则,研究所成立了前线工会小组,在特殊环境下通过打造“海外之家”对员工后勤生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在“家”的呵护下,对外合作项目研究所取得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形成了适合尼日尔中高勘探区圈闭评价与筛选的配套技术,创新提出了适合沙漠油田的高效开发策略和实施准则,累计部署井位169口,获商业油流井143口,增加石油地质储量7.25亿吨,发现多个亿级油田,百万吨产能投资减少了15%以上,为大港油田拓展海外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色小院聚人心
尼日尔地区平均温度在40-50℃,最高地表温度可达60-70℃,科研人员在室内开空调,温度也只能降至35℃,且当地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员工们一去就要驻守三个月,前线员工租住在一个400平方米的院落里,一层居住用,一层办公用。由于安全和卫生原因,员工们不得随意离开驻地院子,工作之余活动空间有限。这种驻扎的特殊工作方式产生了很多家庭问题,一系列情况导致员工初到尼日尔时情绪不稳、生病上火。
为了使员工在前线的生活能够安心、舒心,工会小组积极打造温馨、健康、安全的特色小院。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工会小组每天坚持开展三项活动:清晨组织跑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下午5点以后组织踢毽子、跳绳等文体活动;晚饭后组织大家谈兴趣爱好、聊子女教育、晒家庭靓照等。针对一些处于特殊时期的员工,前线工会小组也会有的放矢。如:有的员工孩子刚满一周岁,大家就组织讨论婴幼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有的青年员工妻子正怀孕,大家就及时向他传授照顾好孕妇的经验等。
为了转移大家的思乡情绪,工会小组还开辟了前线菜园、周末餐桌。大家从国内带来各种菜籽,在后院开荒种地,每天轮流浇水除草,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餐桌。
各项活动的开展,平复了大家恐惧紧张的心理,缓解了寂寞烦躁的情绪,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工作作风,也增进了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战友情”。
特殊关怀暖人心
尼日尔地处西非,政局不稳,国内动乱频发。2013年6月,恐怖组织袭击了尼亚美中央监狱,并向中石油在内的多家外国公司发出袭击警告。空中时有战机呼啸,安全形势十分紧张,员工心中忐忑不安。疟疾、鼠疫等传染病是当地常见病,加上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大规模爆发,虽然尼日尔没有发现病例,但因邻国出现确诊病例,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
安全局势以及疾病的肆虐超乎预期,工会小组与前线领导研究后,每天带领大家熟悉逃生通道、练习逃生方法,还要求大家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同时,加强警戒,严格控制人员外出。针对前线疟疾病毒传染的情况,工会小组一方面积极宣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定时喷洒药物等方式进行积极的预防工作。由于疟疾存在潜伏期,研究所工会与大港油田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及时沟通,联系了京津地区唯一可以进行疟源虫检验的医院,确保员工在有可疑症状发生时第一时间送医就诊。并在国内联系购买了疟疾急救药,要求所有员工离开油田两天以上时必须随身携带。
在关心前线员工的同时,研究所工会将后方工作重点放在关心员工家属上。杨冰是海外所的年轻人,负责尼日尔油田成藏研究及动态分析。2011年舍下怀孕的爱人,来到尼日尔开拓海外市场,孩子出生时也没能赶回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研究所工会在杨冰妻子怀孕期和孩子出生时,给予了全程照顾。孩子刚满半岁,杨冰又被派往前线。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杨冰将妻儿送回了湖南老家。但工会依然每月给杨冰妻子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在妻子的支持下,杨冰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了尼日尔各项科研生产工作的连续性。
研究所工会还建立了员工家属档案和家属联系卡。家属档案登记了所有员工家属的电话、单位、住址,工会负责每月与海外员工家属通一次电话,了解家中困难,随时帮助解决困难。制作家属联系卡,发给员工家属,联系卡登记了所有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使员工家属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到所领导。
特别培训凝人心
由于尼日尔的前线工作缺少培训机会,一段时间下来,年轻员工们提出一个难题:无法参加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或大港油田公司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严重影响了知识的储备。
根据前线员工参加培训受限的情况,研究所工会特别开设了前线课堂,利用尼日尔驻地有限的人力和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和自主性地开展小型员工培训,分为专家课堂、互学课堂。专家课堂由两位首席专家和两位高级专家担任讲师。当他们在前线值守期间,会根据国际石油科技进步和当地的地质油藏条件,为前线员工进行每月一次的授课。互学课堂则是在前线专业不同、业务相关、水平相近的员工之间开展的活动。根据前线科研工作需要,员工可以打破专业组界限,一对一或一对多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今年2月,因国内接到紧急任务,前线只留下勘探组的董小伟和开发组的张东星坚守。两名30岁出头的小伙子自然结成了互学关系。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2月19日,董晓伟接到向尼日尔石油公司汇报完钻探井实施效果分析的紧急通知,要求汇报增加新钻井油藏描述及产能预测内容。但在对产能潜力进行评估时,他一直无法确定油藏能量大小、米采油指数和单井控制范围。通过与张东星的交流,董晓伟运用地质建模、数模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得出了结论。两个人互教互学先后完成了尼日尔勘探储量评价、圈闭经济评价、退地方案、下半年钻井部署工作,完成方案汇报3次,各类文字报告7个,得到项目公司领导好评。
在研究所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所多次得到尼日尔项目公司和尼日尔国家石油公司的高度赞扬,树立起了大港油田“高水平、高素质、高服务质量”的品牌形象,并成功开拓了哈萨克斯坦、缅甸、乍得、国内海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支持项目。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