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一带一路”谱油气华章
2017年06月14日 10:12 来源于     作者:郑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00多年前,“中国看世界第一人”张骞带领着一支驼队,穿越了草原和沙漠,惊醒了历史的尘埃,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自此,古丝绸之路历经千年,绵亘万里,穿越时空,漂洋过海,形成了中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这条通道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历千年而不息。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这个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中国与西方通商易货、知识交流的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构想逐渐变成现实。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熠熠生辉。4年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纽带和通路。

  “一带一路”,能源先行。在“一带一路”上,中国油气企业既付出了“走出去”的艰辛,也收获了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丰硕果实。

  结出丰硕成果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说:“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和指出,“一带一路”沿线是油气主产区,也是主要的消费区,所以在建设初期,以油气和电力等能源项目为先行者,油气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油气企业积极走向海外。“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之后,油气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迎来了海外发展新的重大历史时期。

  朱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油气合作开局良好并且发展顺利,目前已初步完成规划布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政策沟通赢得了更多共识,设施联通构建了初步的合作网络,贸易畅通实现了稳步进展,资金融通取得了明显成效,民心相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国内已有20多家油气企业与主要油气生产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去年的权益产量达到1.53亿吨。已建成管输能力5000万吨,输气能力474亿立方米,并且有望逐步增加。

  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教授介绍,1993年开始搏击海外市场至今,中国石油已先后建成中亚—俄罗斯、非洲、中东、美洲、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随着今年4月中缅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中国石油建成了中亚、中俄、中缅及海上四大油气运输战略通道,实现了从西北、东北、西南陆上引进境外油气资源。与此同时,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初具规模。目前,中国石油原油管道输送能力达到4800万吨,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

  据悉,中国石油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伊朗、印尼、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和管理着50个油气投资项目,开展了广泛的油气贸易、工程服务与石油装备产能合作,形成了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油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超过510亿美元,2016年油气权益产量近6000万吨,约占公司海外权益总产量的80%。

  值得一提的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该项目由天然气和原油管道两部分组成,是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10月,中缅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120亿立方米,结束了中国云贵高原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新近投产的中缅原油管道起点为缅甸皎漂,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至中国。通过中缅油气管道等合作项目,中国石油带动了缅甸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推动了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为在更广泛领域的互利合作发挥了标杆效应。

  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中国石化争当国家央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排头兵,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中国合作企业之一。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已在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原油、设备材料及石化产品贸易等领域大力开展互利合作,近五年累计合作投资金额近千亿美元。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2001年以来,中国石化先后与11个“一带一路”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合作,截至2016年底拥有或参与项目18个,主要位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伊朗、叙利亚、沙特、也门、埃及、蒙古等国家。截至2016年底,累计投资203.11亿美元,累计获得权益油产量9831.6万吨。

  石油工程服务领域。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向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服务,业务涵盖钻井、测井、物探、地面工程等,并带动了设备及材料出口。2011—2016年,累计签订工程技术服务合同745个,合同额109.8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78.6亿美元。

  炼化工程服务领域。2011—2016年,中国石化与1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新签国际业务合同72个,合同金额95.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73.49亿美元。项目涵盖伊朗、沙特、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国际贸易领域。中国石化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石油等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2011—2016年,累计从15个合作国家进口原油11亿吨;累计向64个合作国家出口化工产品35.3亿美元,累计从18个合作国家进口化工产品102.27亿美元;累计向合作国家出口设备材料2.6亿美元,累计进口设备材料9163万美元。

  炼化仓储项目。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的5个国家投资了6个炼化仓储项目,累计投资约52亿美元。

  未来,在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基础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将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打造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在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圆桌会议上,中国石油提出构建开放共赢、互利互惠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指出:“打造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不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朱和看来,“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地区国家和俄罗斯等以油气为国家经济命脉,而石油和化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作为油气资源供需的两方,利益攸关、互为依存、命运相通,成为结为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国际油价走低后,沙特寻求建立比较固定的市场,希望在油气领域拉近和中国的关系;以前以欧洲市场为主的俄罗斯现在东西并行推进,既拉近欧洲市场又拓展东方市场;中亚地区则采取东西平衡战术,西进东退。在这种大环境下,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具有新意。

  中国和科威特的油气合作,就带有明显的石油产业互补特征。

  科威特石油资源储量丰富,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蕴藏着全球10%的石油储量。但科威特基础工业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当地钻井承包商服务能力有限。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OC)虽想提升国内原油产量,却力不从心。

  为了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科威特制定了长期的石油产出计划。根据计划,石油产量将从2009年的220万桶/天增加至2020年的400万桶/天。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科威特石油产量已经达到320万桶/天。为了继续实现产量扩张,科威特政府需要补充大量石油工程队伍,特别是钻修井队伍。2009年,中国石化钻井队伍进入科威特。他们以施工经验丰富、人员素质高、设备动迁速度快、施工高效安全和远高于其他承包商的工作效率,帮助KOC提前完成了原油上产任务。双方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中国石化成为科威特的第一大钻井承包商。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中国石油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促进了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资料显示,中国石油中缅油气管道采取“四国六方合作模式”,最大限度整合了优势资源,降低了项目实施难度,有效控制了风险。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通过搭建“四国多方运行协调机制”,实现了管道沿线各国的协调一致、互惠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丰富。中国与沿线国家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而且通过国际能源产业的上下游合作,能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油气领域的定价权、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资源合作之外,“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发达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先进,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油气企业与其在合作中互学互鉴、优势互补,最终达到互利共赢。

  打造命运共同体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世界到底怎么了?

  答案是这个世界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而成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构建“一带一路”,是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如果一国某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则该国的这种要素被称为相对丰裕,反之则被称为相对稀缺。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资料显示,“一带一路”地区油气储量占全球的近2/3、产量占全球的1/2以上、需求占全球近1/2。中国则以“贫油少气”为油气资源禀赋特征。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去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超过了65%。

  虽然国际油价的发展已历经了数次大涨大跌,但每一次都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4年下半年,油气资源国遭遇国际油价走势的惊天巨变。2016年年初,国际油价一度创出跌破每桶30美元的心痛价,全球油气行业普遍感受到寒冬腊月的冷洌。

  国际油价暴跌,鲸吞了产油国的石油出口收入,带来了以石油经济为支柱的产油国之殇。在国际油价高企之时靠大赚石油美元富得流油的石油主产国沙特,2015年首度出现近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在油价下跌和欧美经济制裁的双重重压之下,俄罗斯身陷财政收入锐减、赤字增加、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困境;伊朗则为经济低迷、石油工业发展停滞、石油出口萎缩而烦恼;超过90%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的委内瑞拉,更是深受国际油价暴跌之苦,不仅外汇收入剧减,债台高筑,而且国内经济危机伴随政治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边缘。

  拥有丰富资源禀赋的国家出现宏观经济稳定性下降、失业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遭遇“资源诅咒”。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闭幕辞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

  油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汩汩流动的血液。深化国际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日前提出“一带一路”建设“4322”合作构想,即打造四大业务链条,构建三大战略合作区,做强两大贸易平台,打造两个创新中心。在构建三大战略合作区中,他强调,当前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积极调整国家战略以应对油气地缘政治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俄罗斯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沙特的《2030远景行动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等等。中国石化将通过做大中亚各国—俄罗斯—东欧战略合作区、提升中东(西亚)—北非战略合作区、拓展东南亚—南亚战略合作区,配合沿线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实现共赢发展。

  1997年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一带一路”上的首个合作项目—阿克纠宾大型油气合作项目以来,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建设“双赢多赢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石油遍布五大洲的海外基地以点成面,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与资源国和过境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庞昌伟指出。

  “一带一路”战略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相结合,把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区域发展规划相对接,把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相协调,在庞昌伟看来:“这个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此外,有业内专家提出,选择科学灵活的合作方式,共同搭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合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打造责任共同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们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样的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利益相通、命运相同,责任与共。

  走在“一带一路”上,中国油气企业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一头搭建起与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平台,一头担负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任,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加强民心沟通和文化融合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肯定和赞许。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在建设俄罗斯UDM、埃及阿帕奇、沙特延布炼厂等一个个标杆性项目的同时,努力回报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中,向沿线国家贡献税费超130亿美元,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显示,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国勘公司)代为管理的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股份公司(UDM)在3年的时间里捐款744万美元,其中的1/3被用于支持当地儿童教育和文化事业。作为回报,UDM公司在捐款的第二年获得了当地政府给予的近亿元卢布(约合3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文化融合和民心沟通,UDM项目不仅推进了企业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而且为树立中国石化海外公司的良好形象夯实了基础。

  在“一带一路”上,中国石油通过捐资助学、架桥修路、改善医疗、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及社区服务等民生问题,为苏丹、哈萨克斯坦、尼日尔、乍得、印尼、缅甸等合作国家改善了民生,直接受益人数达200多万人。为了让位于中亚腹地寒冷干旱的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市民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中国石油投资287万美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温室蔬菜大棚。

  中国海油秉持“双赢”理念和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让“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成为直抵民心的桥梁。针对伊拉克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当地居民触雷事件频发,2016年3月伊拉克春节期间,中国海油伊拉克公司联合米桑石油公司深入当地多个村庄,进行防雷安全警示、发放安全提示卡,提高了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拉近了与当地居民和政府的距离。

  “一带一路”也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意味着中国油气企业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中国油气企业积极完善HSE管理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属地责任,把资源开发国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应尽的职责。

  在位于伊朗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北阿扎德甘项目开发中,中国石油在生产建设中保护了作业区湿地和当地生态环境;在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硫黄回收系统,全面提升了油田伴生气利用能力,避免了硫化氢长年放空燃烧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在埃及,中国石化国勘公司与美国阿帕奇公司针对阿帕奇项目中一个靠近尼罗河畔的农田制定了溢油应急预案,购买了相应设备,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与应急专业公司建立服务机制,前后共投入几十万美元。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对环境有影响的污染事故。

  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海油始终积极落实“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经营理念,决不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环境或者降低环保要求。中国海油乌干达公司等在作业中,努力遵循大型国际机构设定的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中国海油东南亚公司的整体HSE管理水平,长期居于东南亚所有国际油公司前列。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