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发现长庆油田
2017年07月12日 15:1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胡江海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山大沟深、坡陡湾多,吓不倒石油人。参加陕甘宁石油会战,义不容辞。

 

  陕甘宁石油会战筹备组1970年5月12日至17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力量加快陇东勘探,迅速拿下大片含油面积。这时候,庆阳、马岭相继打出了油井。消息传开来,干部工人很受鼓舞,士气很高。

  这年,甘肃庆3井获得工业油流。设在庆阳长庆桥村的陕甘宁石油勘探指挥部,为庆祝会战胜利,取名长庆油田。长庆油田正式诞生了。

  跑步上陇东

  在寒冷的西峰镇街道上,1970年1月的一个傍晚,出现了三辆嘎斯—69吉普车。车停在招待所门口,从车上下来了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余群立、局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主任陈秋来、后勤部主任李清芳等十几个人。

  他们头戴皮帽子、身穿皮大衣,尽管全副武装,在寒风中还是冻得牙齿直打架。当时,玉门石油局的景柏元正在庆阳地区招收新工人,熟人见面,甚为高兴,忙把他们请进了招待所。由于招待所住房紧张,只有余群立等三四人住进了招待所,其他人只好委屈到附近的车马店去住了。

  在屋里坐下后,景柏元和余群立他们聊了起来,余群立告诉他,石油部已决定由玉门石油局负责陇东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会战马上就要开始,他们几个人风尘仆仆是来打前站的。

  在这以前,景柏元曾听说地矿部在庆阳县城边的“庆参一井”已打出了油,证明这一地区有广阔的前景,石油部准备在这一带组织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第二天早上,景柏元去宁县了解招工进度,余群立他们则驱车前往庆阳。

  二十几天以后,一批新工人的招收手续办妥,需用汽车送往西安,再坐火车去玉门。听说陇东石油会战指挥部已宣布成立,机关设在庆阳,于是景柏元到庆阳指挥部去要车。经打听,别人告诉他,指挥部很好找,就在那边的一座破庙里。

  景柏元找到了那座庙,进去一看,庙的确又破又烂,墙皮剥落,门窗残缺,大殿里已被行李、物资塞得满当当的。工作人员的办公桌是用木箱子代替的,几个人正趴在那里写着什么,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找到余群立,景柏元说明了来意,余群立爽快地答应两天后给他派车。

  思走不思留

  招工告一段落,根据局里的通知,景柏元返回玉门,参与了往庆阳调人的组织工作。在“跑步上陇东”的口号中,玉门集中了地调、钻井、油建、机械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的人员、设备源源不断地涌向会战前线。玉门仅有的两个地震队,100多人,像拔大葱一样,一人不剩地调往了庆阳。到四川参加会战的两个地震队,200余人,刚回到玉门,屁股还未坐稳,设备尚未启封,就接到了上庆阳的调令。钻井一路,除留下三部钻机以外,其余的钻井队全部调走。1200多人的油建队伍,只留下老弱病残、困难户,不要说机械设备,就连办公桌都扛走了。

  为了确保会战成龙配套,机械厂主要车间1/2的人员、设备划入调动之列,有的工房都搬空了。玉门的运输力量,本来就很紧张,但为了支援新探区,成百辆的卡车,风驰电掣,驶向庆阳。油田开发、水电、机修、器材供应等各路人马,也踏上了征途。为了加强长庆会战的组织领导,玉门石油局领导班子东移,坐镇庆阳,运筹帷幄。

  由于对长庆会战意义、前景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全局上下对参加会战都十分积极,踊跃报名参战,都想在新的油田干出一番事业,为祖国找出更多的石油来。大家思走不思留。接到调令的人,都高兴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没被通知的人,则惟恐落下,三番五次找领导软缠硬磨。

  有的职工家属住院,按理说应该留下照顾几天,但为了不耽误会战,就托人代为照料。有的职工本人有病,无法随队出发,等病情稍有好转,就追赶自己的队伍去了。由于新区没有家属住宅,不能带家属,调走的人尽管都有自己的具体困难,但还是以会战为重,把家属全部留在玉门。

  由于是大批调人,加上适逢春节前后的客运高峰,给人员、货物的运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咸阳货运站台调转不开,铁路局命令玉门站限装限运,导致了玉门石油局器材总库的货运站台上各种物资堆积如山。玉门车站整装待发的职工,也在候车室等待买票,车站上人山人海。一些客车超员严重,在玉门站根本不开门,不要说买卧铺票了,就连硬座票都很难买到。调走的人员,只要能挤进车厢,哪怕是站到目的地,也毫无怨言。

  “跑步上陇东”,是玉门石油局继1960年前后往大庆调了18000多人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员调动。1/3的骨干近8000人,加上玉门石油局代管的银川勘探处的6000多人,计15000多人,还有1/2的精良设备,全部调给了长庆油田。全局职工只剩下了14562人。这是1958年以来,职工人数最少的一年。

  这样多的生产骨干和设备调走后,给玉门石油局的生产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人员少、设备缺,生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玉门石油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新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强化生产组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了全局职工的士气,三人担子两人挑,较好地完成了支援新区和生产任务。

  劈开黄土坡

  初上陇东,参加陕甘宁石油会战,支援革命老区经济建设, 来自玉门、四川和青海的钻井队和试油队一下子从各地汇拢到贫困地区,吃、住成了突出问题,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会战第二分指挥部1971年4月从陕、甘交界的长庆桥搬到庆阳县城靠前指挥。庆阳县城不足千人,房屋破旧,城内全是土路,只有街中心有两家饭馆,一家旅馆。二分部机关300余人一下子到庆阳,到哪儿吃住事先也未考虑。第一天,大家只能在街上饭馆吃饭。机关多数干部、家属都借住老乡窑洞,有的连窑洞也住不上,就住旅馆。

  吃住不解决,就安不下大家的心。二分部决定发动机关干部自己动手盖房子。庆阳这地方群众住房墙基都是石块、砖块垒起来的。老乡把石块、砖块视为宝贝,掏钱也买不来。二分部一面派管理科长董斌带人拉上车买木料,一面动员大家打土坯,要求干部每人半个月完成土坯1000块。

  5月天气转暖,但脱去鞋袜下水和泥还是冰凉冰凉的。机关后院中央,就成了大家和泥打土坯的场所。打土坯这活虽然简单,却很累人。头一天用水泡好的黄土,次日清早起来用双脚踩着搅拌均匀。打土坯时,一人抓起一团泥向模子里装,一个模子15公斤左右,每装一次都要弯腰使劲。待太阳晒得稍干时再一个个整修。机关各业务处室不分男女,自成一组,大家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比赛,一个个竟忘了苦和累。

  机关干部打土坯进展很快,13天就全部完成了任务。8月底,15栋简易平房整整齐齐地修起来了。房子还没有全干,机关干部和长期分居的亲人便高高兴兴搬了进去。二分部下属各团机关后勤单位,也都自己动手,业余打土坯,修了“干打垒”。

  人住下来了,心也稳了,接着就是全力组织生产。二分部主力队伍分布在庆阳县马岭、贺旗和华池县的城壕、悦乐、元城一带施工,车辆少,钻井队、作业队因此常常停工等待搬家。生产中所需要的 材料和生活物资常常供应不上,一线职工吃不上蔬菜和盐是常事。

  暴雨袭来,路断坡滑,什么东西也运不上去。这种时候,唯一的办法是组织机关干部和后勤职工,人拉肩扛,往钻井队、作业队送。打探井,井距大,道路几乎全是黄土高坡上临时劈开的。每逢下雨,就急忙组织干部工人向井队送物资。

  7月上旬,一场大雨冲断了马岭通往上里原的道路。一个钻井队急需钻杆、油料和面粉。二分部和11团机关立即组织100余名干部人拉肩扛向山上送。开始汽车将所需物资运到道路塌方处,大家将各种物资卸下车,一件件地抬着扛着过沟,将装满柴油的大桶用平板人力车搬过沟,再由人拉肩抬钻杆上井场,滚动柴油桶前进。

  二分部副指挥周世英现场指挥。他一面指挥大家怎么干,招呼着不要砸伤人,一面和11团团长王寿增抬一根钻杆。他俩在平地上还凑合,但是遇到上山下坡,钻杆重量一下子落在一个人肩上,他俩都曾被压得爬下。爬下后又挣扎着爬起来,扛上继续前进。来到井场,两人都是气串吁吁,大汗淋漓,然后又回头抬另一根。

  “跑步上陇东”这一年,二分部机关干部紧紧张张,四处奔忙,随车队搬家,为一线抢送物资是家常便饭。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在物资运送和钻井搬迁中创造了不少的新纪录。

  大会战之初,调集青海、玉门、四川、江汉等油田的6000多名职工和2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复转军人云集陕甘宁开展石油大会战。一时间,人欢马叫,车水马龙,车辆轰隆,人流如潮。从祖国各地赶来的石油大军抢时间、争速度,在车辆运输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不畏道路崎岖、风雨多艰,拉着架子车,背着行李卷,不分昼夜长途跋涉,向陇东急速向前,留下了许多“跑步上陇东”的感人故事。

  十六团二连(后称油建二中队)127名战士,为了早日投入油田大会战,1971年6月5日至14日,克服运输车辆不足的困难,从陕西咸阳用人拉着22辆满载工具、行李的架子车,行径陕西、甘肃两省7县300余里,到庆阳马岭的阜城建点,成为“跑步上陇东”最经典的一幕。各路参战大军在这样的条件下,较好地完成了“跑步上陇东”的艰巨任务。

  我要上前线

  油田压裂频频奏效,低渗透油层改造初步成功,马岭油区在短期内实现复合连片。1971年,已形成拥有大中型钻机53台、15个试油队、66个地震队和工种配套的52400人组成的石油会战大军。1974年,会战指挥部以拿储量、拿面积为重点的勘探工作思路调整为以产能建设为重点的油田开发。

  会战指挥部1974年8月在马岭油区进行了大规模详探,在近8平方公里的试验区进行5万吨产能建设试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会战指挥部组织了以钻井、试采、油建、钻前筑路工程为内容的“五路会战”。

  “五路会战”任务确定后,会战指挥部在马岭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五路会战动员誓师大会”,对会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会战的目标。同时动员战区广大职工为圆满实现会战目标而奋斗。

  马岭会战,有人连续工作七天六夜,有人带病上班,被送到医院急救时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上前线”;红井子会战,“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人们依然热情饱满地奋战在荒漠风沙中;安塞油田会战,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见效;陕参1井试气的火焰,多少热泪、多少激动,多少奋战的职工为此欢呼雀跃;西峰油田、靖安油田、姬塬油田,一个个新发现,鼓舞了多少长庆人;太阳坡奋战,山高沟深,条件艰苦,164队职工却一待几年毫无怨言……

  本文图片均由韩忠林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