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产出第一桶油40多年后,布伦特平台将被拆除。
在新的一期《经济学人》里,分析家这样描述:这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之一将停在一个钻井平台旁边,将在海上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举重运动,抬起2.4万吨的布伦特三角洲平台“顶部”。被拆解的部分将被运至哈特尔普尔港,变成废铁。面对这样的场合,坚毅的石油工人也会落泪。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旗下的布伦特三角洲是坐落在这个世界大型油田上的四大平台(另三个为阿尔法、布瓦罗和查理)之一。如今,壳牌公司已经向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递交了布伦特油田关停计划。未来,只有查理平台继续产油。
这一次,布伦特油田画下的是代表终结的句号。
1976年投产以来,位于设德兰群岛东北115英里处的布伦特油田已经生产了约30亿桶石油当量,近乎英国产量的10%,但因产量递减不得不提交关停计划。
这标志着布伦特油气田历史上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布伦特”时代的结束。油田关闭,势必会给布伦特定价体系带来影响。而布伦特所遭遇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减产。
减产“输血”
“由于持续减产,普氏能源等机构一直在探索为布伦特价格计价体系引入新鲜‘血液’,以弥补交易量不足的问题。”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王红英说。
我们今天所说的布伦特油价,实际上并非单指布伦特油田。
在辉煌时期,布伦特油田的繁荣毋庸置疑:油井工人搭乘着直升机穿梭于此,钻机轰鸣,一派欣欣向荣。有好事的统计者计算过,它的钻井平台与埃菲尔铁塔等高、帝国大厦等重,堪称工程上的奇迹。同时,它为海上钻井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上世纪80年代,布伦特油田正处于高峰期,壳牌在布伦特产出的原油每天就达50万桶,提供的能源足够英国半数家庭的用电,向财政部国库缴纳的税金高达200亿英镑(246亿美元)。
然而,昔日多产的海上平台如今已经接近生命周期的尽头。“实际上,引领全球石油定价的布伦特油田早就受到减产了冲击。”王红英说。
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布伦特原油产量急剧下降,导致了价格扭曲、价格操纵和逼空。普氏能源不得不给布伦特“输血”,将尼尼安原油加入到布伦特原油中,两者作为一种原油进行交易,暂时弥补了交易减少的问题。
然而,油田产量下降的脚步并未停止。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采后,北海油田产量于2010年急速下滑。在无法稳产的同时,北海地区钻井总数也在下降。作为北海油田之一的布伦特油田并未能独善其身,壳牌作为布伦特油田的作业者,只能在2011年部分性地关闭布伦特油田。2011年壳牌已暂停从布伦特查理钻井平台和其他三个布伦特油田平台出口原油。2014年11月布伦特1号与2号油田平台相继停产。
在相继停产的情况下,布伦特价格体系又先后纳入了福蒂斯、奥斯博格和埃科菲斯克等原油,形成了今天的布伦特基准原油。
“通常我们说普氏价格体系所使用的布伦特原油是布伦特、福蒂斯、奥斯博格、埃科菲斯克(取四种原油首字母为BFOE)的一揽子原油。”王红英介绍说。
不断纳入其他原油的布伦特成为不折不扣的“混血儿”。短期来看,这可以强化布伦特价格的现货基础,并扩大该市场中生产者、贸易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及多样性,巩固市场定价基准的地位。
然而,“输血”虽然解决了减产的燃眉之急,但也有可能因为“血型不匹配”从而导致其他问题。“比如这些原油的质量不一,为了激励卖方更多地交割高品质原油,普氏价格体系引入了品质折扣系数和品质溢价因子等,但‘输血’越多意味着油品品质更难统一,交易量会受到冲击。”王红英分析说。
采用一揽子原油作为基准原油虽然扩大了基准价格的市场基础,却难以为继,此次彻底关停跟以往的部分关停则更为不同。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认为,布伦特原油停产使得布伦特价格体系面临新的调整,对世界原油报价系统是一个冲击。
“构成基准油价体系的新油种能否被市场接受,交易量是否活跃,都会关系到布伦特定价基准的公信力。”董秀成说。
定价体系之争
“除了减产的挑战外,布伦特外部也面临其他基准原油的竞争。”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说。
作为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定价基准,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都期待着更多的定价权。
“在经过寡头垄断和OPEC定价权后,1980年开始,非OPEC国家产量逐渐上升。OPEC国家在其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了摆脱死板定价的束缚,开始让长期合同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这种方式成为世界石油市场广泛采用的合同模式,突出特点是‘期货价格’。”张茉楠说。
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占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5%左右。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化”趋势,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先行指标。
目前,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基准价格,国际原油“金融属性”日趋强化,使得石油定价权争夺愈发激烈。
张茉楠告诉记者:“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的背后,是国际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获取的巨大套利空间。”
北美原油现货市场以美国地区为主,以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为代表的WTI原油定价体系影响着整个北美洲原油价格。
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万亿至1.8万亿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
多年来,欧佩克的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并深刻地影响了全球财富分配的流向。
2010年8月以来,WTI原油价格通常低于布伦特原油价格。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创新与革命,开采成本的大幅下降,曾经开采成本高昂的页岩油成为了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宠。
“页岩油的大量开采,使美国由原油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随着美国原油出口限制的放松,WTI体系在国际原油定价中的地位正在提升。”王红英说。
同时,2015年美国取消已实行了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成为WTI价格超过布伦特的主要原因之一。
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如今,随着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这一比例下降为65%。
高级经济师朱润民认为,随着美国原油出口解禁,产量不断上升,挂靠WTI的贸易份额必然将超过布伦特,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原油基准。
另外,迪拜、俄罗斯的原油基准也会尝试和布伦特争夺在亚洲和中东的影响力,尤其是里海产油区拥有毗邻欧亚两大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该区域的乌拉尔原油价格影响力有望进一步走强。
消费中心转移
尽管WTI和布伦特油价依然是现阶段的核心油价,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质疑,它们真正反映贸易市场吗?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业务组负责人陆丰认为,以WTI和布伦特价格作为基准价存在不足,并不能反映全球石油贸易市场的真实情况。据他分析:“由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和交易国转变为主要产油国,进口需求减少,WTI已无法反映全球原油市场状况,逐渐成为北美地区性的原油定价。布伦特因北海原油产量缩减,油价公信力受到影响,也难再完全反映亚洲石油市场的供需状况。”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页岩油气资源开采带来的能源格局变化,未来包括中东及非洲等地的原油出口都更多需向亚洲买家寻求出路。
王红英介绍说,尽管中东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产区,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现货市场。与欧美原油定价参考单一基准不同,中东的原油生产商主要根据出口目的国决定定价方式,销往欧美的原油分别以布伦特和WTI价格为基准,售往亚洲的原油则主要以阿曼原油作为定价基准。随着亚洲原油消费的崛起,且中东是亚洲原油的主要供货地,阿曼原油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显著提升。
从长远来看,亚洲正成为世界石油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而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2015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为150145万吨,原油贸易量占世界原油贸易总量的比重也在过去10年里上升,全球消费中心东移已成必然之势。
据统计,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到了2017年一季度跃居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依存度突破65%。
虽然亚太地区是“全球超级大买家”,但由于长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市场和价格基准,亚太地区对石油价格话语权依旧缺乏影响力。
“亚洲地区目前还缺乏真正权威的全球性原油基准市场。另外,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使得石油产业相关企业面临巨大风险,企业的避险需求日趋强烈。”王红英说。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看来,当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面宽松的格局预计至少保持到2020年,因此石油市场买家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更多的石油流向亚洲,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贸易集散地,我国亦成长为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买家。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亚洲地区必定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和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将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规避持续经营的风险。
布伦特油价未终结
布伦特油田停产,无疑将减少一部分交易量,从而对价格体系带来影响。 最新的消息是,明年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将迎来10年来首次重大调整。
据全球普氏能源发布消息,明年1月起将把挪威的Troll原油添加到现有的布伦特原油定价基准中。
但在部分专家眼里,布伦特油价的危机并未解除。
“中短期来看,持续扩大现货基础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北海石油产业的未来受到质疑。”王红英说。
虽然部分成熟油田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想要发现新的油田变得更难。据《经济学人》报道,阿伯丁大学商学院石油经济学教授亚历山大·肯普表示,该地区新发现油田的平均产量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5亿桶降至2000万桶。这样小规模的油田,很难在油价低于每桶50美元的情况下盈利。
不过,布伦特显然不愿就此退出石油定价市场。
有专家预测,北海油田有大发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普氏能源要继续增加作为布伦特基准的一揽子原油产品的品种,要首次纳入像西非、中东和俄罗斯等来自北海以外地区的原油。
据外媒报道,普氏能源资讯全球市场总监、布伦特基准设计工程师乔治·蒙特佩克表示,基于布伦特成熟的市场体系和条件,对投资者依旧具有吸引力。即使失去部分北海油田,可能也不会改变“布伦特基准原油”这个名字和其交易的可行性,布伦特基准原油价格仍然会是全球石油贸易和消费的重要标准。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陈蕊的基本认同。他认为,布伦特价格体系会调整,但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报价机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布伦特原油的基准地位不变。
“现在的布伦特油价已经不仅是一揽子混合油种的价格,其背后更代表的是各种衍生的石油贸易手段构成的一个复杂精细的体系。”陈蕊说。
而这一点,正是未来新的定价体系需要借鉴的经验。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