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上游:遭遇寒流
2017年10月12日 10:08 来源于     作者:郑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曾经有人说,做石油容易,躺着都能挣钱。这或许在国际油价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是这样。然而,国际油价走势再一次印证了一条自然规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2014年遭遇低油价后,国内石油上游企业不仅开始调整转变观念,而且通过全方位降本提质、挖潜增效、技术和管理持续创新,谱写了抗寒冬之歌。

  油价骤降遇寒冬

  2014年之前,全球石油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景气周期。高油价黄金期造就了世界石油业的繁荣,上游勘探活动大幅增加,为油企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我国石油业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大发展,勘探与生产板块成为石油企业重要的盈利来源。

  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的经营利润分别为1896.98亿元和1869亿元,上游对公司业绩起到明显支撑。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部实现营业利润544.76亿元和463.09亿元,分别约占公司当年净利润总额的80%和98%。中海油在2013年加大勘探投入,实现净利润564.6亿元;2014年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6.6%。

  好景不长。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走低后,世界石油业开始进入一个相对艰难的发展周期。2015年和2016年的低油价冰封期,我国石油业上游业绩亮起红灯,集体跳闸。

  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板块利润创出81.8%和90%的跌幅,经营利润分别降至339.61亿元和31.48亿元。2015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部报出185亿元的亏损,2016年亏损继续增加至366亿元。低油价一举消耗了石油业上游红利,对上游权重较大的中国海油来说,更像遭遇了灭顶之灾。2015年和2016年,中国海油分别实现净利润202.5亿元和6.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4%和97%,创下公司上市后近10年和16年来的最差业绩。

  今年的国际油价围绕50美元/桶上下波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认为:“供给侧主体的增产和减产博弈进入胶着状态,本轮油价见底回升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果然,油价暖风吹拂下,石油业上游迎来复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板块同比扭亏增利93.35亿元;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部同比减亏36亿元。中国海油则扭亏为盈,以162.5亿元的盈利刷新了去年同期77.35亿元的亏损数字。

  水降船低问题现

  在上游整体发展态势仍然乐观的高油价期,我国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已显出明显不足,国内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也在增加,导致我国石油业上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罗佐县指出,高油价掩盖了石油行业的一些问题,低油价下显现出来。

  首先,低油价突显我国石油企业的开采成本偏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金镭副教授指出:“低油价使很多开采成本高的区块进入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境地,导致部分拥有劣质资源的石油企业破产倒闭。国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成本的降低,对我国石油业上游企业产生了严重冲击。”

  其次,低油价导致投资减少。低油价时期,国内石油企业普遍缩减资本开支,直接造成上游勘探开发投入减少。2014-2016年,中国石化上游投资分别为801.96 亿元、547.1亿元和479亿元。同期,中国海油和中国石油的投资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专家认为,石油业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锐减,必然带来工作量减少和油气重大发现缩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显示,去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14亿吨。这是10年来新增地质探明储量首次低于10亿吨。与此同时,去年国内原油产量6年来首次跌破2亿吨,引发了业内对我国石油储产双降之忧。

  最后就是失业的阴影笼罩了石油业,众多石油工人和勘探油服人员面临失业、转岗或者待岗。其间,国外石油企业特别是三大油服公司已经历了数次裁员,规模相当之大。我国石油企业虽然没有如此大手笔的裁员,但在 “减员增效”要求下,也经历了管理层级精简以及机构和人员调整。

  抵御寒冬苦筹谋

  江苏油田曾是中国石化上游板块中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由于盈亏平衡点在80美元/桶左右,油田在2015年陷入亏损。

  江苏油田只是油价自高位暴跌后,油田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一个缩影。在本轮油价的骤然降温中,多数油田企业“感冒”。中国石化胜利油田2015年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超过92亿元;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去年前两个月的亏损额超过50亿元……

  低油价寒冬漫漫,通往石油业春天的道路在哪里?

  首先,“彻底丢掉幻想,彻底转变观念,全力减亏扭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去年7月在调研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时这样强调。集团总部的要求在下属油田企业中得到贯彻。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党委书记、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宝增说,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北石油局油田员工统一了认识,彻底抛弃了面对新常态存在的再回到从前、面对低油价等靠高油价、面对市场化等靠政策保护的“三个幻想”。

  其次,全面转变过去不计效益追求产量的生产模式,按照国际油价波动来组织和调整油田开发生产。2014年油价暴跌半年后,近40年来每年稳产4000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便做出了2015年后调减国内产量,将产量降至每年4000万吨以下的决定。今年2月,胜利油田将去年年初暂时关停的小营、义和庄、套尔河、乔庄4个油田相继恢复生产。

  再次,把降本提质增效的观念渗透到生产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据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介绍,今年采油厂继续立足全方位提质提速提效,对各领域进行专业梳理。在作业系统推行专业化,按生产流程走。根据什么年龄适合干什么活组成专业队伍,提高施工速度,加快考核速率,减少员工井上等待时间。另据来自中国石油的数据,近三年低油价期间,中国石油通过降本增效、开源节流,2014年增效258亿元、2015年增效420亿元、2016年增效288亿元。

  低油价也没有熄灭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火种,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2015-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十大进展”发布会上,包括“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涪陵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海上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技术”共四个公司的十项科技成果入选。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实证明,这五年,我国石油业上游没有被低油价击垮,取得了多方面成绩。

  实现了桶油成本的降低,为低油价中生存打下基础。2015~2016年,“三桶油”的油气操作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目前,国内石油企业桶油成本降至50~55美元/桶水平以下。这与几年前桶油成本最高达到80美元左右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金镭认为:“上游企业需要继续强化降本增效,由简单的成本控制向精益生产转变。从流程优化、工艺优化、管理优化等角度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水平,将短期成本控制变成长期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在降本过程中带来效率下滑或者出现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

  随着国际油价缓慢复苏,国内油田频现盈利曙光。中国石油的消息显示,今年1-2月,大庆油田已整体实现扭亏盈利。另据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消息,今年1-8月,西北石油局实现盈利5.9亿元,盈亏平衡油价从去年年初的56美元/桶下降到47美元/桶,成为国内石油上游企业中少数几家扭亏为盈并大幅盈利的单位。刘宝增表示:“虽然不能和高油价时期相比,但这些数据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取得了一批勘探新突破。国土资源部的通报显示,2012年-2016年,全国石油勘探发现和落实一批亿吨级储量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和海域发现了10个亿吨级油田,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盆地和海域发现13个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气田,在东海盆地、南海琼东南盆地实现了海上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四川盆地等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注重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金镭认为,与国外公司相比,“三桶油”盈利能力受油价波动的影响程度更深,应对价格冲击的灵活性较弱,不能很快适应国际市场变动。这与国企的运行机制有关。他还指出,低油价下“三桶油”海外勘探开发业务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拖累较大,未来应继续强化勘探开发(尤其是海外业务)的成本管控。另外,在参与海外并购过程中需借助专业团队进行评估,把握好投资时间和节奏,防止投资风险和油价风险。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