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阵地”上的坚守
2018年07月13日 09:56 来源于     作者:周志霞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老山前线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然而,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201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王友忠的心里,从来不曾淡忘。

  一年多的前线作战日子、10年的军队生活,让他将阵地意识、不让一个员工掉队的理念深深融入到生产经营中。22年来,王友忠抓班子、带队伍、强三基、保稳定、促发展,所在的201班站始终充满活力。荣誉纷至沓来:他所在的党支部连续22年被油田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届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金牌采油队”称号;采油队改制班组后,又获得“五星班组”;他本人也先后荣获油田优秀党务工作者、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劳动模范、感动胜利人物等称号。

  还有一个压轴的:2017年,王友忠所在的班站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第一批示范党支部”称号。这不论在胜利油田还是中国石化都是从未有过的。

  王友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年5月,胜利油田芦苇荡长得还不那么茂盛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他—超过1.8米的个头、略黑的皮肤、异常坚毅的眼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随着一口地道的山东方言,两只大手不停地在胸前比划,王友忠离我们越来越近,201班站离我们越来越近……

  企业就是阵地—人在阵地在

  “如果把胜利采油厂看成是一个团,我们班站就是其中的一个连队。作为一个军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要坚守阵地。”熟悉王友忠的人都知道,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这句话打哪来?还要从军人时期的王友忠谈起。

  1964年出生的王友忠,1983年刚刚19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军人。

  1984年,老山前线对越防御战打响。1985年王友忠所在的连队接到中央军委的一纸命令,星夜兼程赶往前线,在300多个日日夜夜中,王友忠和他的连队所在的战场,经受了上万次的狂轰乱炸,牢牢守住了阵地。

  战争是残酷的。当年有一名叫韦昌进的战士,他的英雄事迹在部队无人不晓。“战斗中感觉眼睛疼,用手一划拉,原来是眼球被打出来了,把眼眶一撑,把眼球塞进去,继续战斗。”王友忠一边比划自己的眼睛一边说。

  这不是电影也不是小说。说起这些,王友忠有些伤感,但又无比自豪,因为他和韦昌进是同一年入伍、同期参战的战友。刚刚过去的2017年,韦昌进被中央军委首批授予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

  时光飞逝。10年后,王友忠转业,来到胜利油田。人在油田,战士们在战场上誓死坚守阵地的信念在王友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胜利油田提出要打造胜利高地,作为我们基层党支部,就要建堡垒、当先锋。但前提要思想过硬,要有阵地意识。”王友忠说。

  阵地意识说白了就是责任意识。在强化责任意识培育方面,王友忠这些年没少下功夫。

  注采201站是胜利采油厂采油一矿采油一队的前身。当时,采油一队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党员责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归纳了模范作用我发挥、急难险重我靠前、政策精神我传播、决策措施我参与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八自”责任建设体系。

  “围绕着这八个方面的学习文件,党员和员工均在一起学习。这种‘大水漫灌’的学习方法,忽略了党员先学习、先了解的权利。”胜利采油厂注采201站党支部组织委员李焕军回忆说。

  2009年,在王友忠带领下,支委一班人在反复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出台了以“方针政策先学习、重大事项先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先承担”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先”制度。

  “比如上级下达的文件精神必须先让党员学习领悟透,重大事情党员先参与,首先在文件上就让党员有责任意识,一名党员带领两名员工随时随地学习。”王友忠说,“这样也加强了党员的身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国企党建的要求。王友忠所在的党支部在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方面进行了各种细化完善。不仅将“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同时围绕上级精神、紧贴改革主题、紧扣发展创新的原则,提出“六必学”,组织党员利用党员大会集中学、责任区内分散学、共享平台线上学、精选篇目线下学、专题研讨巩固学、微信群里跟进学,方式灵活,效果提升。

  “这样学那样学,如果最后不讨论、不讲心得,有些党员根本就学不进去。所以最关键的是专题研讨巩固学。”王友忠指着院里宣传栏上这项内容说。

  王友忠印象中有一次党员宣誓完后,问起一名老党员,你当时入党的初心是什么?那位曾经坚守过刘公岛的老党员说:“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有一个念头:‘有我在,敌人想进来根本不可能。’”

  王友忠认为,这就是讲心得的必要性,让党员加深印象,到任何时候不要忘了初心。

  在王友忠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年201站干部员工责任意识持续增强,而党员干部总是以身示范。

  “10年前,咱站60个人年产量12.5万吨;现在还是60个人,却只有2.3万吨,思路再不转,只能坐吃山空!”“提质增效微课堂”上,党员杨琴琴激动地说。

  企业要发展,新的观念是引领。为引导干部员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按规定党支部“三会一课”一个月召开一次,那年201站党支部召开了27次,每一次都对照上级新精神、新的形势任务,查摆思想观念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增强了转观念、创效益、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员张官吉参加采油厂“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创效益、创一流、创和谐”主题报告会后,连夜整理宣讲课件,发布到“堡垒先锋201”微信群里,第二天一早就到自己的责任区宣贯,把最新的形势任务第一时间传递到员工,传递压力,激发动力。

  融入中心—争创先锋

  “你来说说,如何应对这次停井,怎么确保来电以后在3分钟之内开井?”一次突发雷雨天气,造成201班站油井关停,王友忠对党支部组织委员李焕军说。

  在王友忠看来,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阵地意识但不行动,也只是一个口号。

  “方针政策先学习、重大事项先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先承担”的“三先”制度如何发挥作用?王友忠说:“这里面大有学问。”

  为了引导党员干部将“三先”切实落实在行动中,近两年,201站在党员中组织开展“单体细胞创效”活动,主要将影响效益的单人、单井、单台设备、单个项目作为基本“细胞”,制定“四定一评价”提升办法,让每名党员都成为挖潜带头人,每个责任区都成为创效单元,每项工作都成为效益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201班站还开展了“党员承包单井”活动,让党员主动承包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管理难度大的油井,并将共产党的姓名印在油井上。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于仁德说:“再苦再累,也要把油井看好。”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制度,二要加强教育引导。

  其实,早在2009年,王友忠就组织带头首创“党员形象听证会”制度,通过党员亮承诺、晒业绩,员工做评价,提建议,全面促进党员作用发挥。

  “我要像呵护孩子一样管护油井。”党员李萍做出承诺;

  “生产管理的难题,就是我技术革新的课题。”党员郭爱华说。

  做出了承诺,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做到?

  201班站通过召开一季度一次的“党员形象听证会”制度来进行评价,提建议。

  “郭师傅,我们也想搞革新搞创造,你这样有能力,为什么不把我们也招进来?”在一次“党员形象听证会”上,一名员工站起来对郭爱华说。

  “她的言外之意你怎么那么自私呢,你自己进步不带领我们进步?”王友忠诙谐地说。 “形象听证会”前期举行的时候,群众有些不好意思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激发了员工对标党员比作为的热情。如今有什么问题大家没有任何顾虑,都能毫不犹豫地指出来。

  经过那次“党员形象听证会”,郭爱华很快落实,全面统计想进入创新革新工作室的人数,将他们全部纳入进来。

  “形象听证会就是这样,群众给你提出问题,如果是对的你马上就得立行立改,下次开听证会的时候,首先要汇报上次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王友忠说。

  通过形象听证会制度,这些年,201班站的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意识地做到“四个不让”,即不让单位安排的任务在我手中延误、不让正在处理的工作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身边发生、不让共产党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更为重要的是,我接手这个站20多年来,党员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事件出现。”王友忠说。

  王友忠号召大家当先锋,自己首先做在前头。

  几年前,一次高压注水管线穿孔现场,望着呼呼往外冒水的管线,王友忠没有顾及直接跳下去往外淘水。

  “我当时穿着军用鞋,一身单衣,下去以后烫得受不了。”王友忠说,“我是党员,再说我相对个子高一些,我不下谁下去!”那次管线穿孔让王友忠记忆深刻,他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直到管线更换完成。

  关于王友忠率先垂范的事情很多,随便哪个员工都知道。比如,前几年面对不法分子盗割管线,他挺身而出,至今腿上还有被打伤留下的疤痕。

  率军者身先士卒,执戈者战不旋踵。有制度保障,有王友忠潜移默化的影响,201班站人人争创先锋局面全面打开。特别是2017年以来,员工聚焦价值创造,积极“动起来”“走出去”。

  已经“走出去”闯市场的李焕军告诉记者,刚开始,员工对外闯市场还有顾虑。在201班站,党员干部纷纷发挥带头作用,如今4个党支部委员一个带一批员工,共23人出去闯市场,这个数字无论和哪个站相比人数都是最多的。

  除去23人出去闯市场,再减去6个退休人员,再减去4人离岗休息,原有55个人的201班站,如今只剩下20多个人。

  井还是原来的井—157口油水井,任务还是原来的任务—年产3.1万吨原油,人数却少了一半。这意味着有的人就要管10多口井。虽然信息化让员工的劳动强度比以前降低了许多,但是责任心要比以前更大才行,因为油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例如,在油田因各种突发因素,会导致油井停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油井开起来,既体现管理水平,也体现干部员工的责任心。在201班站,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是接到开井指令,员工都能像110一样快速反应,在3分钟之内把油井开起来,把损失降到最低。截至2017年7月,201班站累计生产原油423.71万吨。

  创新革新——不让一名员工掉队

  “如果只是制度,没有落实到行动中,那是白搭。”

  “你说自己做了多少工作,没有业绩也是白搭。”

  采访中,“白搭”这个字眼是王友忠多次谈到的,也是他最怕的。为了不做“白搭”的事情,王友忠带领班子成员抓党建与经营创效相结合,紧密围绕中心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作用,王友忠创办了基层党建工作室,在其推动下,先后创新形成了“干部承诺制”“党员八自管理”“鼓掌喝彩即时激励”等30余项党建成果。有很多制度还被吸收到中国石化集团党建相关制度中。例如,2009年,201班站党员“三先”制度被吸收到中国石化集团《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2013年,“党员形象听证会”被吸收到入集团“7+1”党健工作制度体系。

  2017年3月,中石化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李云鹏在胜利油田调研时指出:“你们党支部创新实施的‘党员形象听证’制度非常好,有效融洽了党群关系,推进形成了共同为企业发展创效的良好氛围。”

  其实,更让王友忠欣慰的是,在201班站这些年,他没有让自己的一名员工掉队。

  王友忠告诉记者,对越防御战时期,为了将一名牺牲战友的尸体抢回,全连扑上,哪怕付出又牺牲3名、受伤7名战士的代价也不让一名战士掉队,哪怕他只是一具尸体。“什么是战友情,这就是战友情啊!”王友忠又补了一句,一抹不易察觉的激动挂在脸上。

  不让一名员工掉队,就要打造过硬的员工队伍。对此,王友忠要每位员工,都具备会干有技术、巧干有绝活的本领,并且为其设计成长通道。在201班站有一句口号:员工要努力成为党员;党员要成为骨干;骨干要成为技师。王友忠认为,只有让员工明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之不懈努力。

  武建设是1974年毕业的老中专生。2004年,他从工程技术员岗位上解聘时,思想一时难以接受,感觉自己有劲没处使了。王友忠知道他精通机械制图,擅长绘画,还喜欢小改小革。针对这些,王友忠经上级党委批准,2009年9月,武建设革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武建设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2004年,从作业队转岗过来的郭爱华是一个爱琢磨的人,王友忠为其成立了“郭爱华革新工作室”,让其发挥自身价值。

  王友忠向记者介绍,采油厂有一大部分员工属于劳务派遣工。对此,中国石化不定期会有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的政策。但前提条件是不但工作上要突出,而且要能力过硬,比如要有相关专利或者参加技术比武获得名次,已经成为技师才有这个资格参加竞聘。

  “我们那时候都不懂,私下都认为反正成为正式工都是早晚的事情。”201班站采油女工刘霞说,“那时王书记没少做我们的思想工作,包括开党员大会,带领我们研究政策,目的让我们一定要动起来,不能掉队。”

  不仅做思想工作,对一些好苗子,王友忠安排专人带领。刘霞当时被安排到了如今已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油田技能大师吴娟的门下,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那时我才知道要成为正式员工有多难,理论、技能一样都不能落下。而我当时还在等,还在认为那是早晚的事情。”刘霞撇了撇嘴说,感觉那时自己好幼稚。

  刘霞告诉记者,在后期还有四五个月就要参加比赛的时候,王书记尽可能地给她减少工作量,让她腾出时间来准备。

  在员工们的眼里,王书记是个急脾气,但他不轻易发火。他发火的时候,一般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员工在工作上出错;另一个就是员工不把自己的前途放在心上。

  “有一次王书记让一名员工第二天上交一张相关技能申请表,那名员工忘了没交。他当时就发火了,很大。”201站的青年委员于仁德说,书记认为这名员工不把自己的前途放在心上太不应该了。

  就这样,在王友忠的推动下,员工纷纷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2012年,胜利采油厂有10名员工因贡献大、表现好被转为正式工,其中就有201班站的两名员工。2016年第二批,201班站依旧有两名。

  在这四名员工的带动下,投入到“武建设革新工作室”“郭爱华革新工作室”的员工越来越多,大家知道技能过硬,就是前进的方向,纷纷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搞专利搞创新。

  党员田建军针对油井更换安全警示标语需要反复开停抽油机的问题,用废铁皮做成“磁铁式安全警示标”,1元钱减少停井1小时,全站油井时率由原来的83%提升到96%。郭爱华带领员工反复琢磨、反复试验,研制出“电机移动推拉装置”,原来两名男员工半小时干完的活,现在一名女工10分钟就能完成。副站长姚会彬带领泵修班员工反复试验,将污水润滑改为机油润滑,柱塞寿命延长2倍,填料寿命延长5倍。

  经过多年努力,全站15名党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创新。截至目前,全站已有63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平均每名党员有3项,每名员工有一项专利。”王友忠说。

  目前,201班站涌现高级技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2人,37人次在油田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

  凝心聚力—不让一名员工带着情绪上岗

  “她叫陈钏,老家是江苏阜宁县的。”

  “她丈夫叫曹学路,家是山东安丘的。”

  “她有一个女儿,在浙江湖州学院学美术。”

  往食堂走的间隙,王友忠碰到了一个女同志,随口对我们说。听到这些我们没有感到惊讶,因为短暂的接触,我们发现王友忠所遇到的人,他都能说出一二三来。

  能做到这一点源于2010年,王友忠为员工做出的承诺:“不让一名员工带着不良情绪上岗,不让一名员工背着思想包袱回家。”

  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要做一个有心人。

  王友忠有一个小本,里面记录了所有员工的信息,包括员工家住哪里、对象在哪里工作、孩子学习咋样、老人是否健康。这些信息档案还都按照“新员工、老员工、男员工、女员工等不同群体特点分好类。这些信息档案可是和员工交流的切入口。

  201班站程师傅,以前是从济南钢铁厂调过来的。他听力不太好,和员工交流时总是听岔音,久而久之相互之间都不愿交流了。王友忠从信息档案了解到,程师傅在济钢上班时有一个最要好的工友,恰好和自己是一个村的老乡。于是王友忠和程师傅找到了聊天的话题。为了能让程师傅听清楚,每次拉呱王友忠总是微笑着把嘴贴在他耳朵上说。“开始他还总下意识躲闪,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程师傅不仅不再躲闪,而且主动把耳朵凑过来。”王友忠笑着说。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员工们也都愿意向王书记打开心扉。“每次在站上看到我,看似不经意的‘偶遇’,随意地唠着家常,可是王书记绕来绕去,总能了解到我目前的思想状态,最后在工作上再给我加油鼓劲。”201班站采油工宋海东说。

  王友忠认为,员工的情绪不仅是8小时之内的,还包括8小时以外的,一旦情绪不好,都会影响工作,必须要把员工真正的装在心里。

  把员工装在心里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多亏王友忠在部队期间打下了底,晚上睡眠质量一直都特别好。这让他每天都精力充沛。夜深人静时,王友忠将所有员工状态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时间久了,王友忠像是练就了一套“特异功能”,哪个员工有什么反常举动,都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员工孙光明话不多,是班站上公认的“五虎将”,工作上认真负责自然不用多说,但有一段时间每天上班总是迟到。经过王友忠的一再追问,才知道他的父亲病了,而且得了大病,他每天晚上要陪床照顾。王友忠召集支委会研究,暂时给他调整了岗位,使他能够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一段时间以后,得知老人病逝的消息,王友忠带领10名员工早上4点,冒着大雾驱车前往孤东帮着处理后事。

  维修班长唐力明是一个孤儿,一直以站为家。那日,他忽然向王友忠请假说要早走一会儿。他走后王友忠犯起了嘀咕,他家里又没有什么人,不会出什么事吧?晚上六七点钟,王友忠坐不住了,叫上一名员工来到唐力明家玩命敲门也无人应答。王友忠和员工果断跳进院墙,看见唐力明躺在床上,一摸头很烫,两人火速将其背到附近医院,一量才知道已经烧到快40度了。医院火速处理后,小唐转危为安。

  在201班站这样的事情有很多。王友忠就是这样,员工的事情胜于自己的事情,每个员工有什么困难他都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

  时间久了,王友忠在员工心里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有时像我们父母,有时又像我们的兄弟姐妹,没有一点架子,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201班站采油工宋海东说。

  目前在中国石化财务共享工作的孙蕾,此前在201班站食堂工作期间,与班长发生了一点小误会,跑到王书记那倾诉。“看着他好像漫不经心,其实他脑子转得飞快,简短的几句话总能让我内心放松起来。”孙蕾说。

  不仅对站里的员工,王友忠对外闯市场的员工也是如此。用他的话说,放飞的风筝线不能断了。

  为了掌握外闯市场员工的思想动态,站里设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做汇报,例如打电话、发微信,有时还会视频进行沟通。

  “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找王书记沟通,王书记告诉我们在外面的公司同样要做好,不能给胜利油田丢脸。”如今在外部市场工作的李焕军说。

  在王友忠看来,无论站里的员工还是外闯的员工,他都应该发挥纽带作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用心的付出,不经意间,员工也开始关心起王友忠来了。一些关心感谢的话,像孙光明这样话不多的员工不会说,但他却从行动上给了王友忠最大的回报。

  在一次油田文明职工的评选中,全站60名员工,孙光明得了59票,而且是不计名的。“那仅缺的一票,只是他没有投给自己。”王友忠伸出一只食指特别强调着,看得出他有多欣慰。

  不仅是孙光明,早期进入班站的员工唐力明如今也成为班长,在外部市场工作的李焕军同样工作出色。近些年,班站里还涌现出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以及“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萍这样的先进人物。

  每位员工的努力形成巨大的合力,22年来,201班站的荣誉也如雪片一样落下,先后获得“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金牌采油队”“五星班组”“中央企业第一批示范党支部”称号。王友忠也先后荣获油田优秀党务工作者、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劳动模范、感动胜利人物等称号。

  有愧疚有满足—痛并快乐着

  夕阳西下,一位耄耋老人拄着拐走到村口,跟了又跟,送了又送。这边,王友忠拼命地向后挥着手,示意不要送了,但从来不敢回头。“一回头两人就要抱头哭上好大一会儿。”王友忠说。

  提起父亲,王友忠先叹了一口气。这是他内心最柔弱的部分,也是不愿触及的。

  王友忠父亲出生在1921年,曾经也是一名军人。他当时所在的部队在抗日时期几乎没有人活下来。父亲历经磨难保住了命,抗战胜利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如今的东营陈庄镇。

  回到家乡,父亲的日子离一帆风顺还很遥远。王友忠兄弟姐妹有9个,但真正能活下来的,只有3个。“对于父亲所经历的磨难,我们常人根本无法体会。”王友忠说。

  渐渐长大懂事,特别经历参军打仗的王友忠逐渐理解父亲所经历的苦难,想尽量抽时间陪他。然而,由于自己是基层干部,大事小情都要管,工作十分繁忙,短短的20公里路,半个小时车程,一年也回不去几回。“老人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我经常督促他回去看一眼,但他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的是我有事没事多回去几次,这样王友忠的心里能好受一些。”妻子陈海英说。

  “偶尔回去一次,两个人就简单地聊上几句,就没话说了。两人就坐在那儿,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但一样很幸福。”王友忠嘴角有一丝笑意。

  王友忠告诉记者,这些年父亲和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人要快乐,要知足。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都能活着,而且活出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最幸福的。

  2012年开始,这样的话再也听不到了,“十里相送”的场景也不会有了,那一年父亲离开了王友忠。

  俗说话,忠孝不能两全,谁都知道的道理。但在王友忠心里从来不曾释怀过。“他经常看父亲的照片,翻了又翻。”陈海英说。

  “您的爱人对你有怨言吗?”面对记者提问,王友忠轻描淡写他回答:“哎!习惯了呗!”

  陈海英说,一开始她是想不通,没少唠叨他。记得有那么一个阶段,连着十几年都在站上过年,没陪儿子过过一次春节。那时儿子年龄小,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爸爸陪他放一次鞭炮,他都没办法满足。

  “但是一看他每次回家累得呀,蜷在沙发上,饭我还没做好呢,他已经呼呼地打起呼噜了。看见这些,我剩下的也只有心疼了。”陈海英说。

  累是真的累,所以王友忠也有思想波动的时候。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干部确实压力不小,包括安全、经营、队伍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头绪多,有些处理起来还很难,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曾任胜利采油厂党委书记,现任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处处长的宋政谦说,“想想自己的员工,想想企业给予的各项荣誉、各种激励,他就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22年过去了。王友忠当了爷爷,陈海英在青岛的儿子家里帮忙带孩子。王友忠对现在的状态比较满足:“到了我这个年龄,企业还需要我,员工还离不开我,我感觉到特别充实和满足。”

  “特别这次能得到国资委颁发的大奖,这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的肯定,也是整个胜利油田的自豪。”王友忠说。

  问起王友忠以后的工作计划,他告诉记者,油田既然信任他,他也没有理由不好好干,还是那句话:“要干就干到最好,要不我就不干。”

  匆匆吃了饭,说下午还有一个会,不能耽搁,王友忠走了,依旧那样风风火火。

  临离开时,他说:“企业不吹响集结号,我就在这坚守,直到企业吹响集结号的那天。”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