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19年元旦刚过,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在中国的机构发布消息称,其子公司——壳牌(浙江)石油贸易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颁发的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据称,这是国际石油公司作为独立主体获得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的第一例,具有历史开创性意义。
尽管在此之前,2015年,英国石油(BP)即与广州发展集团合资的身份取得资质并开展相关业务;2016年,道达尔(Total)也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合资的身份取得资质。但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在我国国内成品油批发环节的政策中显现不出足够的影响和显著改变的迹象。
壳牌获此资质的政策依据来源于,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也可以称之为是我国国内成品油批发环节政策变化的一个信号,隐含着未来我国国内成品油批发环节甚至其他相关、相近领域开放进程的方向。由此国内石油企业,也将面临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改变的挑战和机遇,如果说尚无“近忧”,但要有“远虑”。
为什么无“近忧”?因为是开放进程是循序渐进的,国际石油巨头大规模进入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并造成巨大影响还需要时间。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加油站总数近10万座,而其中仅2800多座有外资成分,占比约2.8%;其余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占比约31.61%和21.38%,合计近54%。即使壳牌于2025年在我国开设3500座加油站,BP再新增1000座加油站,在我国加油站总量中的比重依然相对较低。而且国内炼油环节的资源主要受控于国内国有和民营企业。因此,在数量规模上,在成品油来源方面,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行业兼并收购活动和成品油进口与采购环节的政策改变,国际石油公司在我国成品油批发以及零售环节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影响效果亦相对较低,能够发挥的作用依然较弱。
但要有“远虑”。尽管国际石油公司在国内成品油批发与零售环节,短期难以发挥很显著的作用,但国际石油巨头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石油业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市场竞争经历与经验,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同时,对于市场机制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在市场竞争中有可能以小博大发挥导向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石油巨头这个后来者、外来者极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胜出者。
由此,国内石油企业无论是否有“近忧”,但“远虑”是必须要有的。而且需要见微知著,需要认识到市场开放是大方向。改革是为了除疾去患、推陈出新,开放是为了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有序、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因此,首先在国内成品油批发与零售环节,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确保政策变化循序渐进推进的同时,还需要花更多精力去培育市场氛围和环境,需要有更加鲜明和强烈的政策前瞻性指引,让现行体制的受益者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大趋势,从而摒弃以往的盈利模式,真正融入到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去;而长期享受现行机制体制红利的市场参与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学习和认识开放市场规则的内涵,主动练就适应开放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既为自己,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