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弥留之际的康世恩恋恋不忘的是石油,歪歪斜斜地在纸上写下绝笔“油”!
○文/文利民
康世恩1995年4月21日上午已在弥留之际,连续几次大出血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忽然,身边护理看到他的手在微微抖动,揣摩他是不是想要写什么,便赶紧拿来纸和笔。他这时身上和口鼻插了几根管子,不能动弹,写字十分困难。他双眼望着屋顶,但紧握在手中的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歪歪斜斜的大字—“油”!这个需仔细辨认才能认出的“油”字,竟成了他的绝笔和最后的嘱托。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痛哭失声。
与病魔做斗争
1994年5月下旬,康世恩带病从四川调查归来。在成都华西医学院住院时,医生从X光照片上,发现他右肺有小黑点。他们怀疑有问题,但因没有过去照片对照,不能下结论,建议回京后抓紧复查。回到北京经过301医院仔细检查,确诊为肺癌晚期,已转移。由于他年事已高,医院会诊后认为不宜手术,也不宜化疗,只能采取药物治疗并配合放射疗法。这个消息,对他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那几年,康世恩虽然经常感冒发烧,不断住医院治疗,但精神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患上癌症呢?接到301医院病情通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立即开会,成立了后勤服务小组,全力配合医院搞好治疗和服务。从这时起,康世恩开始了近一年的医院生活。他以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与病魔做斗争,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癌症,人称绝症。这个消息要不要告诉他本人?不告诉他,他久病成医,医疗知识十分丰富,瞒是瞒不过去的,而且还要进行放射性治疗。因此,亲属用委婉的语句告诉了他,说是医生认为肺部长了东西,但没有扩散,劝他不要着急,是可以治疗的。康世恩一听就明白了。他镇静地说:“有病就治,没有什么了不起!我80年代就得了膀胱癌,战胜了它,又活了10年。这次如果能战胜肺癌,我还可以再活10年呢!”他还不止一次对医生护士幽默地说,死于癌症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被它吓死的;一种是乱找偏方吃死的;第三种才是真正病死的。我不会被吓倒,也决不滥服药,还是要讲科学治疗。
在放疗过程中,近80高龄的康世恩忍受着放疗带来的种种副作用。不想吃饭,味觉受损,他就强迫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有一段时间竟用方便面充饥。由于肺部癌变,气管受损,咳痰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经常给亲属和工作人员讲他过去的经历,与医务人员聊天,讲革命斗争故事和历史故事。谈到高兴处他哈哈大笑,完全不像一个重病之人。听到他充满乐观的话语,看到他日益消瘦的面容,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他们说,康老乐观豁达,平易近人,容易配合,我们感到特别亲切,与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牵挂的是石油
从1949年出任玉门油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代表起,他为中国石油奋斗了46年,建立了石油大国的卓越功勋,向国内推出一大批著名的石油英模人物。“铁人”王进喜就是康世恩和余秋里在大庆石油会战中树立起的一面映红了一个时代的红旗。
康世恩在病中,最大的乐趣是谈工作,谈地质,这可以使他忘掉病痛,忘掉一切。石油、石化、海洋三个总公司的领导和一些老同志,十分关心他的病情,经常到医院看望。他一见面总是问生产、工作情况和社会情况。他牵挂着莺歌海上一口关键井的钻探情况,几次要工作人员去询问,直到听说这口高压高温气井已顺利钻完正在试气时才放心。
1994年12月克拉玛依礼堂发生火灾,烧死323人,其中小学生284人。康世恩听到这个消息后寝食不安,当天就把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找来,要他们尽快到现场了解情况,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后来他多次指出,要吸取血的教训,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并对所有火灾隐患彻底检查,这是用血换来的代价。
在重病中,康世恩还时刻关注着大庆的工作。他曾三次与来探望的大庆领导同志交谈,和他们重温大庆会战的光荣传统,提出了大庆二次创业的具体要求和设想。1994年10月,他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志武说,大庆既要坚持基本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能坚持《实践论》《矛盾论》,发扬大庆精神,使油田再稳产10年,我就死也瞑目了。
他人躺在病床上,脑子却像一部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思考着,他恋恋不忘渤海湾。从1964年华北石油会战开始,康世恩与渤海湾盆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是在副部长、部长,还是在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的领导岗位上,不论是在顺利时还是受挫折时,他对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都极为关切,一往情深。他用全身心的精力思考和探索着如何在这一地区走出一条新路。
他精心筹划了渤海湾盆地的战略布局,在每一个大的坳陷区内都建立了一个石油勘探局或石油管理局。胜利石油管理局负责济阳坳陷的油气勘探开发,华北石油管理局负责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开发,辽河石油勘探局负责下辽河坳陷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原石油管理局负责临清坳陷的油气勘探开发。用他的话讲,“这叫地面服从地下”,对加速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开发建设起到了组织上的保证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渤海湾盆地石油勘探开发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几十万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终于在这个以地质构造和岩性复杂著称的地区,组成了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的第二个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油区。1986年起,渤海湾盆地各油田的石油年产量达到6000万吨,超过了大庆油田,成了石油工业的重要支柱。
运筹着渤海湾
当硕果挂满枝头的时候,康世恩也由壮年步入了古稀之年。但是, 他睿智的头脑依然在运筹着渤海湾盆地的未来。他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后乐观地认为,渤海湾盆地应该有很大的潜力,应该有更大的场面。
他不止一次地对地质专家们说,你们对渤海湾盆地的石油资源量计算得太少了,渤海湾的油气资源量决不止那么多,这个地区生油条件是一流的,油气资源量也应相当丰富。1992年至1993年,全国进行了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康世恩的观点,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量为188亿吨,在全国的大盆地中是名列前茅的。
1991年是渤海湾第一口油井—华8井出油30周年。胜利油田在华8井建立了一个纪念碑,并派代表到康世恩家希望他给题个词。康世恩高兴地说:“好,这个词我写定了。”随即铺纸润笔,他一连写了两三张“华北第一口油井—华8井”,并从中挑了一张写得最好的。
在医院里,他同前去探望的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谈起渤海湾。他对渤海湾的断块了如指掌,一块一块地谈,一块一块地画,边说边画,非常形象。他说:“渤海湾只要有一定的圈闭条件,都可能形成一定的油气藏。因此要很好地数断块、查‘房间’,一个个去做工作,把油都找出来。”
临去世前的两个多月,他对前去探望他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说:“对渤海湾的勘探开发,我思考了许久,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什么时候,找专家一起来,咱们再好好谈一次。”这位已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站都站不起来的老人,谈起渤海湾来依旧声情并茂,两眼炯炯有神。
康世恩病中对石油、石化生产十分关心。他听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谈到茂名30万吨乙烯的建设和几套30万吨乙烯的改造,正在顺利进行,在茂名兴建的我国第一个单点系泊已开始正常运转时,十分高兴,嘱咐一定要注意建设质量。他还说等他身体好些时,再去茂名看看。当他听到流通环节混乱,油品、化肥层层加价时,非常生气,多次指出决不能让国家、用户两头吃亏,中间环节获取暴利。对国务院决定整顿流通市场,加强宏观调控,他表示衷心拥护。
1995年初,他的肺炎再次发作,刚退烧不久,身体很虚弱。这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塔里木石油会战指挥部领导到医院看望他。他说了几句自己的病情,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地质情况和新发现。看着摆在面前的大地质图,他和大家聚精会神地边说边议,仿佛又回到当年指挥会战的战场。再三嘱咐,塔里木地下是个大油海,是我们国家的大宝贝,勘探开发塔里木要有大气魄,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应该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国内国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把大油田拿下来。康世恩越说越兴奋,完全忘记了病情的折磨。
康世恩住进了301医院,儿子康卫平没想到,离休前从未到疗养院休养过的父亲,此去再不能回家了。身卧病榻的康世恩此时才有了回顾自己家庭和亲人的时间。一天,康卫平和父亲办公室主任温厚文坐在床前,康世恩面带愧疚地对儿子说:“看来是下不了地了。我这一生,只知道工作,到死也没给你留下任何东西。”康卫平安慰着父亲:“您不要考虑这个,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一次,康卫平扶着父亲去卫生间。父亲说:“我快不行了,可还有两件事情想做。一是还想去大庆。他们的薄层采油搞得好,我想去看看。二是我想回老家看看。出来60多年了,我老不回去也不见得好,还是我的乡土嘛!”没等父亲说完,康卫平就背转身去。他怕父亲看见,自己的眼眶中已充满了泪水。
与死神抢时间
可是这个时候,癌细胞正在他身体内扩散。他正在与死神做最后的拼搏。为了给后人留下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勘探开发石油和发展石油化工的心得体会,他带着重病的身子,从1994年底开始,对600多页近40万字的《康世恩论中国石油工业》一书文稿,一篇一篇地进行审改。
他深知自己时间不多了,每天抓紧看病改稿,连晚上做梦都是过去的事情。1995年春节的几天中,他把剩下的文稿逐字逐句改完。与此同时,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海洋石油三个总公司组织编辑的《康世恩与中国石油》画册,想在他从事石油工业45周年时出版请他审阅。他坚持用了5个半天与编辑人员一起,逐页审查这些历史的脚印,心潮也随着一幅幅画面奔腾起伏。
他给编辑人员讲了许多,讲每张画面的会战条件背景,讲石油会战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特别强调,石油工业历史是一部艰难创业史,要反映这个历程,要反映广大职工的奋斗精神,要有历任部长、老领导和石油专家的照片。大庆会战要突出余秋里同志,我只是在党组秋里同志领导下工作。画册要让年轻人看了知道石油工业创业之艰辛和不易,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这样才是成功的。如果只突出康世恩个人,那就是失败的。
按照他的要求,画册一改再改。编辑人员从中深深感到康世恩的品格和胸怀。这一本书和一部画册,在他去世之前印了出来。康世恩看到后,瘦削的脸上显出高兴的神情。他感到总算完成了最后一件事。
最后的一句话
1995年3月17日,康世恩病情加重,呼吸困难,需要不间断地吸氧,已经没有力气下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知道后,下午要到医院看望他。康世恩听说朱镕基要来,坚持让把他扶下床,坐在沙发上等候。一见到朱镕基,他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紧紧地握住朱镕基的手说:“真想你啊,真盼望能见到你!”朱镕基劝他不要着急,安心养病。康世恩艰难地喘息着,说出了久已在心中想着的一句话:老朱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一定要注意加强党的领导,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朱镕基也十分激动,再三要他放心。这次谈话,也是康世恩最后一次和中央领导人的谈话。在最后时刻,他关心的还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朱镕基1995年3月19日写来一封信,信中对康世恩对石油工业、石化工业所做的贡献做了高度评价。当工作人员把这封信念给康世恩听时,他心情激动,两眼充满泪水。他心中明白,这也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评价。
1995年4月3日早晨6时50分,康世恩由于痰堵出现昏迷,医生不得不采取果断抢救措施,切开气管。4月3日下午5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代表党中央看望康世恩。康世恩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用颤抖的手,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大字:“感谢党中央的关怀!”4月4日早晨8时45分,江泽民总书记得知康世恩病危前去探望。这时他已不能讲话了,但神志清醒。他那双恳切的望着总书记的眼睛,分明是想告诉总书记,他还担心着石油工业,中国石油工业要加快发展。江泽民是了解康世恩的心意的。他紧握着康世恩的手说,你放心吧,上次你和我说的关于石油工业发展的问题,我记着哩。听到总书记的亲切话语,康世恩点点头,再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康世恩一生身居高位,“车子、房子、票子”却从不比不争甚至不要。车子是1953年就用的旧车,一用十几年开不动了才换。房子是不宽敞的老房子。1978年他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国管局才硬给换下来。至于票子,1953年定薪金制是8级,一直没变。几次组织上要动一动他的级别,他都说不要给我动。他回家对夫人说,不就是多些工资吗,我不困难,就3口人,都有工作……
人们关注着的心电图监视机上的波形成了一条直线。1995年4月21日下午2时55分,康世恩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他人生旅途的80个春秋……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