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要这样走
2019年07月07日 19:5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寿生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各行各业都在聚焦高质量发展,但高质量发展到底什么样?

 

○ 文/李寿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石化行业要在“十三五”前三年完成《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把准脉搏、突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在增加有效供给、高端供给、高质量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技术创新要在制高点上突破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格局。行业发展不创新不行,总是跟踪与模仿创新也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就是要走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道路,在制高点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科睿唯安评出2018~2019年度全球创新百强企业,其中有15家化工企业,全部是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我国没有一家企业入选。巴斯夫、杜邦、陶氏等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3%,有的甚至超过5%,而我国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到1%,创新差距巨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把技术创新摆在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支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攻克一批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颠覆性科技成果,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加快由“跟跑”为主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

  产业结构要在产业链高端上延伸

  原材料开采加工、基础化学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在我国石化行业中占比较大,而高端化工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5%,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在产业链高端上延伸,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要集中有限目标、集中有限力量,努力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大飞机、高铁、汽车轻量化、电子信息等重大工程需求,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努力提高产业链高端供给能力。

  要继续加大安全和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推动落后产能出清,推进企业优胜劣汰。要严控新增低端产能,要用“去产能”和“补短板”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警惕和抑制重复建设特别是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冲动。要重点加强炼油和一些重点化学品的产能监测,做好产能过剩预警。深入细致做好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推动危化品企业搬迁入园,认真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化工园区科学布局。引导园区内企业链接循环发展,园区之间错位耦合发展,在园区内形成规模和集约效应,形成特色发展和集群发展新模式。

  发展方式要在绿色化学上发力

  绿色发展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推进绿色发展,必然会推动行业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方式转变。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本领,绿色发展一定要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列。全行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地做好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实现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发展。

  要高标准打好重点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围绕关键产业、重点产品,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广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优化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入推进废盐、废酸、VOC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立循环型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要切实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日常监管,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把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深入推进责任关怀。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企业围墙内扩展到企业围墙外,不断提高工艺安全、职业健康、产品安全监管、储运安全和污染防治的水平,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从根本上全面改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形象。

  资源配置要在全球市场上优化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标志不但要看其国内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还要看其是否真正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积极“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选取重点行业,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务实推进海外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实施落地。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最适宜的地点设置采购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以及营销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全球价值链,深度嵌入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实现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和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配套机制,做好配套服务,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要加强引导和预警,关注双边、多边贸易救济措施和应对,为投资项目提供所需的产业和技术咨询、工程设计与施工、金融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加快推动一批骨干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培育和建设,特别是要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管控各类风险上下功夫,使石化行业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加健康、更加务实、更加高效。

  经济效率要在国际对标上领先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竞争的焦点集中体现在企业效率上。企业效率竞争的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管理创新优势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终极反映。目前,我们无论是行业效率,还是企业效率,同发达国家相比,同跨国公司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行业、企业都要放眼全球,做好重要指标的对标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战略管理与战略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注重企业的卓越组织和产品优化组合。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业务的有机增长,显著简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组合,充分发挥价值链在一体化中的高效运作,实现高度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行业领头羊企业。

  要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既是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聚焦与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指标差距,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重点放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上

  我国石化企业数量众多,但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并不多。前不久,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19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化学品牌”,中国化工品牌无一上榜。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说明我们企业的实力还不够,核心竞争力还有欠缺。因此,增强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头羊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下大气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去年底,巴斯夫发布了全新的企业战略。这是巴斯夫在全球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制定的企业战略,在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举措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巴斯夫新战略,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思考,大力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效率竞争力、服务竞争力等核心竞争力。

  要下大功夫培养一批高质量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典型。加快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们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战略任务。要下大功夫培养一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企业,并下功夫组织宣传这些典型企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探索。努力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大型企业和“专精新特”的小型企业中,不断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下大气力培育一批能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技变革方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创新力量,培养一批核心竞争力过硬的领头羊企业,并充分发挥这批典型企业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活力和发展质量。

  要做好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与服务,强化行业发展预警和引领工作。要强化分析预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油气数据平台、化工大数据信息系统和现代煤化工生产运行直报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化工景气指数和油气景气指数两个先行性指标,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跟踪研究,提高行业景气指数、经济运行数据快报和监测报告质量,加强趋势分析与预测,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用及时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发挥市场引导、预警和服务功能。要密切关注行政审批权下放、人民币汇率、要素价格改革、化工环保、安全生产、炼油产能增长带来的变数及进口政策等影响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市场需求的动向与变化,以及各地在政策法规执行和管理方式存在的差异,为行业营造平稳发展的政策环境,努力促进行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