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二十多年来,齐鲁石化首席技师李震好学、敢拼、精益求精,在机泵检维修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劳动者之歌。
○ 文/刘芳芳
劳动节前夕,见到李震时,他刚刚从聚丙烯装置现场回来。经过抢修并激光对中找正后,挤压造粒机减速箱振动值恢复正常,一次开车成功。
李震,是中国石化齐鲁石化首席技师、生产运行维护中心烯烃机修车间技术主管,1995年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检修一线从事机泵检维修工作。今年五一前夕,他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李震心中,设备欢畅的运转声是世间最美妙的“音符”。二十几年来,与设备凝结的那份深厚的情感、那份挥之不去的敬业情结,激励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踏实的足迹。
“累过,拼过,听到机器欢快的运转声响起,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现在每次巡检维护后,李震都会多驻足一会儿,聆听机组的美妙“音符”。
勤学好问到把师傅问住
“肯学、肯干、肯吃苦、肯动脑……”在师傅孙建国的眼里,徒弟李震浑身充满了正能量,他大为赞赏。“作为年轻人,能沉下心来,一点点学起,很难得。”孙建国说。
孙建国告诉李震,每一台设备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想要设备安稳运行,必须先摸索熟悉每一台设备的“性格脾气”,方能“对症下药”。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为了熟悉设备,李震天天跑现场,跟着师傅如饥似渴地学习。
30万吨乙烯开工锅炉发电透平机组检修期间,设备全部被打开,进行备件国产化替换。面对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李震天天黏着师傅现场学习并做好记录。爱徒心切的孙建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检修经验传授给他。师徒俩一问一答的现场教学,成为当时检修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震对待问题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有时都把师傅给问住了。大家开玩笑地说他有‘强迫症’。”烯烃机修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李建兴说。
通过多次检修历练和公司内部的技术比武、岗位培训,李震积累了丰富的检维修经验,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技术,他先后编制乙烯装置重点机组标准程序指导书36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大机组的检修程序及注意事项一一标明,推进了设备标准化程序作业,有效保证了检修质量。
驯服日本东芝发电机组
2015年6月,乙烯动力站发电机组(日本东芝技术)检修改造被列入齐鲁石化重点改造增效项目。该机组设备停用搁置了近15年,检修项目点多、面宽、线长,加之缺少技术资料和现成的经验,检修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检修负责人,李震迎难而上,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可是,施工过程中,困难还是接踵而至:螺栓难以拆卸、油动缸连接错位、轴瓦间隙不达标、备件质量不合适……“检修前就考虑到肯定会遇到困难,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烯烃机修车间技术员许瑞永说。
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李震眼中,办法总比困难多。
零部件难拆卸,就自己动手制作专用工具;轴瓦不合适,就反复研磨、刮修,不等不靠。在施工同时,他们与零件制造商反复沟通,修改完善备品备件质量,直至能够合理使用。就这样,“拦路虎”被一一清除。
历时10个月的日日夜夜施工,濒临报废的老设备重焕生机,启用后每年为公司增效近3000多万元。
“多年的磨炼、打拼,李震的那股拼劲、创新突破能力已深入骨髓,再多困难自然迎刃而解。”许瑞永感慨地说。
消除乙烯装置“心脏”顽疾
齐鲁石化乙烯裂解气GB1201压缩机组是乙烯装置的“心脏”,采用的是日本三菱重工技术,每次检修都是外委。在2017年齐鲁石化的大检修中,李震被委以项目负责人的重任,承担了GB1201压缩机组的首次自主检修任务。
检修前,有个声音一直在李震脑海中响起:机组安装之初就存在前轴封漏气现象,曾造成两次非计划停车。这着实让李震伤透了脑筋。
“那时就像魔怔了一样,晚上经常失眠,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李震回忆说。
带着问题,李震和团队成员对打开机组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前轴封漏气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设备出厂前汽封限位样冲孔打孔错误,导致汽封安装时出现中分面间隙而产生漏气。
为此,他们连续鏖战22天,先后发现并解决了前轴承箱异常间隙、汽封原始设计安装错误等7项重大隐患,创新性地对前轴承箱底板进行了修复,并对机组因设计安装造成的气封结合面缺陷进行了改造处理。机组提前3天完成全部检修任务,并且一次开车成功。检修中,李震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令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的日本三菱专家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从以前的‘看’到现在的‘干’,说明我们齐鲁石化员工队伍技术过硬、作风靠得住!”李建兴自豪地说。
2017年检修至今,乙烯裂解气GB1201压缩机组运行平稳,为乙烯装置高负荷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齐鲁石化乙烯年均小时产量提高到99.15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与李震和团队的精心检修和维护是分不开的。
锉配件公差小于0.01毫米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李震亦是如此。
2018年10月,在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李震以总评分91.25分、超出第二名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机修钳工赛项第一名。
成绩的背后,有闻鸡起舞、甩手掌柜、废寝忘食、精益求精四个小故事。
从接到参赛通知的第一天起,李震便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备赛。每天早上8点前,李震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午,进行锉配练习;下午,绘制CAD制图及机泵维修操作;晚上,回家学习理论知识至零点;次日凌晨4点,起床继续学习。周而复始,直至比赛结束。
“那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以至于比赛后很长一段时间,生物钟还停留在凌晨4点起床状态。”李震说。
训练期间,李震再次当起了“甩手掌柜”,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部压在妻子身上。“已经习惯了,家里事不用他操心。大检修时他加班回来得晚,我都是做好夜宵等着他。”李震的妻子说。多年来,妻子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有了家人的支持,李震全身心投入了训练。为了模拟比赛环境,他把训练场的每个台案都练了个遍。为了适应上下午光线的不同,比赛前半个月,他每天模拟两场锉配考试,一干就是7个多小时。“经常是回家后,肚子咕咕叫了,才发现午饭没吃。”李震笑着说。
此次全国大赛,对锉配件考核标准公差为0.03毫米,相当于半根头发丝的厚度。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赛前的刻苦训练,这个数字对李震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比赛场上,李震动作娴熟、现场工具、零件等摆放井然有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他,以锉配件公差小于0.01毫米,也就是小于1/6头发丝的厚度拿到了锉配件项目的全场最高分。他在赛场上将多年来养成的文明施工和标准化作业程序展示出来,得到了大赛组织单位、裁判员和参赛选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不愧为央企培养出来的工匠!”颁奖现场,大赛组委会主任、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副院长苏军生赞叹道。
传道授业服务达人一肩挑
在李震身上,传道授业和服务达人两个角色相互辉映。
2009年,李震与青工杨露签订导师带徒合同,通过细化培训方案,逐阶段落实学习目标,杨露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016年,在山东省“振兴杯”青工技能大赛中,杨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勤学敬业、敢于担当的李震,成为了一名客座讲师。他被齐鲁石化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师,为集团公司培训班学员讲授大机组维护知识,将自己多年所学和工作经验与其他职工一起分享。
在齐鲁石化,每年都会如期举办“传承企业精神,共建美好家园”志愿者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只要班上没有维修任务,李震都会准时出现在现场。
“只看了一眼,不用比对就把钥匙配好,一试开了,这小伙子真棒!这技术真厉害!真牛!”一位曾经接受过李震志愿服务的老人家赞不绝口。
配钥匙,维修自行车、电动车和各类小家电……大机组维护专家瞬间变身服务达人。李震乐此不疲。
“我有的技术能给大家生活带来便利,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李震开心地说。
在李震心中,成绩属于过去,自己仍然是一名平凡的维修工,今后将继续为装置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