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榜样是如何炼成的
2019年08月15日 12:3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红英 陆 明 杨上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5月中旬,华北油田为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采油四厂永清采油作业区授牌。永清采油作业区成为别古庄采油作业区之后,采油四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作业区。

  成立已经34载、仅有330余名员工的石油团队,究竟有什么秘籍,能从成千上万个先进集体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永清采油作业区主任汤天磊认为,最主要的是他们这个集体多年来创造的业绩过硬。

  全力保供

  1985年11月21日下午3点,随着北京门站火炬的点燃,一缕缕清洁的燃气能源从华北油田输送到了首都北京。从此,北京市民的燃气结构被改变,北京市没有燃气能源的历史被改写。

  当年,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永清采油作业区指导慰问,极大鼓舞了员工斗志。之后的数十年间,永清采油作业区战天斗地,全力保障首都燃气供应。

  1996年8月,洪灾突袭燕赵大地。一夜之间,向北京供气的苏桥东淀凝析油气田变成了一片汪洋。3座集气站、17口高压天然气井全部被淹,井场积水深处达2米。

  “那时,气井被洪水围困成了孤岛。职工每天划着橡皮筏巡护井场,一日三餐靠方便面和凉水对付。当时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宁可牺牲自身利益,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保证首都供气!”回忆起当年抢险的场景,时任输气大队(永清采油作业区前身)大队长岳天应历历在目。

  在自觉奉献的群体铸就的铜墙铁壁面前,洪水收敛了威慑。向北京的日供气量很快达到正常值。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煤层气等能源领域开发的日益蓬勃,我国燃气能源结构已进入了气化时代。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输送管道陆续建成投产后,华北油田燃气进京已经成为历史。

  时至2014年,永清采油作业区完成了向首都输气的历史使命。在29年时间里,永清采油作业区累计为北京供输天然气30.7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援了首都经济建设。

  虽然为首都供气的历史使命已经告一段落,但时至今日,永清采油作业区的300余名干部员工依然以每天外供130多万立方米的工作量,向廊坊、霸州和永清等地区的5100户工商企业及112万户居民输送洁净的燃气。

  强抓安全

  早上一进站,永清采油作业区所属的永清气处理站员工杨文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安全自省镜前,对自己的劳保穿戴、仪容仪表进行整理。这面安全自省镜已竖立14个年头,时刻警醒员工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时刻勿忘安全”。

  同样是早上一到站点,永清采油作业区固417站点的员工就穿好作业服、戴好安全帽,将一切电子设备放在指定位置。这些都是进入天然气采集区之前必须完成的安全工作。

  这里的8口天然气井被站点员工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每隔两个小时,他们就要对天然气的采集设备进行一次精细巡护,认真检查每个接口、阀门、管道,观察各种设备是否在安全运转。员工们每天两人一组、昼夜轮班,每周两组人员做到交替值班。

  在这里,除电视机外没有其他娱乐设施。值班人员每天出门面对的是一排排气井、管道,进门看到的是一排排安全服、安全帽,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在普通人看来,这也许是极单调无趣的工作,他们却将之视为一种使命和责任。

  “安全重于泰山。生产安全平稳关系着整个供气系统的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我们岗位虽小,却责任重大!”固417站点采气技术员张长松说。

  多年来,永清采油作业区坚持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在巩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现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

  俗话说:“一年两年靠运气,三年五年靠管理,长治久安靠文化。”为了让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永清采油作业区开展了“家书话安全”活动和安全警示语征集,设立安全自省镜,积极开展我讲岗位安全、争当一日安全员、手机短信助安全、安全流动课堂、安全漫画等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同时,编印《安全文化宣传手册》《安全家书》《习惯性违章图文集》等文化丛书,着力培育富有亲和力的安全文化理念。

  创新不止

  2017年5月17日一大早,永清采油作业区泉一站员工胡东华和工友,利用他自己发明的卸载器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泉42-85井示功图测试。从地面操作到油井参数录取,从仪表安装到井况跟踪,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以往油井负荷卸载,主要依靠抽油杆吊卡来完成,将多个吊卡在井口叠加使用,既费时又费力。相反,胡东华发明的叠放式油井卸载器,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安全可靠,卸载操作每次由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被员工们誉为“神器”。

  像这样的“神器”,在胡东华手中诞生的还有不少。以他名字命名的“胡东华创新工作室”成立7年多来,先后完成创新项目278项,荣获油田公司创新成果奖6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0项,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像胡东华这样的创新能手,永清采油作业区还有不少。多年来,永清采油作业区深刻认识到基层既是生产一线,也是创新一线,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通过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形成了全员行动、共创效益、竞相超越的生动局面。

  面对生产经营任务严峻的形势,作业区干部员工着眼内部挖潜,通过对永清气处理站新建投产的天然气脱水撬的生产参数进行不断摸索、调整优化,使装置运行达到最佳,深冷温度由零下60多摄氏度降低至零下70多摄氏度,有效提高了天然气处理深度,1万立方米天然气增产轻烃0.2吨,同时节约了甲醇耗量。

  作业区及时组织对泉一站拉运内倒到永清气处理站较“富”天然气的卸气流程进行调整改造,通过对内倒的1万立方米天然气脱水、脱烃处理,日增产混合轻烃2吨多。

  仅2018年,这个作业区就通过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创新创效活动,采纳降本增效措施10项,节约成本400多万元;实施油水井改造措施32井次,老井恢复和调整间开17口,开井时率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实现全年超产5000吨。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