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面对严峻油田生产形势,石油部地质调查组精心部署迅速扭转了局面。
○文/汪赉莒
中国的原油产量1978年登上1亿吨台阶,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也是这一年,由石油工业部副部长闵豫领导的全国油田开发大调查,吹响了中国油气田开发向正规化、科学化进军的号角,比较快地解决了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形势催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并提出把“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积极性。在这个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撤销石油化学工业部,成立石油工业部。
当时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干扰,油气勘探投资和新增储量锐减。油田储采失衡、油田注水和调整工作欠账,造成全国油田含水率上升加快、产量递减率增大,难以实现年产油1亿吨稳定生产的窘迫局面。另一方面,社会上“极左”思潮余毒尚未肃清,全国多数油田被解散或搞乱了的油气开发管理指挥系统尚未恢复,各级领导还害怕被扣上“复辟”“回潮”的政治大帽子,不敢管、不愿管油田开发工作。
油气田开发基础工作十分薄弱,油田地质研究越来越粗,油气储量计算严重失真,开发方案越做越简单,有些油田甚至出现不做方案就开发,许多行之有效的油田开发管理规章制度和生产秩序被破坏的十分严重,生产一线队伍的岗位责任制当成“管卡压”被推翻,井站管理设备运行状况、工程质量等存在着成堆问题。
在这样严峻复杂的油气田开发生产形势面前,闵豫临危受命为石油部副部长,主管全国油气田开发和生产建设工作。他迎难而上,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1978年4月,他先后带领石油部开发司司长谭文彬,以及曲广玲、王乃举、万仁溥、张文昭、董恩环、陈子琪、彭立纯、苗承武、张钧、唐加礼、蒋兰、刘兴和、石宝珩、阮延年、陈中一、周成勋等各路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分期分批到大庆、胜利、辽河、吉林、大港、长庆、河南、中原、江苏等油田进行为期半年的大调查。
每到一个地方,在机关闵豫和调查组系统听取有关领导和单位的工作汇报;同时召开各类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在研究、设计院所,他从观察岩芯到查对原始资料和数据,从储量计算到方案设计,一个油田一个油田、一个区块一个区块地研究油田开发生产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力,指明各油田当时要抓好的重点工作,要求各油田增强油田稳产基础,迅速改善开发效果,提出完成和超额完成油气生产建设计划的工作部署和具体措施。
他们用大量时间深入生产一线的采油队、作业队、油建施工队、测井站、机厂车间、井站、泵房等,认真调查油田开发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他们坚持贯彻石油部党组关于加强油田开发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从调查发现的一系列带有普遍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油田开发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出发,提出了要正规、科学开发油田的要求,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夯实基础
大调查中发现很多油田领导班子总是习惯于抓勘探和钻井,不善于抓开发管理,生产指挥系统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严不细,技术工作越做越粗的问题。河南油田原油日产水平在全国14个油田中位列第6位,但主抓油田开发工作的局领导对油田开发工作不熟悉,没有建立起定期听取油田开发状况的汇报制度,对重大的油田开发方案讨论研究得不够,没有组织油田地下大调查,也没有定期召开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或动态分析会,油田职能科室不健全,主管生产技术的部门没有设置专管油田地质、开发动态的科室,没有主管油田开发工作的总地质师、总工程师、总调度长。长庆、吉林等其他油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类问题。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闵豫和调查组及时向各油田领导严肃指出,并在1978年8月召开的全国油田领导干部会和1978年10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处长、采油处长工作会上强调:全国各油田的领导要在加强对勘探和钻井工作领导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油田开发工作的领导。油田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中要有领导干部专门抓油田开发工作,党委要定期研究油田开发问题,局领导要定期听取油田动态分析,管理局要建立健全生产办公室,生产办公室要有主任或副主任专门抓油田开发工作,局里要配备专门管油气田开发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总地质师、总调度长,局机关要建立健全地质处、采油处,形成从上到下一套机构完备、功能强大的生产指挥系统,保证油田开发科学正规、正常有序地运转。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到1979年全国各油田相继都明确了主管油气田开发工作的领导干部。管理局配备了主管油田开发生产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总地质师,有的油田还配备了主管采油和井下作业的总调度长。一些在“文革”中被取消的地质处、采油处也陆续重建起来。
为了提高这批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才能,闵豫还在石油部先后举办的主抓油田开发工作的“局长学习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培训班”“全国地质处长、采油处长工作会议”上讲话、授课,系统阐述地质处、采油处的职责范围、工作重点。这套主抓油田开发管理工作的机构和负责人制度,成了油田科学开发、生产高效、有序运转的保证。他要求各油田领导定期听取油田动态分析和重大开发生产情况汇报,总地质师专责抓资料录取、开发方案设计,总工程师主抓重大工艺技术攻关和重大调整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把加强油田开发工作落到了实处。
落实制度
河南下二门油田投产多年来,油层水层分不清。他们辨认油水层只靠测井曲线,试油不从全面识别油气水层出发,一心只想“保险层”“纯油层”,射孔怕出水,专挑“好层”“保险层”射。什么界限层、界面层都不去试,造成油水层无法识别。胜利滨南油田沙四段上亚段油层,岩芯含油仅有一部分,很多层段都是不含油的白色灰岩,很致密。射孔时从底部往上只射20至30米,便进行投产。射孔井段中许多不含油,未射孔段中有油层却未射开,有效厚度严重失真。长庆油田也存在这种情况。
有些油田储量计算失真。长庆红井子油田是一个分布零散的透镜状的岩性油藏,却按成片连通的构造层状油藏以容积法计算储量。打探井18口只有10口井出油,却按出油井勾画出连片分布的含油面积计算出原油地质储量5600万吨。后来打详探井,发现岩性横向变化很大,油层平面上互不连通,核算储量仅有920万吨,减少了84%。
江汉油田在做储量计算时把钻井过程中岩屑录井仅见到油斑、油迹的砂层统计到有效厚度中,后来分层试油证实,这部分砂岩只出水不出油或油水均不出。按前者有效厚度计算的储量达3.25亿吨,核实后只有5300万吨,减少了84%。其他油气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1978年全国油田原油地质储量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储委)认真审查后由79.6亿吨核减为68.1亿吨,减少了11.5亿吨。
开发方案越做越简单。调查中发现辽河、中原、吉林等油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很粗糙、很简单。油田地质研究不细致。什么孔隙结构、渗流特征、能量补给、产量计算、开发方式选择、井网井距确定等都不做专题研究,既无计算也不论证,含油范围大致圈个面积,井网井距、单井产量拍脑袋凭经验确定。方案做出来不审查,领导一句话就实施。有的油田还出现了没有方案就开发,先投产后补方案设计的情况等。
调查组看到这些问题后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领导层没人抓、不敢抓,没有专门机构抓;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无标准、办事无要求。为解决这类问题,闵豫亲自组织编制了《油田开发条例(草案)》共12章100条。条例对油气田详探与油田研究、储量计算、开发方案设计与审批制度、钻井、完井和采油工艺、地面系统设计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他还在几次全国性会议上亲自逐条进行讲解和宣传贯彻,并要求石油部开发司严格按条例规定检查油田开发基础工作。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各油田普遍重视和加强了油气田开发基础工作。在储层评价、生产测试、方案设计等方面提高水平,减少了失误。
明晰权责
调查组发现油田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手资料不全不准、岗位责任制执行不严不细、设备管理不精心、质量马虎凑合等。调查中发现有的采油队的井史资料只填到1975年,有的采油队的“地宫”里的开采曲线只画到1977年,有些资料写的时间已到1979年底。岗位责任制不严不细的问题相当多。
还有的井站不像站,门窗玻璃全碎了,墙上全是黑色。吉林油田有一口关键探井完钻一年多了,完井报告没交出来,相关数据也没有;有口探井竟漏取150米井段的岩屑,油层水层解释不清。辽河油田岗位责任制不具体,没有落到实处;井长、值班工人职责不明确,上岗后不知该做哪几件事,甚至不少工人不会交接班;而且管理水平“低”“粗”“松”。设备管理不精心、马虎凑合,报表填写潦草、差错多;设备松、缺、渗、漏多;井场油污多,杂草长满地;计量间普遍没有油水井的地质技术资料,井组不搞动态分析;大部分采油队不能测试动液面、示功图,不测流压、静压等。
面对这些问题闵豫一个油田一个油田地明确指出,主要是管理局领导班子没有明确哪个领导专门抓开发管理工作;局、采油厂两级机关的处室也没有把“三基”工作和岗位责任制当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抓;没有一套严格的检查评比制度;一线队伍没养成严细成风,没有继承“三老四严”的大庆优良传统;干部中还有怕带帽、怕挨批的思想等原因。他要求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大庆,重建生产指挥系统,强化岗位责任制。
开展大调查期间,石油部组织各油田采油厂、队干部1432人去大庆学习油田开发管理,基层建设工作经验,尤其是学习大庆高产稳产模范采油队——中一采油队的活动。各油田的采油队普遍成立了资料组,加强了第一性资料的录取和整理。油水井资料全准率达到90%以上。为搞清油田地层压力,各油田采油厂都组建了测试队,更新设备,培训岗位人员,增强了生产管理能力。全国498个采油队中有281个成立了测试班。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全国各油气田普遍加强了基层建设,油气田开发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大调查中闵豫还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油气田开发这路科研工作落后于生产发展形势。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工艺技术攻关不力。针对这些问题,闵豫提出以后工作要认真做到:一是研究工作一定要做到机构稳定、人员稳定、专业稳定。再也不能大拆、大搬、大并了。今后重点科研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项目的选择,一定要有个审批程序,不能随意改变。二是对现有的研究院所进行必要调整,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全国科研中心建设。要从全国集中一批人,从各油田调一批人,而且都要尖子,形成一支“国家队”,承担一批面向全国的重点研究任务。
强化科研
闵豫从现实和未来全国油气田开发的需要,提出集中力量研究的几大课题:油田稳产情况不好,递减十分严重,要尽快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怎么提高采收率,要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除西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3个盆地,以及渤海、东海、黄海、南海有可能找到大油田外,现有的地区再找的新油田中可能要以中小油田为主,要研究高效开发中小油田、复杂油田的一套方法;我国大量的低渗透油区怎么经济有效地开发;油气层埋藏深度6000至7000米的深层超深油气田怎么开发;大量的凝析油气田怎么开发等。
为了迅速贯彻石油部党组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定,闵豫在1978年党组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油田开发方面要重点抓好七大科研项目。1979年上半年又组织6个调研组对全国6种类型油田(砂岩、断块、稠油、低渗透、碳酸盐岩和天然气田)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和各油田研究部门分工协作的意见。
1979年8月至9月,在玉门召开了“全国油气田开发科研项目协调会”。这是一次在中国油气田开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会议统一了对油气田开发科研工作形势的认识,明确了油田开发科技发展方向,制定了近期油田开发“六大学科”“十项工艺技术”研究课题,并提出保证这些课题顺利完成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次大调查和此后一系列重要会议的贯彻,中国油田开发科学技术工作出现了新面貌,走上了一个新阶段。油田各级党委重视和加强了对油田开发科研工作的领导,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全国的油田开发科研体系建立起来了,油田开发科研的国家队形成了,一大批生产急需又有理论水平的科技成果出现了。全国油气产量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非但没有下滑反而连年增产。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