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海教授升“官”啦
2019年08月26日 19:0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杜宗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懂技术、爱工作、人缘好,海刚升任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副所长,众望所归。

 

文/杜宗军

  “知道吧?咱们‘教授’升官了,提副所长了。”“嘿嘿,这下更有他忙的了,方便面得多备几桶。”

  这段时间,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碳酸盐岩油藏室的几位“室友”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他们年轻的室主任海刚。一面替他“升官”高兴,一面又有点“幸灾乐祸”。这到底是闹哪样?人家好好升个“官”,咋还幸灾乐祸起来了?只因升“官”后,海刚不仅要管着碳酸盐岩油藏研究室,而且负责的事将更多,加班的时间将更长。

  这“官”有水平

  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物探专业毕业的海刚进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实习结束后,他被调往油田开发研究所从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目前国内外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海刚更是初次接触。他甘当小学生,不懂的问题哪怕加班到深夜也要弄懂。爱钻研、肯学习、能吃苦,加上性格开朗、业务水平高,又乐为人师、百问不倒,同事们都喜欢称他为“教授”。

  2011年,年仅25岁的海刚脱颖而出,担任碳酸盐岩油藏室副主任,2013年升为室主任。从当上这个“官”开始,海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全力以赴,发挥“教授”级的水平,仅局级以上的生产项目及科研项目就连续参加了9个。遇上情况复杂的油井,他更是不肯轻易放过。

  TP25CX井原是西北油田托甫台区块河南的一口自喷高产油井,日产油60吨,一直不含水。2012年6月8日,该井突然暴性水淹,成为滴油不剩的“水井”。每天60吨的欠产让产量形势本就严峻的采油厂上下心急如焚。

  海刚得知后,立即安排了加密化验含水,再次巡检现场油压,反复确认信息无误后立即组织了转抽。但令人失望的是,累计评价了1368吨液量仍然显示高含水。大家不死心,继续进行了长达48天的关井下压水锥,但开井后仍然没有一滴油。

  怎么办?看到领导和同事们焦急失望的神情,看到每天生产报表上欠产的刺眼红线,不服输的海刚重新鼓起干劲,带领大家一个个环节找,一个个数据比对,查遍这口井所有油藏地质、生产动态资料。最终,结合地震、测井资料以及前期所做的吸水剖面测井分析,海刚认定该井暴性水淹主要是底部出水,但顶部动用程度低,仍有剩余油。

  经过反复深入论证,海刚排除异议,封堵了底部出水段,酸压改造顶部产层,让这口含水100%的低效井重获新生,成为日产油20吨的不含水自喷井。

  埋头耕耘,总有收获。工作10年来,“教授”海刚获得了众多荣誉:2015年,获得西北油田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得中石化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第四期高效新区产能建设项目突出贡献奖、第八届青年学术论坛油气勘探开发类优秀奖;2017年,以全局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动态分析能手”称号。

  这“官”不轻松

  西北油田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生产一线均实行两月休一月的工作制度。这意味着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远离家人在沙漠,没有周六、周日。加之西北油田按照油公司模式运行,人员精干,工作量大,加班是常事。作为油田稳产开发最前线的开发研究所更是加班的“重灾区”。“996”不存在,一般需要加班到凌晨,甚至更晚,标准的“5+2”“白+黑”。

  一开始当“官”,海刚就尝到了当“官”的不容易。为了完成塔河4区模型刻画系统工作,他曾经连续一星期加班至凌晨3点。每逢有大型开发活动,准备相关材料都需要连续数晚熬夜。凌晨饿了就在办公室吃方便面配火腿肠,困极了就眯一会儿再继续。方便面吃得多了,再好的味道也让人倒胃口。他只能想办法多换几种口味。这样高的工作强度,海刚有时也累得招架不住,顶着熊猫眼上班。

  千里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死亡之海”,难得看见一点生命的绿色。一线的油田人都有在宿舍里养花草的习惯。本来也喜欢花花草草的海刚却忙得啥也顾不上。朋友们看不下去,特地送了他几盆。知道他忙,还特地选了最好养活的给他,还是让他给养死了。“没办法,太忙了,老忘记浇水。”看着窗台上几盆已经枯萎的花草,海刚笑得有点尴尬。

  时间就像蛋糕,多分一些给工作,就只能少分一些给家庭。为了采油厂稳产上产,当了“官”的海刚不得不更多地牺牲小家的幸福。

  2014年结婚的海刚,妻子在乌鲁木齐地方工作,女儿2016年出生。一座天山,南疆北疆相隔千里。一年中最少有8个月时间是工作同样繁重的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尽管海刚爱家、爱孩子,但忙起来总是顾不上。最忙的一年,他只在家陪了女儿80来天。

  今年的五一假期,海刚照例没有回家,留在单位继续工作。不料女儿发烧住院,妻子急得直哭。海刚心急如焚,单程一千多公里赶回乌鲁木齐。女儿刚好点出院,他就急匆匆地赶回单位继续投入工作。“没办法,油田一线更需要我。”

  海刚的辛苦换回的是滚滚原油。

  塔河2区奥陶系油藏高自然递减形势严峻。他对油藏内的60余口单井逐井分析,详细论证,提出了以酸压、转层、注水为主导的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后增油6万吨,增加SEC储量47万吨,创效1.2亿元以上。该方案被评为局级优秀治理方案。

  这“官”很温暖

  当了“官”的海刚,总是干最忙最累的活,攻克最难的项目。唯一占的“便宜”是加班多了比同事们多吃了几桶方便面。大家从心里喜欢这个“官”,研究室几个年轻同事和他关系铁得像大学时代一个宿舍的室友。而与他们一起进步,是海刚最愿意做的事。

  每逢局厂技术竞赛,如油水井动态分析大赛,他总是悉心指导参赛选手。从参赛材料的思路、具体编写到后期汇报演练,他全程参与。不只分享自己的经验,还经常与选手反复讨论论证,熬到凌晨。每次比赛,研究室从来没有落空过,多次拿到第一名。而且几乎每个成员都取得过前3名以内的好成绩。

  工作中的热心帮助让同事们感动不已,生活中的海刚更是个热心肠。同事们的大事小情,他都尽力帮忙。

  春节期间,同事们的家人从全国各地来油田探亲。油田基地本来就不宽裕的宿舍楼顿时不够住了。每到此时,海刚总是大方地把宿舍让出来,宁愿和别人挤着住也要让千里万里来探亲的夫妻或者一家三口团聚。

  每年油田都发新的保暖工装、工鞋,他自己穿旧的,而把新的送给经常上井的同事,或者捐给贫困地区更需要的人穿……

  充满爱心的他,不仅关心着身边的人,还牵挂着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开始,尽管自己要养家要还房贷,他依然坚持捐资希望工程,对口援助一个南疆贫困孩子上学。他说:“我多省一点,就能给孩子一个有希望的明天,值得!”

  工作有水平,遇事有担当,急事能加班,热心帮助人,这样的“官”当然人人欢迎。参加工作以来,海刚的绩效年度考核连续8年评级为“A”。2018年,他被评为西北油田双料先进——“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和“油气开发先进工作者”。可以说,他升“官”,人人敬佩,无人眼红。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