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一个石化工程人的诗与远方
2019年09月11日 15:1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赵 双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奉命于危难之间,王志伟为实现打造“中国品牌”的理想,不断做着极限超越……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赵 双

  有一种热爱,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也无法磨灭;有一种奉献,无论历经多少岁月依然坚持;有一种理想,抛弃个人得失,与国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在流火的季节,在遥远的国度,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五建)科威特新炼厂工程项目经理王志伟正带领着7000余人的施工队伍,为建成中东地区最大的炼油厂,促成科威特国家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典型案例的成功实施,以无限的热爱、无私的奉献,再次把中国石化工程人的诗与远方定格在海外工程现场。

  危难之间,他是希望

  2017年3月5日,广州。五建公司总部14层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压抑。

  科威特新炼厂工程项目,这个合同金额5.19亿美元,承载着五建历经2015~ 2016年两个海外项目巨额亏损后翻身希望的“巨无霸”项目,施工刚刚半年,突遇重大危机——项目经理黄会安为争取五建的合理合法权益,与项目总包斗智斗勇,被总包“赶下了台”。

  临阵换帅历来是兵家大忌。“我们与总包多次交涉,希望能改变对方的决定,但总包态度坚决。”五建公司副总经理衣浩说。

  换帅已成定局。

  换成谁?这是一个谁也不敢轻易做出的决定。

  “王志伟怎么样?”一片焦灼之中有人提议。会议室里,大家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1998年就进入公司的老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五建第一批到海外的管理人员,2013年已经担任过海外项目的项目经理,海外项目执行能力过硬!

  现任科威特新炼厂工程项目现场执行经理。黄会安休假期间,代管过项目,对项目情况足够了解!

  20年来工作兢兢业业、踏实稳重,专业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出类拔萃……

  就是他!

  奉命于危难之间,王志伟走马上任。但他心里是发怵的:“我一直问自己:能不能把这么大的担子挑起来,能不能把这个项目干好?”

  因为他明白,这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项目,是关系到中国石化品牌声誉的重要项目,更是直接关系到五建公司生死存亡、被公司全体员工寄予厚望的项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干砸的项目。

  巨大的压力让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下子多了很多白头发。

  妻子崔澜川感受到了他的压力,便劝慰他:“压力太大就不要干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但王志伟说:“公司需要我,我不但不能不干,还得全力以赴地干好!”

  “这么大的项目,这么紧急的情况,很多人都怕了。志伟敢临危受命确实不容易,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精神。”五建公司党委书记蒋德军说。

  精细、精准到每一个细节

  欲戴王冠者,必先承其重。

  成本、工期、安全、后勤、安防……担任项目经理后,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每天仅需要王志伟签字的文件、报表就有数百份,还有各种会议、各类邮件等着他。“真是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工作多,时间紧,不得已要调整各项工作安排。但有一项工作的节奏他保持了十数年,至今未改。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型气候,夏季异常炎热,气温都在40℃以上,最高可以达52℃,沥青路面温度则在80℃左右。

  4月27日,虽然还没入夏,但上午9点,气温已经达到34℃。项目工地,黄沙漫漫,热浪滚滚。从吹着空调的工地办公室走进这样的环境里是需要勇气的。

  以王志伟项目经理的身份,完全可以安稳地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查看数据来了解现场情况。但只因心里放不下装置,他穿戴好劳保用具,开始了每天的现场巡视。

  “志伟经理每天上、下午都要到施工现场巡视一趟,至少要走6个小时1.6万多步。不管天气多热,只要有工人在现场施工他都要去。而且现场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工序。对项目组织实施、施工细节的了解程度,没有人比得过他。他也总能发现区域经理看不到的隐患,并帮助整改,才保证了项目3000万安全人工时。”科威特新炼厂项目党委书记程龙根说。

  海亮在王志伟担任项目经理后,成了项目现场执行经理。他坦言:“我比志伟经理还年轻十几岁,但我真的做不到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每天那么长时间在现场。”

  “志伟能够沉到一线去,对项目的执行方向把得很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战斗意志,而且是真正的以身作则。”衣浩说。

  一本“节能降本”生意经

  “这么多年走现场我都走习惯了,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我还时不时地改变一下巡视路线,搞一搞突击检查。”王志伟咧开嘴,笑得很爽朗,“难的是管钱。”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尚且需要“算计”着过,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王志伟这个以前没怎么管过“钱”的项目经理开始不断在脑子里打起“小算盘”。

  项目7000多名员工,需100多辆大巴来回接送,一餐消耗16000多个馒头、2吨大米、2万个鸡蛋……每天仅吃、喝、用水、用电等固定成本就近百万美元。他发起倡议,开展“我为成本献一策”活动,由此制定了12项降本增效具体措施,从用水、用电、办公耗材、生产用品等全面节能降本。

  作为以施工为主业的建设公司,熟练技工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近年来雇佣中国技工成本高涨,他就盘算着更多地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等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的国家招聘工人。现在项目现场很多质量检查员都是印度人,有些区域甚至比中国籍的质量检查员人数还多。

  项目原计划从国内购买1500万美元的脚手架,但由于“环保风暴”后国内钢材价格猛涨,脚手架价格水涨船高,他就要求采购人员在整个中东地区进行比价,最终在当地买到了更“划算”的脚手架。

  以前项目常发生多个工种因信息不通畅,重复做同一件事的情况。如管道数据,工程控制部门需要200多个专业工程师进行录入,但采购部门不掌握这些数据,再次进行了录入。

  为避免数据不符,双方还要互相对照,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王志伟支持海亮进行创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把项目各种信息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公布,实现了信息共享,减少了重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2018年11月以来,科威特暴雨不断,导致项目一度停工,延误了工期。王志伟立即要求拍照留下证据,根据合同条款启动保险索赔机制。最终,项目部的索赔要求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 ……

  “这个项目是五建所有海外项目中成本控制得最好的,志伟功不可没。”五建公司主管海外业务的副总经理王建军说。

  “基建狂魔”炼成的背后……

  6月21日,夜幕已经拉开。远远望去,科威特新炼厂工程项目现场一片灯火通明。在璀璨灯光的映照下,钢筋铁骨的装置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们在2018年的夏季开始实行夜班作业,今年的夜班作业从5月3日就开始了。”王志伟介绍说。

  科威特劳动保护条例规定,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午间11点至下午4点,禁止工人进行户外无遮挡作业,否则将面临处罚。许多工程建设项目都因此被迫延期。

  对五建而言,停工一天,就意味着每天近百万美元的固定成本打了水漂。如果因此工期延误,不仅成本上升,而且面临罚款,项目的效益将无法保证。

  2018年5月,眼看禁止白天施工的日期一天天逼近,王志伟提出了夜间作业,将工作时间调整为晚上22点至夜里3点和夜里3点半至早上8点半。

  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意见纷至沓来。

  王志伟广泛征求参建单位对作息时间和员工就餐时间调整的意见,与项目部管理团队成员广泛深入交流意见,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可行!

  他以身作则,夜间与员工一道上下班,同时要求项目部高度重视工作时间的调整,加强现场施工作业安全管控。

  “我们按照志伟经理的要求,加强了夜间所有作业人员劳保用具的配备,增发了夜间劳保眼镜和荧光马甲,为各作业岗组提供充分的照明,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和监督,尤其加强高空作业管理,对高空材料摆放、人员高空作业平台以及人员移动安全通道进行专项检查和完善,以保证夜间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开展。”科威特新炼厂项目安全总监张正山说。

  各项保障措施到位,王志伟带领团队以事实证明,夜间作业工人身体健康与安全有保障,而且工效也达到了与非高温条件下白天作业接近的水平。业主、总包都直呼:“Amazing!”

  目前该项目装置已交付了3套,交付率达到50%,项目总进度达到90.31%,同时实现了3000万安全人工时。

  “王志伟的角色是这个项目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没有他,这个项目不会进展得那么顺利,运行得那么高效。”科威特新炼厂项目总包TR公司项目主任Armando说,“他了解我们的规则,明白我们的目标。能够带领他的团队和我的团队达成一致,及时交付项目。每当我们在各层面出现矛盾时,他总能积极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没有王志伟先生,我们的项目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王志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建设者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们用热情与智慧铸造精品工程,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工人的力量,为科威特人民享受美好幸福生活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驻科威特大使李名刚给予了王志伟高度评价。

  装置就是我的“孩子”

  又一张石化工程“中国品牌”的名片即将呈现。王志伟为此付出了全部心力,忽略了自己,也难免忽略了家人。

  “我都已经习惯被他忽略了。”妻子崔澜川无奈地说。她算过,自2006年王志伟服从公司安排参与海外项目建设,这些年来他们夫妻总共也就在一起待了11个月。

  “公司领导层考虑到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广州,身体又不是很好,就允许他随时可以提出休假申请,但这个特权,他一次都没有用过。”蒋德军说。

  王志伟心里对妻子有着深深的愧疚。“2013年,我休假结束,在回项目途中接到了老丈人去世的消息。她考虑到我的工作安排,就没让我中途回去处理丧事。她说她自己一个人可以,但我知道,那时她是很需要我的,我却没在……”

  最让王志伟感到愧疚的是,因聚少离多,他们夫妻40多岁了还没有孩子。“十几年了,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里,忍受着亲戚朋友的议论。她还总是安慰我,甚至觉得对不起我……”

  “头几年我跟他抱怨过,也哭闹过,想方设法不让他再到海外项目去,但他往往是答应我了,公司一说需要他,他就又去了。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是他热爱的事业,我应该支持他。”崔澜川说。

  王志伟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弥补。

  “他每天上班的时候,只有午餐时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他都会打电话给我,听我絮叨,让我觉得他离我并没有那么远……”崔澜川说。

  至今没有孩子,无疑是王志伟人生的一大缺憾,但他却说:“这一个个国际工程项目就像我的孩子。每天我看着这些装置一天天建起来,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不断成长。当看到装置成型完工交付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这时心里就非常满足。”

  知冷知热的,才是心;相守相望的,才是眼;不离不弃的,才是情;一生一世的,才是爱。

  王志伟把爱洒向了装置。崔澜川深知丈夫对装置的热爱,把他的热爱当作自己的热爱。她把丈夫参加过的每一个项目的资料细心地保存起来,有照片,有剪报,甚至有打印出来的网络新闻。“等他干不动了,我们就可以守在一起,慢慢地聊他的这些‘孩子’……”

  责任编辑:王海坤

  znwanghaiku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