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英伊互扣游轮背后的战略考量
2019年11月04日 20:3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陆如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英国跳出来“帮腔”美国,是要表现出与美的特殊关系。对于伊朗来讲,目前的应对策略已进入第二阶段,通过“有限反击”把美国无条件地逼回谈判桌是其最大目的。

 

  7月4日,英国皇家海军在直布罗陀扣押了“Grace 1”号油轮,该油轮悬挂巴拿马国旗,载有20万吨伊朗原油。多次交涉未果后,7月19日,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一艘在英国注册登记的“Stena Bulk”油轮,称其违反国际海事法。相互扣押油轮后,英国和伊朗双方打起了口水战。7月19日,西班牙直布罗陀最高法院裁定,将英国皇家海军扣押的“格蕾丝1号”油轮扣押期限延长到8月15日。而对“Stena Bulk”油轮,伊朗迟迟没有拿出处置结果。

  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加剧了海湾地区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但整个事件让人觉得蹊跷:本是美伊对峙的波斯湾,为何英国突然插一杠子?

  英国扣押伊朗油轮显示对美绝对忠诚。6月19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四星空军上将保罗·塞尔瓦表示,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的海军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应该出兵巡航波斯湾,维护该地的航行自由。至于为何要亚洲国家巡航波斯湾,他认为现在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大部分都运向亚太地区,航线畅通却依然由美国负责,美国有些“吃闷亏”。英国是一直有护航油轮的主张的。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英国跳出来“帮腔”美国,其实也是符合英国外交政策定位的。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现在是脱欧、换相的关键时期,想借此表现一下自己的独特位置,刻意在外交政策上显示与法德等欧洲主要大国的区别。另一方面是其要显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在法国、德国等欧盟主要国家反对美国的伊朗政策情况下,英国与众不同地表现出对“帮主”的绝对忠诚和支持,也是新世纪以来英国对外政策一贯使然。

  伊朗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和应对之道。过去40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至少有三次通过“极限施压”的伎俩,把伊朗逼到了墙角。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这一次的极限施压,伊朗的应对无疑要艰难得多。今年5月初以来,伊朗的应对策略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今年五六月份是第一阶段,伊朗的应对策略是以“忍”为主,体现在不断声称要维护被美国撕毁的“伊核协议”,以最大限度地占据道义制高点、获得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同情。以伊朗6月20日击落美国无人机为标志,伊朗的应对策略进入第二阶段,即“有限反击”。击落美国无人机、袭击油轮、扣押英国油轮等,都是“有限反击”策略的产物。伊朗的原则是既要刺激美国,向美国展示自己在霍尔木兹海峡和威胁美国利益的能力,同时也以不引起美国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报复为底线,希望以此来逼美国降低对伊朗的压力和要价。如果能把美国无条件或小条件地逼回谈判桌,则是伊朗这一策略的重大胜利。伊朗这种“刀尖上跳舞”的应对策略具有相当的难度,火候需要拿捏得非常准。

  最后需提及的是,对于中国是否要投入力量参与波斯湾的油轮护航,笔者认为,当下还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如果我们一旦参与护航,则相当于站到了伊朗的对立面。这不符合我国的国际定位、政治定位和外交定位。另外,波斯湾当前形势还没紧张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其他国家,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的石油进口大国,都不愿意卷入这场美伊对峙之中。未来,伊朗还会继续搞一些冒险行为,每隔一段时间波斯湾一带就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或擦枪走火的险情。局势会紧绷僵持,危险系数也会呈现上升趋势。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