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海外的中国石油人,伴着对祖国对家人的思念,为不平凡的事业努力、坚守、奋斗着。
○文/杨 明
如果说世界上纷争最集中的地区,中东必在其中;如果说世界上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中东必在其中;如果说世界上石油最集中的地区,中东也必在其中。快速崛起的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把中国石油人的脚步带进了中东。
2010年夏天,正是中东最酷热的夏日,我和同伴一起走进这个“黑金”打造的世界,追踪那些先行“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人的身影和事迹……
可怕的高温
7月22日,我们前往阿曼项目部施工前线。上午10点半从马斯喀特出来,越野车的温度表显示室外气温是38℃。一路走,温度表一路跳。下午4点10分到达拉哈尔前线基地,温度表显示当地气温48℃!
住在前线基地,基地经理喜全芳提前告诉我们:“基地白天温度很高。水罐车虽然加了防晒网,但营房水管里的水温还是很高。早晨11点到晚上9点期间不要洗澡,免得烫伤。洗脸、洗手一定要先试好水温。”
坚决遵守HSE所有规定。我在安全时间按照安全方法洗了澡,但还是一晚上没睡着觉。半个小时一醒,因为嗓子都干得冒烟了。喝半瓶水接着睡,半小时又渴醒。也不好意思问,前线的同志们怎么睡着的觉,怎么受得了这种热?
在前线基地采访,明明热得忍无可忍,我们也不好意思说热——工人们在酷热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来施工现场,太阳再晒也就一两个小时就完活儿。嫌热,张得开嘴吗?
在一线不到两天,我和同伴就知道该到哪里去找采访对象——看哪儿太阳大往哪儿去,因为那儿的工人最辛苦。
到GW110钻井队采访时,正赶上井队搬家。这支井队创造了海外大型钻机整体搬迁的先例,而起因是钻机钢结构由于暴晒过热难以拆卸,不得已采取了焊接整拖的方式。
热带沙漠气候,原来只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一个概念。身临其境,你才知道什么叫干旱无雨,什么叫植被稀少,什么叫气候炎热……
我的中国我的台
除了到一线去,我们其余时间都是在阿曼项目部食堂跟大家吃大锅饭、大锅菜。
在食堂吃饭的不仅是项目部的员工,来往一线的员工食宿也都在这里。因此,项目部食堂相当于是一个客栈。南来的北往的,大家在这里互相交换着各种信息。
食堂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朝向正厅的电视机坐。中央4台的整点新闻总是牵着每一位海外游子的心。
曾经问过项目部员工,不能收到其他中文台吗?回答说还能收到两个,但信号差一些。重要的是中央4台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始终能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第一时间传递给大家。
电视新闻里只要说到国内重大新闻时,马上就有一群人端着碗走到电视机跟前听个究竟,其他人也都自动停止交谈。我们在项目部食堂吃饭的几天,看大家几乎顿顿如此。
在阿曼项目部采访期间,正是长江发洪水的时候。中央4台每天都在播报相关的最新消息。那几天,整个食堂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三峡大坝抵御洪水的能力到底是万年一遇还是十年一遇……
没有条件也要上
7月30,驱车前往距离德黑兰大约1100公里的阿瓦兹油田。伊朗项目部施工前线就在那里。一路上,越野车像个独行侠,不时在寂寞炎热的沙漠公路卷起阵阵黄尘。
下午,我们来到距离伊拉克只有4公里的GW队驻地。四周死寂的沙漠显得它像是汪洋里的一个孤岛。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地面上的一切。驻地四周摆放着整整齐齐的钻井设备,几位全身严严实实裹着防护服的工人正在做设备维护保养。
伊朗项目部经理刘俊杰向我们介绍,GW18队平台经理高云奇是个“拼命三郎”。他转业军人出身,原来一点英语底子都没有,到国外后一个词一个词死记硬背,现在的英语是呱呱叫,中外员工没有不服气的。
找到高云奇和带班队长康立军后,我们在骄阳肆虐的井场上边走边谈。言语中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疲惫,而只感觉到他们的兴奋和得意:“现在做设备维护全是我们自己干!连清洗带刷漆,雇人干得花20万美元。”
康立军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有一批已经淘汰了的泥浆罐,高经理带着工人钻进罐里打磨,实现了废旧再利用,为项目节省了8万美元的采购费用。”
该怎样钦佩、怎样点赞我们的员工——近50℃的高温,他们就这样在太阳的暴晒下,与灼热的钢铁不断发生身体接触,而且一干就是半个多月。
我“后知后觉”地建议:“你们完全可以雇人干清洗的活,或者是等天气转凉后再干呐!”
高云奇平淡地说:“我们队里的员工从来都是有活抢着干,有钱省着花,连伊朗员工都这样,从来没有人讲条件。”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年铁人王进喜是这么说的,这么干的,如今在海外的新一代中国石油人仍然还是这么干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
7月31日晚上,我们在伊朗项目部阿瓦兹后勤基地用餐。这是我们在前线的最后一顿饭。测井作业区副经理宋伟颇为骄傲地说,整个伊朗最好的中餐厨师就在阿瓦兹后勤基地。
我们的采访接近尾声,项目部一定要表达一番送别之意,弄了点儿小酒。毕竟是他乡遇故知,我们无话不聊,但聊的最多的还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路。
快结束时,有人提议给在座每一个人的父母敬一杯酒:“我们有在海外干了10年的,也有刚来海外一两年的。为了这一份事业,应该说亏欠家人许多许多。欠妻儿的我们将来可以补偿,但是欠父母的,更多只能请老人家多体谅、多原谅了。在这里,我们一起敬在座每一个人的父母,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平平安安!”
这番话说完,大家一饮而尽。我看到每一个人的眼眶都是潮湿的,而餐桌上话最少的后勤基地副经理李涛的眼泪更是夺眶而出。
当我们想说一句劝慰的话时,这个长得高高大大、外表刚毅的中年汉子,突然扭身离开,站到墙角,双手掩面,失声痛哭。
我们不知道李涛的心里有多少艰辛。我们只知道每一个在海外拼搏奋斗的中国石油人和李涛一样,心中都有无数的艰辛。只是此时此刻,我们触碰到了李涛心中那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
此时此刻,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放下酒杯,我们站起身,相继走到李涛跟前,彼此互相拥抱,彼此互相宽慰,彼此互相鼓励……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