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石油工人王光荣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塔里木的石油勘探事业。
○文/黎华杰
“王光荣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们的新闻、文艺部门应该好好地宣传像王光荣同志这样的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去教育、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1990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视察塔里木石油探区时,高度赞扬了王光荣的模范事迹。12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王光荣的先进事迹。
不负韶华
王光荣是塔里木油田第一勘探公司7015钻井队大班泥浆工。他在钻井队泥浆池边度过了18个春秋。当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勾画出一个大油田的轮廓的时候,他所在的钻井队闯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巴楚地区曲1井因泥浆性能不好发生卡钻,他被调去帮助调整泥浆,处理事故。
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沉积盆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进行充分油气勘探的大型沉积盆地之一。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蕴藏量分别占我国油气资源蕴藏总量的1/7和1/4,石油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改革的浪潮把当过兵的王光荣推到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第一线。一家国际泥浆有限公司承包了轮南1井的泥浆工程。当了多年泥浆大班的王光荣,从那时起就把沉重的历史责任扛在了自己瘦弱的肩头。他夜不安眠,食不甘味,常常坐在床头翻阅泥浆技术资料到深夜。他反反复复地讲:“我要弄明白,外国人到底高明在哪里,将来咱们自己干。”
在完成外国公司雇员工作指令的过程中,王光荣很注意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把有些方法介绍给泥浆工作部门。在外国先进技术面前,他是谦逊好学的学生;在国家利益面前,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主人。“老外”也不得不承认:“王先生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中国石油工人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钻探的塔中1井,1989年10月钻入目的层段,引起世人的关注。此时,远离塔里木千里之遥的一所医院里,身患绝症、仅靠药物和血浆维持生命的王光荣,正翘首企盼,用自己的生命呼喊着:“快出油了……出油了……”在他瘦小的胸膛里,充满了对塔中1井如醉如痴的爱。10月31日,塔中1井经中途测试获得日产原油576立方米,天然气36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熊熊之火第一次照亮了“死亡之海”。
责任至上
“你上来干啥子?”7015钻井队平台经理旦汉民看到王光荣不在家好好看病来到了队上,生气地问。“队上泥浆‘老外’管着我不放心。再说,我这病也不算什么大病。”王光荣边说边放下背包,向井场跑去带着民工干了起来。
还是1987年打轮南1井的时候,王光荣就发现自己患了病,经常吃不下饭,身体日渐消瘦。他在与国际泥浆公司的合作中摸索总结经验,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检查治疗。1988年冬季上塔中1井之前,他在3家医院检查化验,得出了胃炎、肝炎和胆囊炎3种不同的诊断结果。无论哪一种这都不是小病,领导和同志们劝他回基地继续检查治疗。可是,王光荣认为这些病都不能阻拦他上塔中。
塔中巨型构造面积8200平方千米,这样大的构造,在世界各地经过100多年的勘探之后,已经很难再找见了。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钻探,是几代石油人的梦想。1989年4月,王光荣硬是跟着队伍到了库尔勒。在被队干部强行送回克拉玛依检查治疗期间,听说塔中1井5月5日要开钻,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带着一大堆药,穿干沟,越天山,赶到了沙漠腹地的塔中1井。
开钻期间,由于泥浆性能与塔中流沙地层不适应,只好连续3天大型调整泥浆,每次加进各种材料100多吨。当时塔中气候异常恶劣,风卷黄沙四处飞扬。加膨润土时,细沙和着白色粉末一齐扑来,弄得头发、眉毛、胡子都成了白的;加铁矿粉时,浑身上下都是铁锈色,连吐出来的痰都是黑色的。大家开玩笑地说,刚刚还是“白冰棒”,一会儿就成了“巧克力”。身体瘦弱的王光荣和民工一起在风沙中苦干。
一天,到了7车泥浆材料,钻台上正在起钻,抽不出人来。王光荣就带着两个民工和几个大班人员一起干了五六个小时,在装载机的配合下把100来吨材料全部卸下来,又摆放整齐。多用装载机驾驶员都炳利经常在夜里三四点钟被王光荣叫醒,上井给泥浆池加料,一干就到大天亮。他回来休息了,王光荣却在井上继续忙活着。跟他干活的民工在背后说:“这个王师傅好像病了,不要命了!”有人接过话来:“他生着病,每天憋着劲干,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人去?”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不言语了。
就在王光荣不要命地为塔中1井拼命大干的时候,病魔已严重地威胁着他的生命。他的身体更加消瘦了,每天吃不下饭,只能靠吞一点面条充饥。他胸口憋闷,喘不过气来,但他仍然坚持在井场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除了按照外国雇员的指令调整泥浆以外,他常常头顶烈日守在井上,仔细观察泥浆的变化。他发现振动筛筛布坏了,马上动手换下来。加重系统发生堵塞,他和设备小组的同志一起动手掏通。
5月中旬,井下发生漏失,外国公司雇员老比尔提出了调整方案。王光荣拿到指令,觉得不妥当,向井上监督提出了修改建议。老比尔听完详尽地解释,十分赞赏,伸出大拇指连连夸奖:“王光荣Good!”并与王光荣合影留念。
王光荣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了,咽喉发梗,胸腹胀闷。在这些日子里,大家不止一次地劝他离开沙漠去检查治疗。钻台大班付文杰说:“王大班,别硬撑着,下去看看病吧。”
“没什么要紧,等换班再说。”王光荣回答道。正在井上的钻井公司党委刘副书记说:“老王,还是早点下去检查一下。”王光荣说:“工作放着,没人做怎么成?等换班再说吧。”生活服务班高大夫说:“王师傅,你有食道癌的症状,早点下去做个胃镜和钡餐透视,别再耽误了。”王光荣说:“现在太忙了,换班再下去。”对三番五次命令他下去的老队长旦汉民,他深怀谢意地笑一笑,没有说什么。
茫茫沙海中心,钻机隆隆,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钻头一米一米地向地下挺进,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着王光荣的肌体。他艰难地嚼着馍馍和方便面,怕别人看着心里难受。他就回到房间里或走到沙地上,就着矿泉水往肚里吞。他对人讲:“现在吃饭和工作一样重要。一天要干12个小时,不吃饭不行,吃不下去也要硬吃。”
王光荣每天照旧做着泥浆工作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几个新学来的英语单词注上汉语读音。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外国雇员大比尔准能在井场上见到他。他的病情更加恶化了。劳累了一天,晚上睡不着觉,他就把肩头靠着墙壁,腰部垫着被子,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在胸部搓摩,艰难地喘着气。时间久了,他就走出野营房,在软绵绵的沙丘上来回踱步。累了,他就坐在晒了一天还散发着余温的沙窝子里,默默地望着天上的星斗,望着井架上闪烁的灯光。
6月8日,塔中难得的一天好天气。王光荣像往日一样在井场上忙着,检查固控设备,测量泥浆性能,清查材料物品,填写资料报表,井场上留下他深深的足印。这天要换班了,他多想再为塔中1井做些什么。“扔了太可惜了。”他自言自语。说着他弯下腰,慢慢地蹲在沙地上,用小铲把散落的泥浆材料一铲一铲地铲起,装进袋里,放在材料堆上。这样的事情,往日不知做了多少回,可是他不曾想到,这次竟是他最后一次在塔中做。
见到刚从飞机上下来换班的技术员,王光荣很高兴:“我正准备回去看病,吃饭吞不下去,精神也不好。”当时,塔中1井已打过流沙层。王光荣叮嘱:“你要注意,下面要进入砂岩地层要注意降失水,泥岩地层要注意防垮塌,防缩径。现在老外也很重视这个问题。”
讲了这些话,王光荣累得气喘吁吁。“一切拜托了,不过你放心,我还会回来的。”他握了握技术员的手。技术员感到这只绵软无力的手在微微颤抖。至此,王光荣已在塔中1井度过一个多月。当日井深1377米。在这一个多月中,他们共处理泥浆上千立方米,搬运装卸各种泥浆材料数百吨。
可是,王光荣却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一位队友伸手拉了他一把,他才身子歪斜着踏上飞机舷梯。正午时分,换班飞机在沙海中心腾空而起,载着王光荣对塔中1井的无限眷恋和无限希望飞出了大漠。
萦怀塔中
1989年仲夏的乌鲁木齐,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可是,王光荣在这里得到的却是死神逼近的恶讯,医院最后确诊他为“食道癌晚期”。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塔里木石油勘探和塔中1井执著的爱和痴醉的情。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肿块长达15厘米。经专家会诊,无法手术治疗。6月下旬,经多方联系他住进了一所军队开办的肿瘤康复医院。
在医院里,王光荣常常冒出几句:“我还是7015队的人。”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别人听,他常对陪伴他的唐学彬说:“不知井上打了多少米了,能早点打出油就好了。”同志们换班下来就去医院看望他。他第一句话就问:“井上进尺多少了?泥浆怎么样?”当听说井上情况很好时,他笑了。看着同志们难过的样子,他说:“没关系,我病好了再回去。”
老队长旦汉民看着他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一层皮的胳膊,心疼得想痛哭一场。“井上泥浆,你要把个关,多去看一下。”躺在病床上的王光荣,此刻关心的仍然是塔中1井和他的泥浆。8月10日,党支部书记李高阳带着全队同志的问候,并把王光荣两个月的工资和全队同志们的捐款交给他。王光荣感动得哭了起来,爱人也在一旁掉泪。当时他人已经垮了,可是心里想的还是塔中1井的工作。
半个月过去了,这颗顽强的生命之星依然闪烁,迎来了魂牵梦萦的塔中1井喜获高产油气流的喜讯。久卧病榻的王光荣竟神奇地从病床上坐起,自己下了地,拉着前来看望他的领导的手连连说:“太好了!可出油了!”久久不进食的他,也能吃一些东西了,一连几日他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兴奋之中。
当时,塔中出油的消息还没有公开报道。王光荣嘱咐爱人马上买来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收听中央台和新疆台的新闻。他要亲耳听到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布这一惊人的喜讯。11月3日8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了这一消息。他两眼盯着收音机,认真地听者,像初学讲话的孩子们盯着妈妈的嘴唇。
王光荣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可是他生命的旅程也快走到尽头了。以后的一个月里,他多次被报病危,输血抢救。组织上在尽力延续这颗顽强的赤子之心跳动的历程。12月3日,他转回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职工医院。此后,曾经有过一段自我感觉不错的时光。他满怀深情地告诉几名没有到过沙漠的年轻护士:“塔中很有希望,能找个大油田。”
王光荣是共产党员,也是个血肉之躯的普通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妻儿同样满腔柔情。他想到过死,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暗自神伤,也曾当着队友的面和妻子抱头痛哭。他不止一次地对队干部讲:“我死了不要多花钱,不要给组织上造成负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妻子问他要不要让老家的弟弟来,他摇摇头说:“你们是不是说我不行了?我病好了还要回塔中,叫他来干什么?”他的弟弟最终还是没有见到哥哥最后一面。
12月16日,趁妻子不在身边,王光荣让内弟代笔给两个儿子写了最后一封信。他说:“这次我才真正预感到死亡。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舍不得我日夜思念的钻塔。爸爸年轻,多么想再干几年,再看看泥浆池。”这是他爱妻疼子的真情表露,也是他热爱石油、向往钻塔、眷恋泥浆池的思想升华。
12月24日,李高阳来看望王光荣,问他有什么要求。王光荣已经感到死神扼住咽喉。他请求组织帮助两个娃儿继续上学,千万不要让教育学院学体育的大儿子退学。不要辞退合同工的内弟。好让他帮衬一把自己的姐姐把娃儿带大。对自己妻子,他只说能给安排个劳务工就行了。这是王光荣一生中第一次向组织提出的要求,也是最后一次。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事业,而他所要求的竟是如此微薄。李高阳和同志们的心都碎了。
25日下午,张道责守在床边,突然她听到了断断续续,但却十分清晰的声音:“我刚下飞机……我又来了……”是王光荣在说梦话。她凑在耳边连连呼唤,却再也没有听到回音。
12月26日凌晨2时30分,王光荣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颗顽强的生命之星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上空陨落了。一颗萦绕着塔中1井的生命之光熄灭了。这一天,塔中1井钻至4413米,继上部井段发现厚油层后,又发现了新的油气显示。
199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先后作出开展向王光荣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授予王光荣“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王光荣的事迹被收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