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活法
【活法】快乐的守井人
2019年12月17日 11:1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蒙福全 宋小丽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河南油田的几位守井人,在荒凉的油井井站,以寂寞为伴,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文/蒙福全 宋小丽

  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的开发区跨越新疆天山南北。散布在戈壁大漠中的一个个石油井站,犹如一颗颗发光的钻石,荒凉掩盖不了它的光芒。在这里值守的石油人,望不到城市的繁华,望不到大漠的边际,却能望到蓝天、望到绿地、望到快乐。

  戈壁引发绵绵诗情

  北疆的戈壁滩上,最常见的植物就是梭梭树。

  这些梭梭树很不起眼。干裂的树枝、弯曲的树干,谁也不知道它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滩能存活多久。可它蓬勃地生长,在新疆甘家湖长成亚洲最大的一片梭梭林。一丛丛梭梭树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着肆虐的风暴,守护着西部干裂的土地。

  戈壁滩上,还“长”着石油人的井站。它们散布于这片梭梭林深处。这里,摇曳生姿的梭梭树映照着井站的孤独,偶尔出没的野生动物衬托了这里环境的荒凉。

  深夜,梭梭树间,野狼的嚎叫隐隐约约。清晨,井站的墙角,狐狸的蹄痕清晰可见。这里比较常见的,是“草鳖子”、蝎子等毒虫,因为它们,守井人每天不得不穿上高筒工靴、用细绳扎起袖口。

  在这里,守井人却有着他们的快乐。

  晨曦初露,井场的高架罐上,站着58岁的采油工党建勋。他正在向远处眺望,目光越过茫茫天山。这时,歌声自他的嘴边流淌而出:“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

  这里是新疆采油厂的春106井站,位于梭梭林的深处,与美丽的达坂城相隔千里,没有长辫子姑娘。春106井站距生活基地50多千米,党建勋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

  守单井的工作日复一日:巡井、量油、计算产量,观察柴油机、抽油机运转情况,上报数据资料等。简单且重复的工作,党建勋却干得有滋有味。

  党建勋喜欢唱歌。保养抽油机时,他哼:“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巡井时,他唱:“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休息时,他到井场外面的梭梭林中,在“随身听”的伴奏下,自唱自跳,收养的小狗是他忠实的听众。

  党建勋爱写诗,写了厚厚一大本。他在诗中抒发自己守井的情怀:“梭梭林里守单井,甘家湖畔思故乡。”

  每天来访一次的油罐车,为小站带来一段热闹的时光。拉油车司机常常成为诗中的主角:“大年初一雪绒花,高架罐上把话拉;放油技工叙情谊,拉油师傅乐开怀。”

  有人问党建勋:“你这么大年龄,为啥还要到这个艰苦的地方受罪?”

  党建勋听了,就用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回答。他说:“30年前,我是唱着这首歌跨进石油行业的。我们国家的石油事业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湖波映照田园之乐

  南疆的博斯腾湖边,最常见的植物就是芦苇。

  芦苇秆茎瘦弱而修长,仿佛随时都有被博斯腾湖上大风折断的可能。可是,它们竟然也不可遏止地生长起来,在博斯腾湖边长成数十万亩芦苇荡。一阵风吹过,像一片绿色海洋的芦苇荡,波涛起伏,连绵不断,十分壮观。

  芦苇荡边,时常栖息着白鹭,而芦苇荡中,滋生着无数的蚊虫。刚进入春季,博斯腾湖边的新疆采油厂本布图3号计量站里,一场场“人蚊大战”为这里增添了一分热闹。

  每天早晨和晚上,“花斑蚊”倾巢出动;艳阳高照的中午,“小咬”漫天飞舞。 守井人刘恩昌试过驱蚊露,在脸上、脖子上、手上,喷了一遍遍。一天下来,驱蚊露用了整整一瓶,效果不明显。

  他试过花露水,试过风油精,都不管用。工作一忙,刘恩昌干脆放弃了防护,只有感到蚊虫在叮咬时,才偶尔挥动手套驱赶一下;驱赶不走,就任凭蚊虫隔着工衣往身上叮。

  在这里,刘恩昌仍保持着快乐。

  春耕之时,工作之余,刘恩昌开始在站内一隅的菜地上忙碌了,拉土、翻土、浇水、施肥、栽苗。巴掌大的一块地,他种着西红柿、辣椒、黄瓜、韭菜、西瓜等八九种蔬菜水果。他说,在这里种菜种果,解决了偏远井站后勤供给不及时的问题,保证了守井期间有新鲜蔬菜水果吃。

  每天,看着蔬菜在茁壮成长,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乐。他说:“这也是陶冶性情的一种好办法!”

  刘恩昌为值守小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白鹭号”。在站门前,他挂上了“落霞与白鹭齐飞,湖水同油井相映”的对联。 他说:“在我眼里,白鹭就是小站的吉祥物。它是对我们管理的最好见证。” 站上的8口油井,井身斜度大,杆管偏磨、结蜡严重。今年,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小站油井的生产时率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刘恩昌说:“白鹭是一种多情多义的鸟。我也要像白鹭一样,同这片美丽的湖泊相伴相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进取、拼搏,默默奉献。”

  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丁光辉也是一位快乐的守井人。

  在春光采管区甘家湖生活基地,采油工丁光辉正在展示一种“打花棍”的技艺。道具是三根细木棍。他手持其中的两根,耍弄着第三根木棍上下翻腾,耍出各种花样,偶尔手腕一挑,将木棍抛向十几米的高空再接住。

  丁光辉2015年从河南油田水电厂转岗到新疆采油厂,先后在春98、春63等偏远井站驻井。转岗前,丁光辉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曾接受过小针刀、针灸等多种治疗,花了不少钱,却没有明显好转。

  到了晚上,病痛使他难以入睡,经常抱着被子靠墙坐着。后来,在网上看到这个“打花棍”的方法,他产生了兴趣:“小木棍,梭梭林里到处都是,很容易找到。”于是,每天工作之余,他就开始练习“打花根”。

  渐渐地,他的技艺越来越高,既排遣了守井的寂寞,又锻炼了身体。不知不觉,颈椎病的症状也消失了。

  樊庆军是本布图3号计量站的一位守井人,是个“文艺男青年”,擅长吹奏竹笛和葫芦丝。

  当3号计量站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时,一阵悠扬的《铁血丹心》笛声从宿舍飘出,飘过站内欢快运转着的油井,飘过一丛丛摇曳的芦苇林,飘过水波荡漾的湖面。在优美旋律中,守井人所有的烦闷都会烟消云散。

  樊庆军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沿着湖堤巡视时,常常为这里的美景所陶醉。他把这些景色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朋友圈,与单位的同事分享、和远方的亲友互动。他说:“守井生活多姿多彩,并不孤单。”

  党建勋的一句话,代表了这些快乐的守井人的心声。他说:“阳光心态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们只有投入热爱,才会有饱满的激情和十足的干劲。”

  北疆的梭梭树、南疆的芦苇,本都是弱小的植物。因为顽强,它们在西部找到了自己的土壤,展现出别样的美丽。西部的守井人本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坚守,他们在这偏远的井站拥有了自己的快乐,找到了事业的支点。

  本文图片均由宋小丽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