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沙特油田遇袭反映出中东能源供给的脆弱性,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
○ 文/林益楷
9月,全球石油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沙特阿拉伯油田遇袭事件。14日,全球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的两处石油设施遭到无人机袭击。沙特阿美近一半的石油产量被削减,减产幅度高达570万桶/日。沙特事件无疑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不小的波动,9月16日开盘,布伦特原油开盘后大涨近20%,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日内涨幅。美国WTI原油期货一度大涨15%。
目前,围绕沙特油田遇袭的调查仍在继续,相关疑问仍未完全解开。沙特事件究竟对全球带来哪些影响?笔者在此谈三方面。
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改
2018年OPEC每天生产的原油约占全球原油生产总量的40%,而OPEC中最大的生产国是沙特,每天产量接近1000万/桶。沙特570万桶/日的产能受影响,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比例将占到5%左右,从理论上看对油市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笔者认为,地缘政治事件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给国际油价带来波动甚至动荡,但中长期油价走势从根本上是由市场基本面决定的。
当前全球油气市场基本保持宽松态势。2018年以来国际油价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沙特和俄罗斯等“减产联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从国际能源署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能源部长佩里的表态看,如若沙特减产带来油价的持续上涨,他们极有可能动用石油储备以应对市场的冲击。
从最新的新闻报道看,沙特油田复产速度显然比预期的要快。就在事件发生之初,国际能源界预测沙特油田可能需要几个月恢复时,路透社报出沙特石油产量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完全恢复正常。这也给市场吃下了定心丸,国际油价应声而降。
可见,沙特油田遇袭在短时间内会引发市场恐慌情绪,但供大于求的市场基本面和沙特产能恢复坚韧性超出预期。这些决定了这一事件对油市影响是暂时的,不会带来国际石油价格长时间的大涨。
全球石油供应带来不确定性
尽管沙特油田遇袭对油价的影响是暂时的,但这一事件带给中东地缘政治走势和石油生产格局的影响将比较深远。
在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后,美国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伊朗。美国务卿蓬佩奥首先“开炮”,宣称伊朗发动了一次“对世界石油供应的空前袭击”,并呼吁“所有国家公开并毫不含糊地谴责伊朗”。
尽管政界和舆论众声喧哗,但从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外交理念看,在面临总统大选的重要关口,美国政府短期内很难在中东地区掀起新的战争。当然,如果调查结果深入,也不排除美伊之间通过其他形式对抗和博弈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也门胡塞武装宣称“以后无人机对沙特石油加工设施发动攻击将呈现常态化趋势”,外界普遍担忧此次事件将对中东石油供应稳定性带来消极影响。
很显然,此次袭击事件在暴露了沙特油田、管道和港口网络脆弱性的同时,也展现了无人机袭击的非对称的作战优势。伴随着无人机在中东战场更为广泛地运用,其对未来冲突样式的影响不容低估。这预示着未来中东石油安全生产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由此,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地,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加剧将给石油市场供给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石油供应安全这个古老的命题,似乎又以一个崭新的形式摆在了所有石油消费国面前。
敲响石油安全警钟
当前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石油消费国。从目前看,美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原油在过去三年已经下降,目前约为38万桶/天,占美国石油进口量(700万桶/天)的5.4%左右。而中国目前每天从沙特进口石油约170万桶/日,占沙特石油出口量的比例为24.5%,占中国日石油进口量的17%左右。
沙特遭袭事件尚未完全结束,沙特遭袭工厂的装置是否真的能如沙特所说在9月底前彻底恢复,能否对沙特的原油出口构成影响?业内也将持续关注。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沙特的实力,短期内难以出现显著的供应缺口。
即便如此,笔者认为,此事件还是值得深思。沙特发生的一场空袭,比油价短期涨跌更让人担忧的是反映出的中东能源供给的脆弱性超乎想象。一旦中东能源供给有什么风吹草动,作为石油进口大国的中国,所受到的影响必然是最大的。所以,中国多措并举保证石油供应安全永远是硬道理。
一方面,推进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仍然是中国保证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国要坚持国内和“走出去”并重来保障能源安全。一要继续加大海外油气资源获取力度,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二是立足本土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此外,在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国内能源消费革命,努力提高天然气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积极推进终端电气化,提高燃油效率,减少不合理的石油消费,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