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大工匠王震
2019年12月20日 14:5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晓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工作23年来,中原石化高级技师王震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为公司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刘晓莉

  王震,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1995年,他从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后来到中国石化中原石化检维修中心工作。

  王震,又是极不普通的。现任中原石化高级技师的他,名字常常和众多荣誉连在一起,如“濮阳市技术能手”“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选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先进个人”“濮阳市大工匠”,以及“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23年来,他扎根一线,从当年一无所知的毛头小伙儿成长为全面掌握机组维修技术的工作能手。一路走来,成长与收获并存。在工作中,他踏实、务实,发扬“工匠精神”,将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素质,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工作标准、质量、水平不断上层次上台阶。

  王震常说:“我只是靠手艺吃饭的技术工人,但只要时刻心系国家、心系企业,始终保持一颗爱岗敬业、刻苦耐劳的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一样可以有出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在机遇中成长。”

  扎根一线 练就过硬本领

  进入中原石化,王震先后在乙烯、水气、MTO等多套装置参加检修工作,并担任检修班班长。

  从一开始的锯、锉、钻、铲等基本功训练到全套的机泵检修,到压缩机、汽轮机等核心机组的大修,再到关键设备的多专业一体化维修;从设备基础安装到机组生产调试,再到后期运行维护;从乙烯裂解装置到水气空分装置、循环水装置,再到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分离、压缩装置,全厂一共30余种近1400多台套设备的检维修技术,他都能熟练掌握。

  不同岗位的锻炼为王震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功底,不仅检修经验得到了丰富积累,技术能力也取得了巨大突破。

  日常工作中,学技术、提技能对王震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他觉得,努力研究技术难题并寻找结果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对他来说有着具大的吸引力。平常在单位,他查资料、看说明、找规范、学标准,与同事们及时交流、掌握设备基础状况,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

  王震常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名好钳工的基本要求,要做到眼观、耳听、手摸、脚探、慎思。”

  在一次巡检途中,王震走过一台设备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地面震动异常,立即意识到设备出问题了。经过拆检,发现是叶轮备帽松动了。由于发现并处理及时,避免了整台设备可能报废的后果。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王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吃透设备的方法。站在设备旁,通过观察、聆听,就能大致判断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为故障排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对厂里的大多数设备有熟练认知的基础上,他给多台设备建立了档案,被大家称为设备的“健康卡”。不管哪台设备,只要出了毛病,他还没到现场就可以根据设备平时的状态确诊问题所在,到现场后迅速解决问题。

  王震常说:“作为一名检修工人,起码要知道设备需要什么,知道哪些是设备的薄弱环节。”

  在2018年大检修中,王震带领的技术攻关小组发现由于厂家生产工艺及精度问题,MTO装置两大核心机组上百块轴瓦瓦块产生了变形、加工误差。但检修周期只有不到30天,二次机械加工已经不可能完成,重新定制也需要90天。机组开车不等人,时间就是金钱!王震果断提出对轴瓦进行手工刮削修复。

  在仅有1mm~2mm巴氏合金层上进行0.03mm~0.05mm刮削作业,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巴士合金层损坏、轴瓦报废。为确保万无一失,王震对三角刮刀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刮刀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满足了曲面轴瓦的工艺条件,减少了劳动强度。最终,装置如期开车。

  经验指导 设备检修实践

  能干是前提,会管是方向。

  “日常的精心维护管理,是减少故障发生的最有效途径。”王震坚持将这个理念灌输到每个检维修项目中。作为职工代表,他向职代会提交提案,形成《班组长带班巡检制度》和《设备隐患排查制度》。两项制度实施后,极大降低了公司各装置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运行周期。

  由于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突出表现,2015年王震获得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震利用自身所在岗位,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许多整改建议,得到车间领导与职工的肯定,对车间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4-2018年,王震针对车间检修数据不完整、人员调整后关键技术不能传承、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带班检修力量不足等问题,利用自身技术经验,主导编制了大机组《检修作业指导书》,共计3套40000多字。指导书的内容细化到检修过程的每一步,实现了具备检修基础知识的人对照着就能顺利完成检修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借助2018年大检修工作,王震又进一步完善编制了《K3001机组工艺+机电仪作业指导书》,实现了大机组检修多专业融合。为了提升检修质量与安全,王震又积极参与编制了《检修流程确认表》,加强作业环节监控,明确责任落实。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检修质量,公司检修过程管理也得到转变和提升。

  2018年,适逢MTO装置大检修。经过5年的运行,机组潜在的问题逐渐暴露。通过检修消除隐患,确保长周期运行至关重要。王震毅然接下这项重任。

  他以工作室骨干团队为基础,迅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从停车检修到开车试运历时近百天时间里,王震以厂为家,每天无数次从装置爬上爬下,成功解决了机组气封冲刷、轴承温度高等技术难题。

  王震把工作当事业、当责任,带着不服输的精神,不断摸索解决故障的最佳办法。此次检修,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大修结束后,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围绕技术比武及职工素质提升,王震组织了轴瓦刮研专项培训,每周二、四下午集中青年职工进行实操培训,提高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中坚力量打下了基础,在青工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敢于创新 筑造工匠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017年的五一前夕,王震被濮阳市授予“大工匠”称号,也是濮阳市首批大工匠。同年,中原石化为车间优秀基层员工搭建创新平台,以王震命名成立了“王震工匠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后,王震会同车间专业技术骨干一道广泛开展集体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技术氛围,推进了检维修技术管理和创新工作。公司成立了延长机封、轴承使用寿命专项研究小组,王震组织大家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研讨,加强设备专业化管理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讨,逐步实现了机封、轴承使用寿命2万小时的指标迈进。

  2018年以来,围绕大检修和生产保运,工作室开展培训50余次,包含大机组桌面演练8次、现场推演4次,配合公司团委开展“青年讲堂”1次,完成大机组作业指导书编制11项。大检修期间,由工作室牵头引进先进工器具,开展使用教学培训,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中,包括新型激光对中仪、内窥镜、扭矩扳手、风动扳手等,为大检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工作室成立的一年半时间里,王震编制完成的《MTO装置机组(工艺+机电仪)检修作业指导书》成为首套系统性指导性技术资料;他自制的套装式三角刮刀极大地提升了检修效率和安全性,技术成果也被兄弟单位借鉴;他承接的废油桶改造挖潜增效工作使废油桶变废为宝;在修复成品装置进口压缩机时,在厂家未提供技术资料和服务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依靠自主创新修复了机组,并建立了一套档案资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王震的学习态度,也是他的带徒宗旨。

  近几年来,公司新入厂大学生很多。王震积极主导推行个性化培训,在师带徒中,给每位青工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利用技术讲课、技能培训、日常检修实践,给他们输入技术新知。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年轻人逐渐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车间核心技术骨干,担任技术组组长;有的成长为班组技术骨干;有的在濮阳市钳工技术比武中荣获冠军。王震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师傅”。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