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COP25,好大一条鸡肋
2020年04月15日 16:2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俊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一波三折,COP25很难有一个让人们满意的结局是预料之中的。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5),终于于2019年12月15日凌晨,通过一场历时4小时的闭幕式完成了闭幕程序,把一系列遗憾与争议留给COP26。

  本次大会就2023年之前的第一次盘点、各国强化自主贡献、透明度、资金机制和市场机制等众多议题均未达成共识,为2030年达成《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增加了不确定性。

  COP25可谓一波三折。

  按照轮流坐庄的习惯,COP25应该在南美洲举办。巴西作为南美的大国,当仁不让地获得了主办权。然而,由于政府更迭,巴西新当选总统宣布政府有许多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无暇顾及COP25,放弃了主办权。南美另一个大国智利,从巴西手中接过了主办权,目的是期望通过举办COP25来提振民心,提高国家的凝聚力。但是,临近大会开幕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智利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骚乱,抗议地铁票涨价。尽管智利政府做了极大努力,也没有平息这场骚乱。临近大会开幕不到20天,骚乱仍在加剧,智利政府以无法保障大会安全为由宣称无法在智利举办大会。

  当全球为之瞠目之时,西班牙爽快地宣布将为大会举办提供场地,使得COP25得以在2019年12月2日如期召开。此次大会的主办国名义上还是智利,智利环境部长仍是大会的主席。

  另外,在大会开幕前夕,美国正式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退出《巴黎协定》的政府信函,一年后正式生效。

  这一系列的变故,都为这次大会蒙上了阴影。

  另外,按照上次大会的约定,2019年大会只是解决上一年大会遗留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为2020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做铺垫,因此被舆论戏称为“@小年”。这些都注定了本届大会是一条“鸡肋”。

  为了提振与会者信心,联合国秘书长不得不站到台前。在去年9月22日的气候行动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2050年全球“碳中和”计划,并得到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近50个国家领导人的响应,企图驱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阴霾,为2020年《巴黎协定》生效造势,同时为《巴黎协定》生效之后提出更为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做好铺垫,使得“鸡肋”食之有味!

  但是从整个进展来看,大会一开始就陷入了“第六条”陷阱。

  所谓“第六条”,是2020年生效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中的关于市场机制问题的相关规定。由于存在重大分歧,2018年的卡托维茨大会缔约各方没有达成协议。本来缔约各方对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全球的减排效率并降低成本意见一致,但在利用市场机制形成的减排效益分配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是你们应尽的义务,减排量当然归我们。用巴西代表团的语言就是:“不论减排机制如何,基于国家自主的减排承诺是不应改变的。”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认为,我帮助你实现了减排,我总要有效益分成吧!还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3种减排机制也遗留了一大笔糊涂账。

  看似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实质上是是缔约各方对《公约》原则的理解与尊重的问题。

  总结30年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人们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一个市场机制搞出了自主贸易机制、配额贸易机制和非市场贸易机制。总之,COP25很难有一个让人们满意的结局是预料之中的。人们只能期望今年的COP26能够有所改变!

  责任编辑:郑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