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命运多舛的“北溪-2”
2020年05月13日 12:0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朱润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即使“北溪-2”2020年能够完工投产,未来亦是美俄之间围绕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市场博弈的主战场,且极有可能日趋白热化。

 

  俄罗斯能源部长日前表示,俄罗斯有能力完成因美国制裁而中断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该管道项目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说起这个“北溪-2”此前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了解的人都知道,即便听到这样的消息,2020年能否如期投营,也不好说。

  “北溪-2”(Nord Stream 2)是北溪管线继1号线、2号线之后的3号线、4号线。该项目完工后,俄罗斯将直接连通欧洲的输气管线由2条增加至4条,年输气能力从550亿立方米上升至1100亿立方米。“北溪-2”原计划2019年底完工、2020年初投入运行,但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完工时间和投产时间被推迟。北溪管线,过去可谓顺风顺水,现在命运多舛,未来难以安宁。

  北溪管线项目起源于2000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将其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列入跨欧洲能源网络指南,并于2006年被确认。这意味着该项目成为欧洲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关键项目。北溪管线1号线于2010年4月开工,2011年11月投入运行;北溪管线2号线于2011年5月开工,2012年10月投入运行。单条管线运力275亿立方米/年,合计运输能力550亿立方米/年。尽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一些阻力,但是相对于动力而言,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该项目重要的推动者、受益者——德国,98%的石油和92%的天然气供应依赖进口,在该项目的推进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1号线历时1年7个月、2号管线历时1年5个月的从建设到试运行期相比,2018年9月开始在波罗的海铺设海底管线的“北溪-2”,目前已经历时1年4个月,建设时间已经超过之前的1号线、2号线。建设时间长,与项目初期就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方面的阻力有直接关系。除了乌克兰一贯反对俄罗斯打通向欧洲市场直接输送天然气外,欧盟委员会以该项目不利于欧盟天然气供应多样化为由于2018年4月拒绝支持该项目;美国亦因该项目可能对美国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LNG)造成不利而从多方面向各方施压。例如,2019年12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2020财年的7380亿美元国防法案,其中就包括对“北溪-2”及其欧洲伙伴的惩罚性制裁。2019年12月29日,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又表示,任何试图完成建造俄罗斯向德国出口天然气的管线的公司均可能面临惩罚。受此威胁,从事深海管道铺设的瑞士公司Allseas Group S.A.暂停了其在“北溪-2”项目上的工程建设工作,并称没有重启工作的计划。受此影响,“北溪-2”项目原计划2019年底完工、2020年初投入运行的计划被推迟。尽管俄罗斯政府一再宣称将很快完成建设任务、投入运行,但可能受到技术、工程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确定完工、投产时间。

  北溪管线1号、2号线的实施似乎没有引起美国的关注,但是美国对“北溪-2”的3号、4号管线却横加干涉,这除了因为美、俄政治方面的敌对立场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已经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需要开拓国际天然气出口市场的原因,而欧洲地区是美国首选。与前任奥巴马总统反对该项目不同,特朗普总统反对“北溪-2”项目,不仅仅基于政治因素,还增加了经济因素,动力与持久性更强。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月度报告《短期能源展望》,美国LNG出口将持续增长,2020年计划出口660亿立方米。未来的欧洲,将不可避免会成为美国、俄罗斯天然气争夺的主要市场。

  如此看来,即使“北溪-2”最终能够完工投产,该管线甚至连带整个北溪管线,美俄之间围绕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天然气市场在欧洲的博弈,包括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极有可能日趋白热化。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