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天然气2020:节奏要稳,动作要准
2020年05月13日 16:4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文敬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面临机遇,但需政策托底,巩固向好发展趋势。

 

  已经过去的2019年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增速下降、能源低碳转型面临压力的一年。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推广和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国内天然气推广和利用不及以往那么快速,2018年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态势被有效遏制,需求出现稳中有降局面。

  展望2020年,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气价将处于低位运行区间,而LNG项目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继续为中国天然气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面临机遇,但一方面需要防止需求过快增长,带来因基础设施不足等导致的供需失衡;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鼓励消费,防止天然气需求大幅回落。总体来说,需要稳住节奏,政策托底,相机抉择。

  2019:增速趋缓,业界有忧

  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一改常态出现显著下降。按热值计算,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3.7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增速降低了1.9个百分点;亚洲天然气消费增速由8.4%降至4.4%,下降4个百分点。

  2019年,全球天然气贸易流向出现重大变化。亚洲本是需求增长聚集地,但日本重启核电、煤电显著降低了天然气需求强度,韩国能源替代政策对天然气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中国工业用气受内需不足、出口下降影响,需求增速由20%降至10%;发电用气受气价增长等因素影响,增速由20%降至5%。中国继续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发展思路,以稳健姿态推进“煤改气”工程实施,有效控制了短期内天然气过快增长。中日韩三国天然气需求趋缓使得大量LNG气源流向欧洲。欧洲碳交易价格的提升以及煤电替代吸纳了部分新增气源,同时储气库也有接收。

  2019年,全球天然气定价机制出现重大变化,之前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机制遭受冲击。2019年3月之前,东北亚市场天然气贸易长约价格一直低于现货价格,但自3月之后出现逆转。现货价格开始低于长约价格且缺口逐月拉大,最高时二者价差接近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亚市场表现互为因果,悲观市场预期弥漫欧亚。2019年东北亚市场现货价格开始和油价脱钩,天然气贸易出现了日本城市燃气公司东京燃气与壳牌签约为期10年的天然气贸易事件,首次在LNG合约中使用了煤基价格指数。气价开始与煤炭价格指数挂钩。

  2019年,中国天然气发展进入宽松机遇期。海外资源可获得性增强,中国进口来源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巩固。同时,中央重视、政策引导、企业相应,共同驱动国产气供应创历史新高。各大石油公司认真落实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共完成上游勘探开发投资3321亿元,同比增长21.9%。2019年天然气产量1750亿立方米,增长9.1%,对外依存度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增长中出现投资结构和区域布局变化。表现在LNG接收站方面,内陆开始布局,沿海重视协同发展。我国已建成22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7090万吨/年,接收能力新增约230万吨/年;在建和规划32座,接收规模8820万吨/年。

  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占整个亚洲天然气消费量的39%。亚洲甚至全球的天然气需求增长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决于中国。但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降至9%左右,同比下降近9个百分点。按照2018年的增速测算,2019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下滑对亚洲需求增速下滑的“贡献”是2个百分点,权重在50%。面对需求增速下降,市场弥漫悲观预期,担心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空间有限。

  2020:气价下行、LNG项目投资波动

  虽然2019年欧洲天然气需求增速出现了由负转正的大幅跃升,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天然气消费总量并没有比处于高点的2017年增长多少。欧洲的天然气消费已到平台,2019年的消费多少有些透支的成分在其中。

  基于欧洲天然气消费到平台的判断,预计2020年欧洲天然气需求将大幅回落,天然气贸易流向将再次转向亚洲。但亚洲在既定天然气需求格局下吸纳能力有限,导致天然气现货价格进一步下行。

  美国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是撬动这一变局的重要力量。大公司参与美国页岩油气生产的效应估计还将持续若干年,北美将继续充当增产中心。

  鉴于美国天然气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以及页岩气生产的低成本,美国天然气出口意愿会不断强化,LNG产量继续增长。目前美国的LNG出口已经遍及近30个国家。中美贸易摩擦互相加征关税后,美国向中国出口LNG的路径被切断。日韩对美国天然气出口吸纳能力有限,美国企业会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欧洲,将对既定供应欧洲气源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北溪-2管道和土耳其管道开通更加强化欧洲天然气供应充分的预期。

  欧洲市场气源选择会更多。各气源博弈欧洲市场,竞争白热化,将进一步拉低亚洲现货价格。预计2020年长约和现货价差仍较大,卖家议价能力较弱。

  2019年,全球LNG最终投资决策项目规模创历史新高。鉴于过去两年价格低迷及供应充分,投资商对市场未来走势持悲观预期,预测2020年之后全球液化天然气FID项目数量会趋于下降。有关LNG项目投资可能迎来短暂静默期,但之后将再次出现增长,理由有如下方面。

  一是俄罗斯、卡塔尔、美国形成的三足鼎立供应格局会对世界天然气市场供应形成冲击。美国长期出口增长几成定局。俄罗斯目前LNG产量占到世界10%,大约在0.36亿吨,但其中长期计划宏大,预计到2035年前后突破1亿吨。卡塔尔目前的LNG产量是0.7亿吨,其发展规划是到2027年产量达到1.2亿吨,旨在找回丢失的市场份额。面对资源大国的强势出击,新兴资源国不会袖手旁观。表现在即便面对低气价,也要想方设法去发现和巩固市场。此情形有些类似当前OPEC成员国在减产方面的不情愿。

  二是未来天然气需求增长点在亚洲国家。亚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气价承受能力有限,偏向接受低气价气源,这是既成事实。资源供应国必将逐渐意识到客户的支付能力,但放弃产能建设就等于放弃市场。

  三是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给天然气留下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一旦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起来且具有在低成本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消费主体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势必显著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将成为天然气价格的天花板,这一点资源国也会逐渐意识到。

  总而言之,资源国若将天然气定义成富贵能源,断然不会中止获得市场。因此在经历可能的观望之后,全球范围内的LNG项目上马速度将出现重新增长,呈V字形变化路径。

  中国:向好发展趋势不变

  面对2019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下降、部分领域消费大幅跳水现象,业内不同程度出现一些担忧,发展天然气的信心有所动摇。笔者的观点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天然气增速下行,但中国天然气的需求增速高于其他能源,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正如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产业发布会天然气报告认为的那样: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变化为中国天然气消费创造了条件。中国消费者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市场的红利。

  中国经济调整回旋余地大,使得天然气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改革与发展力度加大,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步伐加快,天然气自给水平提升,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加快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重构步伐,为天然气消费创造了条件。

  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推进产量释放进入加速期。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加大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勘探力度,威荣、南川、元坝、东胜等气田有望带来新产量。中国石油2019~2025年年均风险勘探投资由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预测2020年国产气供应总量达到18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

  国内上产期与买方市场期叠加,继续为天然气消费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中国已形成中亚、中俄、中缅以及海上LNG进口等完善的天然气进口通道,加上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未来将形成多点开花的多气源供应局面。

  预测2020年国产气、进口气供应总量达到3353亿立方米,其中国产气1868亿立方米,进口气1485亿立方米。资源来源多元化格局稳定,能源安全保障力度加大。

  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在刚性和理性推动中保持增长。首先,城市燃气刚性需求持续释放,人口气化率支撑城市燃气需求,城镇化进程推进为城市燃气带来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居民与商服用气需求将达到1038亿立方米。其次,经济性提升、限硫令以及政策因素支撑交通用气增长,增幅位居各领域前列。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工业企业用气规模。但受主要领域产品需求稳中有降影响,工业用气需求总体平稳,天然气在工业制品总成本中占比普遍在10%~20%。

  注意:存在多种变化因素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是天然气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加快天然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天然气市场面临四大变革。

  一是供应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更多主体参与进口LNG和管道气;二是加快区域市场形成,气田、进口气源周边及主干管线沿线就近销售,节省运输成本,降低终端用户消费成本;三是催生新的交易中心,强化区域价格发现功能,引导资源促进区域天然气消费增长;四是重构天然气运营模式。

  区域市场逐渐形成成为天然气市场化的重大标志。区域市场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天然气的利用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为此天然气利用政策应做出调整,给予天然气发展托底支撑。在俄气进入哈尔滨的重大机遇下,日前哈尔滨市正式印发天然气利用规划,提出重点在城镇、工业、热电、交通等领域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实现2020年哈尔滨天然气利用规模达到12.6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3.7%的目标,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将产生建设驱动效应和运行标杆效应。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天然气管道总长240万英里,州际管道20万英里,有超过210个管道系统、182家管输服务公司;英国有16家管道运输公司。国家管网将与省级管网、石油公司管网组成多元模式,实行公平准入、运销分离、成本监审、“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政策。

  按照我国油气管网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管网里程要达到10.4万公里,目前的总里程仅为8万公里,仅实现目标的77%。国家管网公司的酝酿和成立耗时数年,此间各类投资管网建设意向因其成立方案不明确很大程度上被搁置。因此,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急需补上这一课。2019年12月17日,广西天然气管道桂林支线开工;1月初,浙江萧山至义乌天然气管道工程义乌段开工。由此可见,管网建设的热情已开始释放。

  “煤改气”工程将继续在天然气产业和市场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大气环境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空气质量主要还是老天说了算。2019年,部分地区散煤复烧,“散乱污”企业反弹,车用油不合格,重污染应对不力,大气污染出现反弹。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力度不能降低,需要继续推进“煤改气”。

  此外,“煤改气”区域正在逐渐拓宽,向南推进。“煤改气”精准推进、南北呼应格局正在形成。北方的重点在于清洁取暖和工业燃料替代,南方则是工业燃料、发电和供热的模式调整。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及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总量均下降5%左右。

  市场整合期天然气供应模式将出现适应性调整,步入平衡发展周期。现货采购在供应中的比重会保持上升,国际市场将持续处于买方格局;直供模式在供应中的占比将保持稳步提升,有助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而直供也是天然气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后普遍采用的交易模式。

  统购统销模式将逐步退出市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政策深度实施,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点供在加强安全环保监管的形势下重新保持稳定增长,其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较长的周期。

  2020年及之后的几年,这些变化将逐渐出现。中国天然气发展需要保持稳定节奏,但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需要突出政策调整,适度促进消费,发挥政策“托底”效应。

  以天然气热电联产为例。作为目前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最高且环保低碳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受行业政策及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在政策上放开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限制,灵活机动调整政策,借此适度促进消费。哈尔滨市最新印发的天然气利用规划就体现出了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鼓励。

  总而言之,2020年需要正视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培育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克服供给侧、需求侧改革的系列挑战,方能把天然气文章做好。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