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疫情迫降油价?不一定
2020年05月19日 11:1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朱润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疫情驱动国际原油价格跌去了数美元,但是随着疫情的控制、缓和直至结束,国际原油价格将逐渐恢复至内在因素主导的价格水平。

 

  刚刚进入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犹如一只“黑天鹅”扑面而来,给原本疲弱不堪的国际原油价格来了个迎头重击。1月22日至30日短短7个交易日,国际基准原油近月期货价格大幅下挫,英国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Brent)和美国芝交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近月期货价格分别累计下跌6.3美元/桶和6.2美元/桶,跌幅高达9.76%和10.6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疫情不仅对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了影响,而且影响到了机构对国际原油价格的预期。跨国投行高盛发布的分析报告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对国际原油价格形成3美元/桶的影响;摩根大通表示,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恶化,将会导致原油价格下跌5美元/桶。

  事实上,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社会、政治等各类短期事件的影响,但始终没能脱离人类活动规律性变化的“缰绳”,始终摆脱不了“短期价格剧烈震荡,中期价格具有周期性,远期价格呈上涨趋势”的基本特点。

  无论如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只会停留在“短期价格”的剧烈波动层面,不可能妨碍“中期价格”的方向性选择,更不可能对远期价格形成影响。

  尽管欧佩克及其盟友的减产还在继续,全球剩余产能规模还比较高。但是,市场及各大机构对未来供需状况的预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之前的偏乐观至偏中性,正在转向偏中性至偏悲观。这意味着,未来可以从预期的某个时间开始,全球原油的实际产能供给将逐渐转向不及预期那样高,实际需求也将逐渐转向不及预期那样低,全球石油供需状况将逐渐从相对宽松转向平衡甚至偏紧。

  国际原油价格的周期性本质上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但表面上是由市场的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差异不断变化主导形成的。在供给方面,市场预期偏悲观主要体现在投资滑坡、疲软,直至投资不足,结果是新建产能不足,导致未来某个时期的有效供给不足,驱动价格进入新的上涨周期。据国际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规模以上的油气上游项目(单个项目储量规模不低于5000万桶油当量)通过最终投资决策的仅有34个,与2018年的54个相比减少了20个,重新回到2017年的水平;动用储量为193亿桶油当量,比2018年346亿桶油当量低了153亿桶油当量,同样是2017年的水平。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投入的持续下降,未来新建产能所需要的接替资源将日渐匮乏。尽管行业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数据显示,2019年是自2015年以来常规油气发现规模最高的一年,但也仅仅是122亿桶油当量,远远低于2015年前的水平,而且大多来自于2015年之前启动的勘探项目。据伍德麦肯兹估计,2019年全球常规油气勘探投入与上年进一步下滑15%至300亿美元,相当于历史高峰期2014年的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驱动国际原油价格跌去了数元,但是随着疫情的控制、缓和直至结束,国际原油价格将逐渐恢复至内在因素主导的价格水平。即使参照当年那次猝不及防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疫情,其影响也只是数月,对全年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在2美元/桶之内,对年度价格基本走向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0年,将是国际原油价格筑底回升的关键时刻,低位盘整、剧烈震荡的短期价格特点始终不改中期筑底回升的趋势,过度悲观、过度谨慎的投资策略将错失良机。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