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油价跌势空前
2020年07月15日 12:26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 抗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供大于需的走势日趋明显和新冠疫情大暴发为低油价形成的首要因素。

 

  2020年开局油价便出现了明显下降。以头50天计,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0.67美元/桶,比2019、2018年同期分别下跌了0.92美元/桶、6.98美元/桶。年度开盘价为66.41美元/桶,2月20日收盘价为59.12美元/桶,跌了7.29美元/桶。这似乎是为油价年度走势敲响了警钟,此后便出现了越来越快的降势。

  2月末到3月初价格下降到48美元/桶左右。3月6日欧佩克(OPEC)与俄罗斯未能就其减产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单方面宣布其大幅度增产石油的计划,扬言4月起将原油日产量从当前的970万桶调高至1000万桶,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增至1200万桶。沙特以增产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为标志的行动等于是向石油市场上不肯妥协的伙伴下达的最后通牒。被称为维也纳联盟的“欧佩克+”之间为期三年的扩大减产的协商局面也暂时破裂。以此为拐点,油价降势大为加速,3月9日被称为国际油价的“黑色星期一”,单日最大下跌幅度达到33.65%,刷新了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至3月底布伦特油价降至23美元/桶,WTI最低报价降至19.92美元/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现货从2月的50美元/桶下降到15美元/桶。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指出:3月油价下跌55%,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场惨烈的新油价战开始了,是多项因素的叠加促使油价大跌。

  相对低价背景上的油价“低谷”

  纵观上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油价变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1973年的特低油价期,第二阶段为两次世界石油危机高油价背景上的油价剧烈动荡期,第三阶段为1986~2004年有所起伏的较低油价期,第四阶段为2005至2014年剧烈起伏的特高油价期。显然其特点是高油价期和低油价期的周期性相互间隔。

  本世纪初,布伦特油价从2005年均值54.25美元/桶开始快速上升。2011~2013年曾大于111美元/桶。油价升高所刺激的产量增加和所影响的经济发展速度变慢使市场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供大于需的局面。终于在2015年油价大幅下跌至52.39美元/桶,一度曾下跌至30美元/桶,业内人士称之为腰斩式、断崖式下跌。这就是惊动了石油界和经济界的所谓低油价期。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认为此次油价下跌是供需新的平衡的表现,甚至预计在近中期油价仍会徘徊在年均值每桶40~50美元的中等或者说是较低水平上。事实验证了这个推断,近年来的布伦特油价(表观油价)一直徘徊在50美元/桶左右。因此可以说,这次低油价是在油价年均值相对低的背景上出现的油价“低谷”。

  显然,此次低油价与上世纪后期两次石油危机人为的特高油价后(1986~1999年)所出现的低油价性质有重大区别。后者其实仍然是在需求旺盛的基础上所出现的回归式的油价平衡。

  供大于需的走势日趋明显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上讲,在不出现强力的非市场因素干扰下,供需双方大致保持着基本平衡状态,出现价格的相对平稳,或者说是出现“振幅”不大的周期性波动。即使出现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较长期或较大的波动,在成熟的市场上也终会出现新的供需基本平衡,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经济发展的危机。诚然,从新的不平衡出现到其得到恢复,表现出油价变化的周期性。

  油气市场当然也遵循着上述一般性的规律。但稍有特殊的是,油气的产能和产量之间可以存在着一定的差额。油气田产能和实际产量之差称为剩余产能。一定量剩余产能的存在是保持生产稳定的条件之一,但过高的剩余产能却是对油气产业的一种负担,意味着投资的沉淀或者积压,也赋予了它随着需要增加产量的愿望和能力。许多欧佩克国家,特别是中东的产油大国,如沙特、科威特、伊朗等,非欧佩克国家中的加拿大、俄罗斯等都有着相当大的剩余产能。当遇到需要提高产量来压低油价或获得自己国家的特殊利益的时候,这些剩余产能便会大量抛出,影响了世界市场供需平衡。如,即使在油价相对较高的2007~2013年,欧佩克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剩余产能。主要由于市场份额的限制,使它不能再以减少剩余产能来增加产量。

  石油供需形势在2015年以后,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在许多石油生产国产量提高的背景上,俄罗斯、美国和沙特产量的提高特别明显。经过苏联解体所遭受的严重打击后,俄罗斯的产量在本世纪有所恢复,在2009年达到了5亿吨,2015年以来保持了5.5亿吨左右的年产量,甚至曾居世界首位。近年产量上升最快的是美国,其石油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持续提高。2014年后超过了5亿吨,在2017年以后超过了俄罗斯而居世界首位。

  与上述趋势相应,从2000年到2018年,美国和俄罗斯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也分别由8.5%和9.5%上升至13.2%和13.5%,出口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份额。沙特是世界传统的石油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作为欧佩克的首领,也自愿承担了浮动生产国的角色。由于它具有巨额的剩余产能和世界最低的平均油气生产成本,所以成为左右世界油价的重要力量。应该看到,近年来沙特长期压缩年产量但石油价格仍走低,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自己国家的经济。这种形势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变得特别明显。

  在世界石油市场供应量日趋充分的同时,由于经济走势的长期低迷,石油需求增速缓慢,甚至有时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石油再次出现价格下降的巨大压力。由于各国的情况有巨大的差异,欧佩克内部对于产量增减的集体决定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即使欧佩克达成了一致,增产或减产的数量也已经不能完全左右世界石油价格的走势。于是,出现了“欧佩克+(若干非欧佩克产油国)”会议,集体协商决定当前的减产数量及其在各国间的分配定额。显然,这种会议的主角是沙特和俄罗斯。可以理解,各国间利益的巨大差异往往使达成无严格约束力的协议也十分困难,并且很难保证其后的执行状况。

  2019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4.2美元/桶,同比降幅10.5%,世界石油市场已出现日益加大的风险。2020年初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状况,已严重威胁了所有的石油输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欧佩克+”仍然未能就减产达成协议,于是沙特阿拉伯决定于2020年3月6日开始单方面大幅降低油价,拉开了新一轮石油价格战的序幕。

  上下游同时出现了危机

  在以往的油价波动中原油价格降低直接损害了石油输出国上游的利益,往往大幅降低着其利润,甚至使某些公司难以持续运营。但原油价格的降低,给石油工业链的下游带来了利好,成本的降低往往使其产品的利润增加。这使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总体利润的影响不会太大。

  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游炼化企业淘汰了大量老、小炼厂的同时,在数量上特别在产能和技术水平上有巨大的提高。这在包括中东在内的许多产油大国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沙特与中国合作在红海沿岸炼能已超过2000万吨/年的廷布炼油厂投产后,中国与科威特合作又建成了规模更大的炼油企业。2019年,我国大连长兴岛2000万吨/年的炼化厂投产,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项目一期也投入了运行。炼油产能的快速增加与需求的下降使全球炼化产业出现了日趋加大的产能过剩,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频现严重亏损。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油品过剩局面更加明显。据Refinitiv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炼油商生产运输燃料的利润进一步下滑,汽油生产利润一年多来首次转为负值;亚洲炼厂炼制布伦特原油生产的每桶汽油目前亏损78美分,为13个月来最大亏损额。航空燃油的炼油利润已经跌至每桶4.7亿美元,为该公司自2009年3月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据IEA等三大机构的初步统计预测,2020年一季度全球油品需求同比减少43.5万桶/日,下降9.3%,全年需求同比可能下降20.8%。

  为解决我国油品供应量的过剩,近年来出口曾有大幅度增加,2019年汽油、柴油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7.15%、15.41%。现在看来,这一局面难以维持。世界炼油业为应对亏损和油品库存爆满的局面纷纷减产或暂停生产活动。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国内油品价格已明显偏高,又开始出现多年未见的油品批量走私进口的情况。显然,就全球范围来看,在此次低油价时“上游损失下游补”的情况,已难以完全实现。

  全球经济低迷雪上加霜

  影响遍布全球的新冠疫情目前正向经济落后、医疗条件更差的地区延伸。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很难做出全面的估计,但无疑会大幅度降低全球GDP增长的速度。2020年4月,国际货币组织(IMF)初步估计:全年将会出现GDP增长-3%的情况,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还预计美国经济将萎缩5.9%。在欧洲疫情可列为中等的法国,预测今年的GDP将出现8%的下降。如果这一预测大致正确,那么疫情更加严重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大致相当的德国也会出现相当大幅度的GDP下降。而英国还将受到“退欧”叠加的巨大影响。至于经济发展程度差一个等级、医疗水平更差、城市贫民窟遍布的印度、巴西等国,疫情已接近爆发的阶段。如果疫情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国家类似,那么经济的发展所受的影响会更深重。

  中国采取了比较正确的对策,使大规模的封城隔离主要出现在2020年的第1季。据国家发改委的公告,该季度的GDP产值同比仍然降低了6.8%。IMF在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全球将出现自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的恶化。这种警告值得认真关注。它将使对油气的需求更大幅度、更长时间降低。这将是此次低油价的特点之一。

  经济形势恶化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金融的动荡。油价的下跌伴随着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股票指数大幅下跌,以至多次熔断。这更加动摇了石油美元的地位。美元对其他货币和黄金的贬值提醒我们:以不变美元值计的油价比目前使石油市场的表观价格更低(这往往不被一些观察者注意)。

  油气发展不确定性增加

  进入21世纪世界将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更加清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美国更加明显、嚣张的霸权主义和多个地区出现的国家、民族、宗教间的矛盾乃至局部战争,使世界形势诡异多变。可以说油价的变化正是这种形势在石油上的表现之一。

  从油气供应侧来说,美国、沙特、俄罗斯“三巨头”政治利益上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价的走势。上世纪后半期,沙特以美国的盟友和附属为彼此关系的主要方面。但近年来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美国依托其页岩油气的快速发展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也成为世界石油的首要生产国之一,对进口中东石油的需要大幅度降低。而作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优先”的宗旨却使其成为世界石油市场份额的重要竞争者。另一方面美国仍然力图控制中东的政治和石油出口,这不仅是使其作为石油美元的重要支柱,而且可以利用其作为打压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经济的重要武器。

   

  沙特虽然保持着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但越来越强调其经济的独立性,也更加强调以石油出口收益支持其日益困难的经济。其打油价战的策略直接与美国发展页岩油气出口的需求产生新的矛盾。特别是目前新王储萨勒曼所面对的王位继承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困难的国内外形势使其在政治经济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

  在美国日益加强的经济制裁打击下,俄罗斯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已蒙受着巨大损失。显然它不可能完全同意沙特阿拉伯的低油价策略,不但在遵守减产协议上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成为“欧佩克+”各种会议讨论中难以应付的对手。“三巨头”间的种种矛盾为世界油价走势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不断地实施“长臂管理”,插手重要石油出口国的内政制造动乱,正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石油产量大幅度波动、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

  除了供大于需的趋势增强之外,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和几乎影响到全世界的政治动乱、经济发展萎缩叠加在一起成为此次石油价格大降的重要特征。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