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看浙江
2020年07月15日 15:27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满平 孙莉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拟打破“全省一张网、统购统销”,浙江省管网改革具创新性和示范效应。

 

  作为我国现有三大油气资源供应企业重要的天然气运输商、承销商,以及本省(市)内天然气的供应商,省级管网公司对于全国和省(市)内的天然气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似乎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有变者才是永恒的。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省级管网公司在运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更加倒逼各省级管网公司随之改革,以适应未来的形势发展。

  业界认为,省级管网公司由于增加了中间管输环节,提高了用气费用;“统购统销”模式形成了垄断;规划和标准不统一,造成了重复建设等问题。对此,近期有很多地方开始研究、着手准备省级管网改革,进行实践和探索。其中,以浙江省最为突出。

  2月10日,浙江省发布《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在管网公司体制方面,将“重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省管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的方案,组建央企、地方国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网公司”。在经营模式方面,将“打破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推进省级管网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统购统销”的局限

  多年来,浙江省天然气产业发展按照“多气源、一环网、六统一”(“多个气源,接入省级一张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市场、统一价格”)原则,大力推动本省天然气开发利用和发展,预计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天然气“县县通”。由此,浙江省管网将成为全国省级天然气管网(平台)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实现“全省一张网”,并实行“统购统销”模式的省级管网公司。

  不可否认,浙江省管网实行“统购统销”模式,在资源紧张的市场格局下,对保障本区域内资源供应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这种“统购统销”模式显现出诸多局限性。

  首先,这一模式意味着天然气供应增加了中间环节,导致终端销售价格偏高。浙江省与江苏省距离上海市极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三地基准门站价差不多。但在浙江省,天然气从资源供应企业到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市级燃气公司,再到具体供应的燃气公司,然后才能到居民、用气企业,中间层级最多能达到4个。中间环节增加,导致浙江终端气价(尤其是居民用气)要高于其他两省市。如果不考虑油气资源供应企业在允许范围内的价格调整权限,其终端价格高出部分主要是浙江省管网的管输费用。

  其次,这一模式不符合管输和销售分开和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的改革要求。相比管网公司成立之初,当前,浙江省天然气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天然气资源来源多元化(陆地上,北有西气东输一线和川气东送管线,南有西气东输二线;海上,东北部临近东海气田,东南部有丽水36-1气田);管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目前有中海油宁波接收站、新奥舟山接收站,温州的接收站已开工建设,未来宁波和舟山将建设2~3个接收站,LNG接收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市场主体增多(仅浙江自贸试验区就集聚油气企业6000余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用气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好,等等,可以说已具备了向第三方开放的基础条件。

  目前,浙江能源集团(以下简称浙能集团)以及其他几个大型燃气企业在全省下游城市燃气领域的布局基本完成,实行管网公平开放的呼声较高。未来,如果继续实行“统购统销”模式,显然不符合我国《关于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两大改革文件中所提出的“实现管输和销售业务分开”“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的要求。

  再次,这一模式导致上游气源难以引进,下游主体缺乏选择。“统购统销”模式不利于构建天然气“X+1+X”市场竞争格局,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也不利于促进天然气的消费。例如,浙江省经济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天然气消费量和气化率在全国排位偏低。2018年,全国城镇人口平均气化率为52.63%,浙江省尽管拥有多个气源,但城镇人口气化率仅为44.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57.85%)和上海市(84.50%)。2018年,江苏省天然气消费量位居全国第1位,达到271亿立方米;而浙江省仅为135亿立方米,与江苏省相差甚远。此外,浙江省天然气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后,“统购统销”模式不利于各类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扩大市场范围。从浙江省天然气长远发展目标考虑,除着力推进“全省一环网”建设外,浙江省还提出几大目标。一是要与上海、江苏、福建、安徽、江西等周边省市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3年后具备向周边省市供气及国家主干线(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川气东送)反输的能力。二是按照3月31日国务院批复的“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要求,浙江省将依托自贸区推动大宗能源商品贸易,推进天然气交易平台和储运集散中心建设,建设全国LNG登陆中心,吸引各类符合条件的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扩大天然气自由交易市场辐射范围,实现天然气贸易国际化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实行的“统购统销”模式显然不利于各类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扩大市场范围。

  两大省网公司的命运

  浙江省现有的两大天然气管网公司,是浙江省天然气公司和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股份组成、功能定位、服务市场,是不一致的。

  浙江省天然气公司是获得省政府授权、特许从事全省天然气管网建设和经营的企业,承担着省内管网统一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任务,管输和销售业务集为一体。由浙能集团(占股40%)、中海油(占股30%)、中石化(占股30%)合资,主要服务市场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中北部地区市场。

  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是浙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仅从事天然气管网的投资与建设,不负责销售业务。它还承担着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和省内管网的互联互通等工作,是真正意义的管网运营公司。其主要服务市场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是承担普遍服务的职责。

  按照油气管网改革意见,如果两者不重组还是单独运营主体,未来浙江省天然气公司将会是国家管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海油与中石化所占股份之和为60%),相关的人事管理、经营权限、利润等都要上交给国家管网公司,而浙能天然气管网公司仍会保持原样。这样,就导致浙江省两大管网公司的管理权限分离,并将“全省一张网”割裂开来。单独存在且市场条件欠佳的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未来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这肯定是浙江省不愿看到的局面。

  打破“全省一张网”?

  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资产划拨尚未完成,具体运行规则尚不清楚,对省级管网如何改革的意见也尚未出台,地方管网公司可能将面临控股股东变更、运营模式调整等问题,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浙江省而言,未来如果国家管网公司掌握其省级管网公司多数股份占据主导权,浙江省将会降低甚至失去区域内天然气资源调配、保供等的主动性。

  当前,浙江省主动对本省管网体制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在省内天然气资源调配、保供等方面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未来与国家管网公司谈判的话语权,抢占改革的先机和主动权。

  其实,在浙江省宣布实行管网改革前后,其他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谋划本地的管网改革。例如,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之前,陕西重组了延长石油和陕西燃气集团,将“统购统销”的省级管网公司与油气生产公司合二为一。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不久,2019年12月21日,由贵州乌江能源集团出面组建贵州省天然气管网公司,以此提高贵州省天然气调配水平、保障贵州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2020年1月16日,重庆燃气宣布,根据市委、市政府规划部署,为服务渝西地区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渝西地区天然气资源与国家干网、主城管网的互联互通。公司拟作为第一大股东,中石油、中石化以及重庆其他国企参与组建“重庆渝西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运营的渝西天然气管网预计投资74亿元。

  浙江省此次启动的天然气体制改革尤其是管网体制改革,可以说是“两手准备”。一是将“全省一张网”继续做大做强,增强自身的话语权,甚至可以继续掌控省级管网公司。二是顺应油气管网改革的要求和趋势,主动抢跑地方管网改革,为未来省级管网公司经营模式探路。

  具创新性和示范效应

  作为我国省级管网中实行“全省一张网、统购统销”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浙江省此次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全国首家针对省级区域内天然气管网体制制定的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具有创新性。

  浙江省改革方案对管网体制做了三项改革。一是改革重组现有两大管网公司,组建央企、地方国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网公司。二是打破现有“统购统销”模式,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并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三是未来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

  上述三项改革可谓是直面当前省级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浙江省改革方案所提出的管网公司体制改革和管网经营模式改革,不仅符合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向和要求,而且符合当地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可以说,浙江省改革方案的出台,将对全国产生一定的指导和示范效应,势必引起其他省份的借鉴与参考。因此,有必要将浙江省的改革实践经验加以总结。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