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物探阿甘,在地下7000米处找星辰
2020年07月19日 11:0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 洋 任丽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西北油田青年技术骨干刘军带领物探团队,为发现顺北油气田屡立功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历经时间的打磨与汗水的洗礼,西北油田的青年们纷纷崭露头角,接过带领油田向前迈进的旗帜。“80后”的刘军,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带领年轻的物探团队,一头扎进油气勘探的广袤世界,为发现顺北油气田这块“油气新大陆”屡立功勋。

  2019年11月,西北油田《大沙漠区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地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刘军是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2019年12月,中国石化2019年度油气勘探总结会上,西北油田顺北三区油气勘探成果获油气突破一等奖,顺北一区石油勘探成果获商业发现特等奖。作为顺北物探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刘军也是这些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寻找地下最亮的“星星”

  刘军和阿甘一样,喜欢凭着直觉不停地奔跑。他说:“方向、速度、毅力,是追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本科学习应用数学,研究生做水力压裂微地震检测的正反演研究,与油气勘探并不搭边。

  进入西北油田后,从事油气勘探,他完全是个“门外汉”。而从“门外汉”到团队“大拿”,他只用了三年时间。

  秘诀是什么?学习,以奔跑者的姿态努力学习!

  每天下班后,他会去楼道水房接水,再回到工位,用一个十多厘米高的大茶杯,泡上满满一大杯浓茶。伴着氤氲的水雾,他便沉浸到地层的微观世界里。深沉的夜里,陪伴他的,除了一缕缕的茶香、冰凉的白炽灯光,还有一张窄窄的行军床。

  在石油勘探的世界里,地质为纲,物探先行。

  2014年,负责地质研究的科研团队根据温度理论,推算出顺托地区深层地下有凝析油的存在。寻找深层油气的具体所在,则落到了物探团队身上。如果在超过8000米深的地下发现凝析油,将会颠覆传统石油理论。

  团队攻关的难题,像是在离地近万米的高空,隔着夜幕寻找地面上一个个不知道具体位置的篮球场。这又像是在幽深不见光的森林里寻觅一片特殊的树叶。但是,这片“树叶”,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变成最闪亮的“星星”——油气储集体是地震反射能量最充足的地方。

  “怎样看得清储集体,找准靶心,让钻井正中目标,最后还要实现高产量,是团队攻关的关键点。”刘军说。

  带着团队攻关期间,行军床在办公室陪了他100多天,承载着他找到地层下最亮“星星”的梦想。

  顺托1井,是根据刘军团队找到的地层下的“星星”,射向地层深处的一支利箭。这是顺北地区首次超过8000米深去识别油藏。

  这口中国石化重点风险探井取得重大油气发现,证实了地质科研团队认识的正确性。专家感慨,地质科研团队敢想,刘军带领的物探团队敢干!

  外界不了解这口井的意义有多么重大,西北石油人却深深地知道:当时,西北油田已经发现了塔中北坡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但此地离塔河油田有300多公里,开发天然气没有配套的管道输送,需要寻找到轻质油,才能配套建管道,运送出去创造效益。沿着斜坡,向南还是向北,关系着十几亿元的投资。顺托1井的突破,让中国石化决策层决定,向北!于是,10亿吨级的顺北油田勘探开发得以拉开了帷幕。

  “小时候,我梦想着去天上摘星星。没想到,长大后,要深入到地下数千米寻找‘星星’,其实我们物探人也是‘追星族’。”刘军笑着说。

  当好团队的舵手

  刘军和年轻的物探团队,获得过诸多省部级奖项,中国石化油气发现一等奖就拿过两次。他个人获得了“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

  “我付出的只是时间,企业回报给我的却是沉甸甸的事业。企业给了我成长的平台,我要回报企业。”刘军说,“我们团队都是‘80后’,我要当好团队的舵手,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逻辑思维方式,跳出条条框框,在超深层勘探开发中闯出一番名堂来。”

  2013年,刘军带领团队攻关顺南4井。这里的油气储集体类型与别处不同,没有现成的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

  他把握关键层系,分析特征,定下方案,带着7个“新兵蛋子”根据方案进行攻关。项目关键时期,他不眠不休工作72小时。就这样,1个月内,团队制作出了层位图件。这种工作量以前要干一年。

  “我们的工作效率不比别人高多少,只是大家把休息时间挤出来而已。”刘军说。而团队里的青年员工则认为,最重要的是科研管理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了侧重点,大家合起来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

  8个月后,团队辛苦两个月论证的顺南4井获重大油气突破,因此获得了西北油田分公司集体一等功。其间,团队里的6人去参加技能比武,全部拿了奖。

  顺北的油气储层在7300米以深。随着勘探开发钻井增多,面临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

  例如,钻井往下钻探,钻头要避开志留系地层密密麻麻的细缝。因为如果钻遇这些细缝,作为钻头润滑剂的泥浆将全部漏失,在没遇到优质储集体时钻井已经宣告失败。

  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全靠三维资料去解释。刘军又带着敢闯的劲头,领着团队“蒙着眼睛”让钻头去“百步穿杨”。遇到难题,他就把大家聚起来,搞“头脑风暴”,众筹“金点子”。

  团队成员提出了一堆解决方案,从钻头如何躲着细缝,到如何精准穿过障碍层系,各有妙招。

  经过刘军的优化整理,最终形成了避开志留系断裂裂缝带、下古生界侵入体和优选规模储层目标的“三位一体”一体化钻井轨迹优化技术。

  2017年,顺北5井经过多次方案调整最终获得突破后,团队获得了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发现一等奖。这项技术不断优化,运用到了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成为攻坚顺北特深层工程的一道精细“方程式”。

  热爱着,全心投入

  工作之外,刘军的爱好不多。朋友圈里,他转发的都是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学习内容,希望团队的科研人员能迅速跟进。

  2018年,刘军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勘探开发研究院顺北项目部党支部书记。

  搞基层党建,他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来,他带领党支部,加强与采油一线、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建攻关,搭起“产学研”一体化党建联建平台,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生产技术难题,促进了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明白,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学科融合,思想稳定”。所以,找员工聊天,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成为科研工作之外他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跟人打交道,是科研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困难时,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刘军说。

  员工感到压力大时,刘军就陪伴在身边,耐心开导。然而,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屈指可数。

  妻子在油田一线工作,离他700公里。儿子从小跟着姥姥,住在离他3000公里外的重庆。一家三人,分居三地。

  画飞机、折飞机,是五岁的儿子最大的爱好。刘军曾问儿子,为什么喜欢飞机。儿子回答说:“有了飞机,我就可以常去看你啊……”当时,他抱着儿子,眼泪就往下掉。

  在与儿子短暂相处的时光里,他也不能完全放下工作。

  一次,在跟儿子视频通话中,看到儿子在玩魔方,他灵光一闪。

  他发现顺北特深油藏的规模储层与魔方类似,总结出了一套多维度识别规模缝洞体的“去伪强真”技术,通过垂直看“断面”,平行看“地层”,沿层看“结构”。现在,这套技术已经运用到了顺北4号、8号断裂带的优选井位中。

  儿子放假时,妻子总是尽量调整假期,带着孩子来陪他。这成为他们一家人难有的一段比较长的相聚时光。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忙工作。妻子说:“真希望他周末能陪我和孩子去逛街吃饭,但一年下来没两次。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习以为常了。”

  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深怀感激:“妻子在一线工作,我自己实在照顾不了孩子。是家人理解、支持我的选择,才让我扎根在这里,干着自己热爱的工作。”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