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他在冠军队里当冠军
2020年07月22日 17:5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光雅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农村娃成长为杰出工匠,海油工程高级技师刘海林有师傅提携,有爱人支持,更有自己的努力。

 

  一把焊枪,三十多吨、上百万根焊条,总长度可绕北京五环三圈。

  二十一年间,上百个国内外海洋工程项目,经他手焊接的焊缝,被称为“免检”产品。

  夺得首届北京“嘉克杯”国际焊工大赛手工电弧焊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底又入列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

  他就是中国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电焊工高级技师刘海林。

  成长路上遇良师

  1981年,刘海林出生在山东菏泽。虽然生在农村,但作为家里的“老小”,他从小就没吃过苦。

  18岁技校毕业时,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当时要来天津,我妈一下就哭了,真的觉得太远了。”

  母亲的劝解并没有阻挡刘海林追梦的步伐。1998年,他招工进入海油工程,和其他60多个新兵一样,开启了海油“铁军”的追梦之旅。

  经过4轮筛选,首批学徒毕业,刘海林拜师郭连京。

  看着师傅高超的技术,刘海林羡慕不已,时常问师傅:啥时候能上手,啥时候可以独挑大梁……

  1999年3月,摸索大半年的刘海林开始上手实操了。一根导管架钢桩却让他犯了难。

  “海林,这根钢管直径有2米,需要仰焊。你把本事亮出来,让我看看。”郭连京的鼓励让刘海林热血澎湃。他觉得机会来了,可过了半个小时,施工现场除了满地的焊渣,啥也没留下。

  看着烫得满身破洞的徒弟,郭连京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海林啊,路还远着呢……”

  时隔21年,这句话刘海林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记得当时羞愧得低下了头,自信心被打击到了谷底。

  从那时开始,刘海林成了郭连京的“跟屁虫”。拉把线、调电流、摆工具,只要上班,他就泡在师傅身边,这一泡就是10年。

  常年的基层摔打磨练,刘海林技艺迅速提升。2008年,已经小有名气的他,负责东方海底管线修复工作。当时海底管线撕裂位置在水下6米。业主制作了干湿仓,他需要在落潮时进行抢修,时间只有两小时。

  当天下午3点,刘海林进仓,半小时后到达既定位置。在不到3米见方的空间里,他熟练地对撕裂的海底管线进行烘烤、打磨、抽水、焊接……两小时后,潮水上涨,刘海林以高超的施工和精准的把控,完美地完成了抢修工作。

  当收到业主的表扬信,郭连京拍着自己的徒弟说:“海林啊,这回你成了!”师徒俩乐开了花……

  焊接圈里放光芒

  2010年,刘海林进入海油工程焊工培训队。这是海油工程焊工领域的王牌,在中国海油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嘉克杯”国际技能大赛中蝉联团体冠军。培训队常年保持10人左右的编制,采用末位淘汰制选拔队员。

  “入队后,除了冠军,我没想过别的。”刘海林的决心不只停留在口头,训练中他开足马力。

  2010年酷暑,培训队开始封闭集训,备战“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

  连续的高强度训练,刘海林的身体开始吃不消,出现失眠、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

  为了扛过疲劳期,他想了很多办法,冲凉、跑步、吃药。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单调枯燥的训练,让他心理波动明显。

  7月的一天,模拟测试中的刘海林,扔下锤子,径直走出了考场。

  “当时我用锥子凿试验件。两小时的连续施工,让我根本拿不起来锤子,右手被磨出了好几个血泡。我就想问问,这到底图个啥!”刘海林回忆说。

  刘海林的咆哮刺激了教练任胜汉的神经。他盯着刘海林,好一会儿没说话。“图个啥?我像这样足足干了16年!图个啥,就图个问心无愧!”

  任胜汉的话敲醒了刘海林。从那以后,刘海林更刻苦了。他要为了自己12年的汗水争取,为了任胜汉坚守16年的初心努力,为了更多像他一样的“农村娃”争取一片天。

  2010年9月,他收获了焊接生涯的第一个国际冠军。此后的十数年间,他参与了蓬莱19-3、荷兰SBM-GUSTO公司4000吨吊机、沙特KCROP、泰国ZAWTKA等数十个国内外重特大海洋工程项目,成为中国海油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经常有人问他,怎么把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刘海林的秘诀听起来很简单,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一有时间就练手托板砖,从一块到两块,从半小时到三小时,提高手腕的耐力和稳定性。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挑重担、技术创新,是刘海林的座右铭,也是他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

  2017年10月,已成为高级技师的刘海林领命卡塔尔NFA总包项目海管部分施工。这是中国海油在中东范围内铺设的首条双金属复合海管。三种检验模式、31.6毫米壁厚都是刘海林团队从未接触过的。

  对此,他认真分析每道焊口的技术难点,研究每道焊口的焊接位置、电流参数等等,不断练习手腕0.2毫米精度摆动的技术要领。技术性材料他堆满了两个柜子,写满了5本笔记本。

  10个月的努力,被誉为“史上最难海管”的卡塔尔项目被刘海林团队成功拿下。海油焊接史上“双金属复合管内壁6毫米以下”零缺陷的底线,也被刘海林团队成功守住。最终,该项目的焊接合格率为99.88%,19天顺利完工。

  有人说:“你已经是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高级技师了,没必要再如此精细。”他却觉得:只有精益求精、更加精益求精,才能做好一名工匠。

  我国海管焊接作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技术人员、基层工匠的辛劳付出。刘海林只是千百万人中的代表,每天干着重复、枯燥的基层工作。但正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大国工匠,才有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跨越,才有了渤海年产3000万吨的宏伟壮举,才有了中国海油这块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

  成功背后有个你

  说到刘海林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家人的支持,其中媳妇张红灵功不可没。

  2005年结婚起,张红灵从山东菏泽奔赴700公里来到刘海林身边。衣食住行、坐卧起居,这个80后山东姑娘扛起了家里的一切。

  “当时就觉得他为人挺实在的。虽然那时还是基层的小兵,可他做事认真的劲头,我就觉得他肯定差不了。”张红灵笑着说。妈妈也曾对她说:“你啊,干啥都没赶上点,就找个对象还凑合。”

  2010年夏天的一个电话,让张红灵深深觉得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红灵,我拿了‘嘉克杯’比赛冠军了,是冠军……”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消息,张红灵的眼泪夺眶而出。

  就在3天前,孩子发烧住院。为了不影响刘海林备战比赛,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医院。挂号、抽血、检查、取药,忙完了已经是午夜时分。一个人倚靠在住院部的墙角,想着结婚时刘海林的承诺,她默默流泪。

  那天通话的15分钟,张红灵清晰地记得刘海林说的每一句话。从嫁给刘海林那天起,她就期盼着有这样一个时刻。从此,她享受着爱人带来的各种荣誉。

  2012年,他们的第二个小天使出生,张红灵的压力更重了。后来她干脆辞掉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照顾家庭上。

  一晃就是14年,张红灵一直默默付出着。“她真挺不容易的,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确实费了不少心。”刘海林说。

  爱人的夸赞让张红灵欣慰,但她也希望爱人有空的时候能多陪陪家人,毕竟家是最温暖的港湾,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正是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刘海林才有更多精力去琢磨电焊。如今,刘海林带领众多技能人才,成为中国海洋工程“国家队”的一线尖兵。

  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孟加拉湾、波斯湾、澳洲、北海、北冰洋海域,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探索者和先锋军。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